7月20日,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合肥国轩高科动力能源有限公司)与合肥新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在合肥建设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该基地将专注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生产制造。
不止于此,仅在5月,中航锂电就先后与厦门、成都、武汉等地签署合作协议,布局电池生产基地,同时积极进行海外产业布局。作为电池企业近年来的黑马,蜂巢能源也在大手笔扩充产能。6月22日,蜂巢能源宣布同南京市溧水开发区签订协议,计划投资56亿元在该区建设总产能14.6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至此,蜂巢能源仅在2021年上半年就规划新增产能近90GWh。
当下,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卖力生长。在疯狂圈地、扩充产能的背后,是否会撼动目前动力电池的市场格局?
市场向第二梯队释放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显示,1-6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74.7GWh,同比累计增长217.5%;销量达58.2GWh,同比累计增长173.6%;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
在企业集中度方面,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共计53家动力电池企业实现装车配套,较去年同期减少4家,排名前3家、前5家、前10家动力电池企业动力电池装车量分别为38.1GWh、44.5GWh和48.3GWh,占总装车量比分别为72.6%、84.8%和92.0%。
2021年1-6月国内动力电池企业装车量前10名中,宁德时代依然稳居第一,装车量达25.76GWh,市场份额高居49.1%。第2-5名分别为比亚迪、LG化学、中航锂电及国轩高科,其中LG化学和中航锂电的份额有所提升:LG化学的市场份额从6.5%提升至9%,中航锂电的份额从5.6%提升至6.9%。第6-10位的排名发生较大变动,其中松下、瑞浦能源、力神电池均跌出前10,由蜂巢能源、塔菲尔新能源、捷威动力取代。从上述排名可以看出,除宁德时代、比亚迪地位较为稳固外,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变数较大。
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谈到,如今,动力电池的市场很大,并不是哪一家或哪两家企业能够独打天下的时代。例如,2019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2.2GWh,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31.46GWh,市场占比达50.6%。
2020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为63.6GWh,其中,宁德时代的装车量为31.79GWh,占比达49.98%。这说明,虽然动力电池市场逐步扩大,头部企业的动力电池装车量还在增长,但占有的市场份额正在减小。这也就意味着,市场份额正在从第一梯队企业向第二梯队企业转移。在这样的市场背景下,动力电池第二梯队企业积极布局,试图努力抓住新的市场机遇。
缓解供需结构化矛盾
当下,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数字化加速推进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新能源汽车行业正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变。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大力推动下,新能源汽车市场有望迎来持续快速增长。中汽协预测,2021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将增至180万辆。为此,动力电池企业正在大举扩张,扩充各自的业务版图。
据相关机构统计,今年一季度,我国动力电池企业相继公布的动力电池相关新投建项目达20余个,整体投建资金达1600多亿元,建设年产能超过350GWh。今年6月,国轩高科对外宣布,其肥东国轩电池材料基地项目正式奠基。项目建成后,将保证国轩高科2025年动力电池产能达到100GWh的原材料供应,并切实解决锂电池回收和梯次利用问题,一期部分项目预计2022年投产。
此前,国轩高科动力电池产业链项目于今年3月落户肥东,大众国轩年产3万吨三元正极材料项目于今年1月正式开工。5月9日,中航锂电在福建厦门的动力电池扩产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30GWh,5月29日,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成都基地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50GWh,5月31日,其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武汉基地项目签约。5月17日,孚能科技与吉利在江西赣州合资建立的耀能新能源项目一期开工,建设年产能42GWh。6月10日,亿纬锂能在湖北荆州的新能源动力储能产业园项目签约,建设年产能104.5GWh。
但不容忽视的现象是,这样大势扩产的背后,必将导致产能过剩。数据显示,今年1-5月,我国动力电池产量累计59.5GWh,装车量累计41.4GWh,尚有18.1GWh的产能未被利用。“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高端电芯及优质产能不足、低端产能过剩的矛盾没有根本改变,这才是导致‘电池荒’的原因所在。”
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专职副理事长王敬忠表示,如何释放有效产能成为未来的关键一步。除了扩建产能外,动力电池企业技术的领先性以及获得大客户支持也是决定未来发展走向的重要因素。车企的新车型、新技术越来越多,会对动力电池的技术要求越来越高,这将倒逼动力电池企业加速开发新产品,如比亚迪推出了自己研制的刀片电池,由于性能良好受到行业青睐;国轩高科针对大众汽车的需求研发标准电芯;蜂巢能源也推出了无钴电池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