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管网集团建设项目管理分公司组织创立氢能输送发展创新联合体,力求助推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早日实现。借助创新联合体的契机,通过上、中、下游全产业链通力合作和协同创新,以共同多渠道全方位示范工程为载体,全力打造氢能创新发展的原始策源地,
国家管网集团的全称是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代表国务院出资设立的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主要职责是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道、部分储气调峰设施的投资建设,负责干线管道互联互通及与社会管道联通,形成“全国一张网”,负责原油、成品油、天然气的管道输送,并统一负责全国油气干线管网运行调度,定期向社会公开剩余管输和储存能力,实现基础设施向所有符合条件的用户公平开放等。
石油天然气管道集团开始关注氢能输送问题,代表了国家开始助推输氢运氢问题。这更代表了 “管道输氢”或许在很快一段时间之内,将在我国大面积实现!
对于资源分布不均,国土面积较大的中国而言,管道运输是一项重大工程。不仅是工程本身浩大,其重要意义和影响也关乎着人民百姓的日常生活。我国具有“富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特点,天然气管道在全国铺设开来既是解决地区资源不平衡的问题,也是解决资源大规模运输的问题。
我国目前还处在利用工业副产氢的制氢方式,由于煤炭资源基本聚集于北方地区,制氢地点也被迫多在北方城市。但矛盾在于,我国的南方沿海城市对氢气需求较大,供需不匹配的问题亟需储运技术的突破来解决。
管道输送氢气是实现氢气大规模、长距离运输的方式,然而在中国,实现管道输送氢气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为何我国难以像欧洲一样直接用天然气管道输氢?业内专家曾表示,由于管道材质的不同,尤其是钢材性质不同,导致了欧洲已经建设好的天然气管道可以直接用来输氢,而中国的天然气管道直接输氢则会导致氢脆的问题。
除了技术问题,成本高昂也是制约着输氢管道建造的一大因素。有数据显示,在美国,天然气管道的造价仅为12.5万-50万美元/公里,但氢气管道的造价大约为30万-100万美元/公里,是天然气管道造价的2倍。
中国氢能联盟发布的《中国氢能源及燃料电池产业白皮书》中曾指出,美国有2500公里的输氢管道,欧洲已有1569公里的输氢管道,而我国的输氢管道还不到200公里。
根据业内信息总结,目前我国各省市已在运营中的加氢站已有近150座,规划中的加氢站也已超过100座。力争做“中国第一氢能公司”的中石化计划在“十四五”期间建成加氢站1000座。面对加氢站建造数量的逐渐增多,面对氢能的使用逐渐提上日程,面对大规模用氢的迫切需要,输氢管道的建设已经是“迫在眉睫”。
也有业内人士提出,利用现有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这一解决办法。但是,新的问题就在于掺氢技术和掺氢比例以及利益分配。我国目前的天然气管道基本被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垄断,在此基础上,如何掺氢、如何分配便是一个复杂的难题。最初,这个提案是由欧洲国家率先提出的,称之为“混氢天然气输氢”。一方面,该技术使用低碳清洁的混合气体燃料,可降低天然气使用产生的碳排放;另一方面,该技术避免了高成本的氢气管道建设,是一种低成本且高效的氢气运输方式,有望成为氢能应用的关键引擎。但是对于我国本身而言,不论是在严谨技术的成熟度上,抑或是国情发展,天然气掺氢目前还很难实现。
2019年9月30日,国家电投2019年重点项目--朝阳可再生能源掺氢示范项目第一阶段工程圆满完工。该项目是国内首个电解制氢掺入天然气项目,填补了国内天然气管道掺氢规范和标准空白。然而,项目的成功完工却很难解决公众实际用氢的问题。也很少有研究表明氢将如何被用于家庭供暖,关于安全、成本和性能的问题。
国家管网集团能够在“卡脖子”问题上站出来创立这个氢能输送发展联合体,不仅有勇气,也拿出了必须胜利的决心。碳达峰目标在即,可再生资源利用渠道受阻,需要整个产业链上下游联动起来,才能为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做出实质贡献。
如今,降低碳排放已经成为了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因为二氧化碳排放而造成的全球变暖等环境问题已经十分严重,看似与我们无缘的问题实则已经影响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清洁能源迫切被需要的今天,在全世界都在加紧减少碳排放的今天,在氢能正出现在我们的城市各个角落的今天,氢能的“储运”需要被关怀和重视起来。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