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国家能源局宣布在全国开展整县(市、区)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分布式光伏的建设大大提速,再次掀起新一轮“屋顶”热潮。国家能源局指出,我国建筑屋顶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屋顶分布式光伏潜力巨大。
然而在整县推进过程中,还面临诸多痛点。大面积光伏接入,如何解决光伏发电的消纳及调试问题?未来新能源汽车普及越来越高,如何将新能源汽车用电和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结合起来,做到统筹有序,高效高质量的用电?
“光储充+”和能链
领充深耕新能源应用领域多年,凭借自身研发实力及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推出“光储充+”和能链解决方案,助力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建设。
“光储充+”和能链通过对光、储、充等关键技术的高度集成化设计,系统性地满足新能源发电、移动能源、电动汽车充放电等不同应用场景,从时间上实现了能源分时复用,空间上实现了能源的空间搬移,更好的消纳了新能源,形成了一套绿色能源供应链解决方案。
解决光伏全部消纳问题
光伏发展经历了如下两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集中式光伏发电;
第二阶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
双碳下,光伏发展面临全新的问题:
集中式光伏发电电力外送出现输电通道紧张,弃光问题严重,导致收益率降低、绿色电力浪费;自发自用余电上网,出现休息期,大量光伏发电上网给电网造成调度压力,同时发电收益下降,绿色电力不能全部就地消纳。
领充公司在行业中率先提出光伏发展的新阶段:分布式用户侧光伏发电必须全部消纳,接受调度上网的新阶段,从根本上解决光伏发电面临的巨大挑战。
如一个乡镇屋顶建设光伏进行发电,居民白天用电相对比较分散,不能有效消纳,光伏发电需要上网,对本来就很脆弱的农村电网造成巨大的压力。光伏发电是否能够在乡镇地区灵活应用?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如果光伏能够就地消纳,一方面降低了村镇的用电成本、实现了绿色用能,同时也响应了国家的双碳目标。
领充公司的“光储充+”和能链系统,可以很好的解决光伏发电波动性及对电网的冲击,新能源发电就地消纳,实现光伏全部消纳,调度上网,从而推进新能源在村镇地区的广泛应用。
大面积光伏建设电能的
智能调度
光伏发电超过负荷用电,储能储存绿色太阳能电,实现绿色能源本地储存;光伏小于负荷用电,优先通过储能绿电释放供给;整体实现居民绿色平稳可持续用能。
例如40户人家,一天用电量约为400kWh,光伏建设40户约为120kW,每天的发电量在360kWh~600kWh之间,通过增加标准化网络链储能60kW/125kWh系统,可以有效平滑光伏发电,实现居民全绿色用能;同时为夜间绿色用能提供有效路径,通过调度,实现居民的碳中和用能。此外,光储系统的互补,具备一定的抗自然风险的能力,有光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解决用能安全。
全域完成“光储充+”建设,储能作为时空变换单元,能够有效接受电网调度,实现电能储备,按需调度。
整县推进中的新能源汽车
充电保障
我国预计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会达到6300万辆,大量居民的交通工具实现电动化,居民的充电需求也随之逐年增加,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成为了基本民生问题。
面对大量新能源消纳和充电需量电能增长,“光储充+”和能链系统,整合新能源发电系统、智慧储能系统、电动汽车充放电系统、能源管理系统、智慧车棚以及智能辅助设施,通过模块化配置,系统灵活可靠,充分利用新能源发电、智慧储能和电动车充放电调节网络能量流动,与网互动,实现新能源车充新能源电,完美解决新能源发电和用电匹配难题,为我国全域推广双碳目标,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实现了绿色、可靠、清洁、智能的生活方式。
同时还可通过充电网布局,创新实现城乡地区的共享充电与电动车普及的充电难问题。
全域推进的统筹管理
全域推进必然遇到:光伏建设数据统筹、储能建设数据统筹、充电建设数据统筹、电能调度统筹、碳数据的基础库建设等一系列问题。
领充创新提出了对设备层、本地平台、云平台的三次集成技术,创建了“光储充+”群的统筹管理体系。在设备层实现一次集成;通过站控层实现本地平台可视可控,建立能源智慧管理系统,完成二次集成;通过云平台,进行三次集成,实现跨区域能源调度。
整县推进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环,领充“光储充+”和能链解决方案是整县推进落地的有效技术路径,领充将继续怀着“重构车生态网,连接新能源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以汽车微网为载体,消纳新能源,推动新能源革命”的使命,为整县推进保驾护航。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