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硅负极产业化追踪

   2021-08-20 高工锂电8390
核心提示:硅基负极电池产业化正在稳步推进。今年以来,硅基负极参与车企明显增加,技术发展步伐开始加快,包括蔚来、智己和广汽埃安在电池
硅基负极电池产业化正在稳步推进。

今年以来,硅基负极参与车企明显增加,技术发展步伐开始加快,包括蔚来、智己和广汽埃安在电池技术上均提及硅负极,国轩210Wh/Kg LFP电芯也首次成功应用硅负极。

在需求端,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硅碳负极的出货量0.9万吨,约占全部负极材料出货量的2%。分析预计,硅负极材料的销售将从2023年开始真正开始;到2025年,全球硅负极材料的需求预计将以70%的复合年增长率增长。

在供给端,国内硅负极领域开始逐步扩容,目前主要有这几类:


一是现有石墨类负极企业,如璞泰来、杉杉、正拓能源、斯诺、BTR、中科电气、翔丰华等;二是科研院校创始团队,如天目先导、壹金新能源等;三是电池企业,如宁德时代、国轩高科、力神、星恒等;四是化工企业跨界或硅材料企业切入,如石大胜华、新安股份、硅宝科技等。

璞泰来日前表示,公司的硅碳负极材料目前以软包电池和方形电池应用为主,有一定数量的中试品在客户端应用。随着产业链的配套,例如低膨胀的粘结剂、改善首效率的添加剂等的推出,会加大硅碳和硅氧材料在方形电池的应用。公司已经具备中试规模的硅碳和硅氧能力,根据市场需要会加大规模。

杉杉股份在今年半年报披露,其掌握了硅基负极材料前驱体批量化合成核心技术,搭载该技术所合成的材料已经通过下游核心客户测试。且突破了预锂化硅材料嵌入均匀性技术瓶颈,该款材料处于海外主流客户测试的第一梯队。

星恒电源近期携手天目湖先进储能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TIES)共同创立“双子星联合实验室”,现有锰酸锂材料与电池技术基础上,逐步导入包含纳米硅碳负极在内的新技术。

硅宝科技表示,其“高比容量锂离子电池硅/碳复合负极材料”项目通过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组织的成果鉴定,鉴定结论为国际先进水平。目前建成产能50吨/年的硅碳负极材料中试生产线,已送样多家电池厂商进行共同开发,将根据与厂商的合作进度放量生产。

新安股份7月在互动平台表示,与上海大学(浙江嘉兴)新兴产业研究院合作的硅碳负极材料项目预计下半年可以中试出样进行量产测试。

石大胜华投资6194.96万元建设1000吨/年硅碳负极材料项目,建设期自2021年3月至2021年7月,生产技术来自美国HICO公司,石大胜华称已与技术提供方达成初步协议。

天目先导核心技术源于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其锂离子电池硅负极材料目前年产能可以达到2000吨;壹金新能源技术源自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其年产5000吨锂离子电池硅基负极材料项目计划于2021年年底投产。

在海外,硅负极产业化进程亦在加快。

今年7月底,SK Materials表示,计划投资600亿韩元(约合3.3亿元)与美国电池材料供应商Group 14成立合资公司,旨在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Group 14日前宣布,其位于华盛顿的首个锂电硅碳负极材料工厂正式上线,年产量120吨,预计在今年年底产能可以翻番。其开发的“SCC55”可直接替代传统石墨负极,提高50%的能量密度。

三星SDI今年将推出第二代含硅量7%的电池硅基负极,预计2024年发布第三代,硅含量为10%,且正考虑从韩国两家公司采购硅基负极材料。此前三星SDI曾发布第一代硅含量为2%的负极材料,并在2018年首次应用于电池。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