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武汉市人民政府发布《武汉市推动降碳及发展低碳产业工作方案》(以下简称《工作方案》),对全市降碳及低碳产业工作做出重要指示。
其中,《工作方案》中指出——
重点推动氢能示范应用。大力引进和培育制氢产业,着力培养氢能产业集群,推动武汉钢铁有限公司发展氢能炼钢。加快加氢站、氢气储运中心、氢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以码头港口、物流枢纽、高速公路以及现有和新建加油站、加气站为依托,规划布局建设一批加氢站,满足燃料电池汽车的氢气需求。
不断提升交通领域低碳化。到2025年,绿色出行比例达到75%以上。加快推动新能源公交站台等新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城际电动汽车快速充电网络,新增和更新公交车全部使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车辆,鼓励新增和更新出租车时采用清洁能源或者新能源车辆。加快老旧车船更新速度,提高清洁能源车船比例,推广应用燃料电池汽车。
创建“3060”先锋联盟及产学研联盟。鼓励低碳示范企业、低碳志愿者组成全市“3060”先锋联盟,支持引导专家学者团队、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全市“3060”产学研联盟。充分利用我市科教优势,加快高校科研院所低碳技术成果转化,对碳捕获与封存(CCS)、碳捕获、利用与封存(CCUS)、绿氢以及二氧化碳的化学分解与利用等负排放技术规模化、产业化应用开展可行性研究,提前布局相关产业。
大力推进低碳产业示范园区创建。通过绿色升级、循环化改造、公共设施共建共享、能源梯级利用、资源循环利用和污染物集中安全处置等方式打造示范产业园区。支持青山区创建新能源应用示范区,推进武钢氢能炼钢研究和应用,推进中韩(武汉)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建设清洁、新能源供应系统。
以下是《工作方案》全文:
根据公开数据,今年上半年,在武汉市的氢能产业注册量已经超过的50家。其中包括东风、国电投、武汉理工、众宇动力、雄韬氢雄、康明斯等在内的一大批氢能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制造的一流企业。
此外,我国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生产线就位于武汉经开区的国家电投华中氢能产业基地,该产线的投产将改变国内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基本依靠进口的局面,实现氢燃料电池关键零部件的国产化。
此前有消息透露,雄韬氢能武汉产业园一期项目将于本月投产。该项目计划投资51亿,主要从事氢燃料电池膜电极、电堆、发动机等产品的研发、测试、生产、展示和销售,以及项目孵化。项目整体达产后年生产纲领为年产氢燃料电池膜电极50万平方米、氢能燃料电池发动机10万套、氢能燃料电池电堆10万套。
今年6月,武汉氢能产业促进联盟正式启动。通过全产业链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能产业基地,力争“十四五”末氢能产值达200亿元。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