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6日,因为有股票交易软件将金辰股份列为“锂电池+光伏概念股”,引发“金辰股份股票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日收盘价格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20%”的交易异常波动。金辰股份特意发布公告澄清:公司2017年开始开发的锂电池装备业务,在2020年已经关停;而公司目前主营业务为高效光伏电池及高效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生产和销售,属于光伏制造设备环节,并不直接生产或销售光伏电池及光伏组件,所以并不属于“光伏概念股”。
金辰股份的断舍离
之所以引发这样的误解,与金辰股份此前的布局有关。
金辰股份的全称是“营口金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是李义升,起步于门窗模具的生产。
1996年,李义升和他的伙伴,每个人投入800元,租了两台车床创业,主要加工门窗模具。此后,因为设计了一款半自动的小冲床门窗模具产品而在市场上广受青睐。
不过,随着市场的发展和相关产品的增多,小冲床全自动产品的价格下降很快,金辰股份遇到了困难,急需转型。而此时国内逐渐兴起的光伏产业,让李义升看到了机会。
“有个铝合金切割具的客户是我们第一个光伏行业客户,他们为当时中国光伏行业配套太阳能电池组件的铝边框,购买我们的机具来切割。”瞄准了市场需求,李义升用了半年多时间,带领他的团队走遍了中国所有做太阳能组件的14家工厂,从辽宁锦州,最远到云南,发现了光伏组件的尺寸没有标准化的问题,而金辰股份的自动化设备产品可以弥补这个缺陷。
确定了业务方向,2003年开始,金辰股份开始专注于太阳能光伏组件自动化生产线成套装备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至2015年,已为全球80多个光伏企业累计安装30GW的光伏组件自动化封装生产线,并顺利运行。
2017年10月18日,历经十余年的发展,金辰股份在上交所成功上市,成为当年辽宁省首个在主板上市的企业。上市之日,金辰股份发行股票1,889万股,募集资金总额 36,778.83 万元,主要用于“Q4 系列光伏组件高效自动化生产线”、“搬运机器人和智能物料传输仓储系统”、“光伏电池片生产自动化系统”和“金辰研发中心研发平台建设项目 ”。
不过,也就在这一年,光伏行业迎来了第一次大爆发,相关的光伏设备企业也越来越多,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转移投资风险,金辰股份开始开发锂电池装备业务,并且实现了相关设备产品的小批量销售。不过,考虑到锂电池装备业务未形成大规模产业化,2020年,金辰股份对相关业务进行了关停。
关停相关业务之后的金辰股份,将精力更多放在了其主业开发上。
2020年5月22日,金辰股份发布了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38,000万元,其中28,500.00万元将用于年产40台(套)光伏异质结( HJT )高效电池片的PECVD 设备投资。
2021年SNEC展落幕后,金辰股份又与中科院宁波材料所展开战略合作,探索出了用管式PECVD装备实现TOPCon光伏电池核心材料的制备技术,目前该技术已经与晶科、晶澳、东方日升等多家一线电池组件企业达成了合作。其中与晶澳的合作已进入中试提效阶段。
迈为股份的始终坚守
与金辰股份的偶然分心相比,在坚守主业的道路上,迈为股份走得更为坚决。
苏州迈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8年11月9日在深交所上市,是一家集机械设计、电气研制、软件开发、精密制造于一体的高端装备制造商,目前研发和生产面向太阳能电池行业和OLED面板行业的核心生产设备。
迈为股份有印刷、激光、真空三大核心技术,其中尤以太阳能电池丝网印刷成套设备最为突出,贡献最大,全年实现营收15.34亿,同比增长29.84%。
作为丝网印刷设备龙头企业,迈为股份在原有丝网印刷设备基础上完善改进了HJT丝网印刷设备,通过自主研发陆续突破核心工艺环节非晶硅薄膜沉积、TCO膜沉积所需的PECVD设备和PVD设备,并通过参股子公司吸收引进日本YAC的制绒清洗技术,从而实现了HJT电池设备的整线供应能力。目前已获得来自华晟、阿特斯、以及四川通威的合同订单,HJT在手订单达5.9亿元,位居国内上市公司中第一名。
2021年2月10日,迈为股份公告,拟出资4500万元与鑫睿创投、同运仁和、鑫泽睿合作投设产业基金,出资比例为45%。此次投设产业基金,预计将投向迈为股份战略布局相关的产业链上下游,在原有的技术研发体系基础上,形成技术互补、市场互补,加速产业链延展布局。
2021年3月29日,华晟新能源500MWHJT电池片正式投产。据了解,此次投产的电池线采用的是迈为股份的PVD设备、迈为股份的丝网印刷设备,并使用了迈为于2020年12月4日HJT2.0产品发布会上所发布的MES系统对全电池产线进行调度及智能优化。
上京数控的逆境突围
与金辰股份和迈为股份的坚守主业不同,在产业链拓展方面,上机数控、京运通、双良节能等,早已走在了前面。
2020年11月3日,上机数控发布公告称,2021-2025年,天合光能每年将向上机数控及全资子公司弘元新材料(包头)有限公司采购不少于4GW单晶硅片,对应210尺寸的单晶硅片4亿片,5年总计20GW,预计销售金额约为每年20.48亿元(含税),5年总计102.40亿元(含税)。
上机数控,全称无锡上机数控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创立,2004年开始涉足光伏硅片产业链,主营光伏金刚线切片机,用于光伏上游硅片切片环节。2018年12月28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主板上市,发行价34.10元/股,开盘即封涨停,报收49.10元,涨幅为43.99%。行业数据显示,目前上机数控的金刚线切片机在中国市场市占率约为45%。
上机数控布局硅片生产的想法,源于2018年光伏补贴退坡政策带来的行业巨震。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第一季度,上机数控实现营收1.21亿元,同比下滑3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2千万元,同比下滑30.24%。
同年5月,为了打造新的利润增长点,上机数控投资30亿,上马5GW包头单晶硅拉晶项目。
2019年6月12日,上机数控再次发布公告,拟终止实施“精密数控机床生产线扩建项目”,将剩余3.68亿元募集资金用于“包头年产5GW单晶硅拉晶生产项目”。
数据显示,至2019年底,上机数控已建成光伏单晶硅产能超过2GW,年度产能利用率、产销率在90%以上,产品产销良好、业务经营稳定,并于当年度实现收入2.52亿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31%。
2020年第一季度,上机数控单晶硅收入3.64亿元,占上机数控总收入的83%;上机数控单晶硅业务净利润5045万元,占上机数控总净利润的81%。
京运通的四面出击
与上机数控一样,京运通扩张产业链的契机,同样源于企业收入困境。
北京京运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2年8月,创始人冯焕培。2003年,凭借成功研发5英寸单晶硅生长炉和绑定当时的光伏龙头江西赛维LDK,一跃成为国内市场保有率位居首位的高端装备制造企业。
可惜随着欧美“双反”的来临,两家企业均陷入困境。财报数据显示,2012年一季度末,京运通营收、净利润同比分别下降了82.63%、90.74%;赛维LDK2011年第四季度总计亏损5.887亿美元,负债总额60亿美元,负债率达到87.7%。
困境之下,京运通开始尝试在新的领域突围。2013年起,不仅先后投资兴建了多家光伏电站,而且还收购了专业从事脱硝催化剂研发、生产、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山东天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进军环保领域,2015年更扩张至风力发电,至此,京运通形成了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发电、新材料和节能环保四大产业。
2020年11月5日,沉寂许久的京运通发布公告称,将在乐山市五通桥区投资70亿元,建设24GW 单晶拉棒、切方项目及相关配套设施。据了解,该工程将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投资约 40亿元,将先期建设12GW 拉棒、切方项目,计划于2020年第四季度开工建设;二期 12GW 拉棒、切方项目在一期项目达产后两年内投产。
双良节能的主动扩展
与上机数控和京运通的被动不同,双良节能在产业链的拓展上,是主动出击的态度。
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是双良集团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3 年4月22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财报显示,双良节能目前主营业务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节能节水,在该领域,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溴化锂制冷机、吸收式热泵和空冷器生产商和集成商;二是光伏领域,公司从事多晶硅生产核心设备还原炉的制造,是国内最大的还原炉生产商。
2021年2月7日,双良节能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设立全资孙公司包头双良单晶硅科技有限公司(暂定名),作为GW级大尺寸单晶硅棒、硅片项目的投资运营主体,在包头地区开展大规模光伏单晶硅棒及硅片项目投资建设和生产,实现从能源装备到光伏材料生产的延伸,从多晶硅设备到单晶硅片的扩展。
2021年6月29日上午8时28分,双良包头硅材料研发中心首根大尺寸单晶硅棒成功出炉,标志着双良硅材料大尺寸硅片试产成功。
2021年8月9日,双良节能公开发行股票预案,拟非公开发行不超过4.88亿股,募集资金不超过35亿元(含本数),在扣除发行费用后将全部用双良硅材料(包头)有限公司40GW单晶硅一期项目(20GW)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在是否拓展产业链的问题上,不同的设备厂商给出了不同的答案,答案没有对错,最重要是适合自己。希望未来他们都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