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日本大地震,反思核能安全究竟能不能被控制?

   2011-03-16 32020
核心提示: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名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

日本首相菅直人当地时间15日上午11时在首相官邸发表告国名书,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泄漏问题趋向严重,要求在核电站20公里至30公里范围内的居民也要做好防止核辐射的准备。日本陆上自卫队的一支穿戴特殊防辐射服的防化部队,已经紧急开赴福岛第一核电站,接替原先派往核电站的中央特殊武器防护部队。

科普知识:与原子弹爆炸相比,核泄漏有什么样特点?

首先,泄漏物颗粒较小,感生放射性极少核爆炸时,所有的弹体物质都被汽化,特别是地爆时,大量的土壤、水分被卷入火球中并被高温所熔化或汽化,与放射性物质充分混合后随着火球的冷却凝结成较大的放射性颗粒沉降到地面,造成污染。同时,还会产生强烈的感生放射性。而核事故时既不会形成放射性熔渣,也不会在核反应堆主厂房外产生感生放射性。核事故时外泄的放射性物质,主要以烟状或雾状释放到环境中,它比核爆炸时形成的放射性落尘的体积要小得多。

其次,泄漏和沾染时间较长。核爆炸时,弹体中的放射性物质是在爆炸瞬间释放到环境中的。而核事故外泄的放射性物质,是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地释放到环境中去的。如果事故不能及时得到有效控制,则放射性物质的外泄会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时间。

再次,伤害途径以吸入内照射为主核爆炸时放射性沾梁对人员的伤害,主要是落尘沉降的外照射和吸入内照射造成的。而核泄漏事故的放射性沾染对人员的伤害,则主要是由放射性烟羽的浸没照射和吸入内照射造成的,特别是放射性碘的吸入内照射,对人员伤害起主要作用。(信力建)

媒体分析:日本地震核危机升级,给了世界什么警示?

专家们的解读是由于福岛核电站反应堆已经关闭,日本的核安全要远好于过去的前苏联,不可能发生当年切尔诺贝利那样的核爆炸。因此,即便福岛核电站灾难进一步扩大,也不必过分担心。我们相信专家,只不过专家有时并不能完全信得过。更何况,专家又说日本在核电问题上,有一种非常不好的日本式文化,就是为了维护形象和避免民众恐慌,有意无意地隐瞒真实情况。而日本人有过分迷信自己的技术,当技术不能解决问题时,他们往往手足无措,一时间难以想出其他解决办法,进而贻误时机。

日本这次大地震后核事故,专家称有可理解之处。理由一是福岛核电站已40年了,属于老化核电厂,一是没想到遭遇9级大地震。可这两个理由都不能成立。日本是地震多发国家,震级常常很高。明知核电厂已经超龄,理应及早关闭。核电厂可能遭遇超级强震,那就要做好最大可能地震破坏的事先评估。不能没想到,要么,所谓万无一失从何而来。不仅要防超级大地震,还要防恐怖分子破坏,防战争破坏,防小行星撞击破坏,甚至防核攻击破坏等。

福岛核电站由于超级大地震,实际摧毁了其原先设计的应急处理系统。因此,几个反应堆接连无法正常冷却,导致反应堆内部高温无法控制,一步一步朝更大核危机方向发展。法核安全局称日本核事故可能被评估为5级或6级。切尔诺贝利是最严重的7级。这就是说,日本核灾难,很可能是世界核电第二大核灾难,虽然不如切尔诺贝利严重,但也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还好,日本人面对危机比较从容,倾向于相信政府。不然,社会过度的恐慌,又在核危机面前产生新的人祸。由于大地震,次生核灾难;由于核灾难次生社会动乱。此事发生在别的一些国家,就会比日本糟糕许多。(航亿苇)

微博大义:日本核电站爆炸,反思核能安全究竟能否控制

@狼狼上口:日本地震而致的核泄漏,中国需重新审视自己十二五建40座核电厂的宏伟计划。核电厂需要大量水做冷却,赣鄂皖湘的五大淡水湖区实际都在大别山庐山地震带两边,所以这几个省轰轰烈烈的内陆核电厂建设必须谨慎。新能源该有太阳能风能等更多选择。

@ Arm and_C AO:东京电力绝对该杀,旗下的东海核电站冷却系统又坏了,和福岛电站如出一辙,也是曾经出过问题,东海核电站在1999年就曾经泄漏过一次,东京电力到底还有多少问题没有公开,到底还有多少个电站接下来会出问题?日本核电业到底还有多少黑幕没有被掀开?

@老榕:这次日本核电站给俺带来最大的忧虑是,在这个资讯发达的时代,即使像日本这样每天N次由内阁滚动发布消息,作为公众,我仍然获得了互相矛盾、甚至不断恶化的消息。我不得不开始怀疑,我曾经很支持的核能是不是真的安全,科技可以控制的安全。我深刻怀疑,即使日美的专家,是否真能控制?

@王以超:福岛事故的发生,无疑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难得的窗口,去更好地理解核电业的复杂性,以及潜在影响的广度。地方政府的核电冲动从经济上不难理解。毕竟,一个是核电项目本身就投资巨大,而且,电力上去了之后,也有利于地方进一步招商引资,甚至发展高耗能产业。但作为国家整体而言,核电发展一定要留有余地。不能让监管者或者经营者、建设者有疲于奔命的感觉;弦拉得太紧永远不是好事。这样,大家只顾眼前的问题,往往容易忽略在远处的潜在危险。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