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双良节能近阶段签署大单并不鲜见。
11月15日,双良节能发布公告,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与江苏龙恒新能源有限公司签订购销框架合同,未来三年后者将向前者采购单晶硅片总计9.5亿片,预计销售金额为65.27亿元。
在10月14日与10月25日,双良节能还分别与电池巨头江苏润阳悦达和爱旭太阳能签订了销售合同,预计销售金额分别为83.33亿元和144.27亿元。
两个月签单414亿元,双良节能凭什么能在涉足硅片生产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接连签下大单?它究竟是何方神圣?
从中央空调起步
1982年,缪双大30岁,而立之年的他做出了一个影响其人生的重大决定——放弃钢厂工人的“铁饭碗”自主创业。做决定容易,真正干起来就要难得多。不过当过兵的缪双大却有股狠劲,他不辞辛苦,带领着三个兄弟和儿时伙伴,糊水泥口袋、烧砖头、去上海安装空调……三年打拼下来,缪双大不但完成了原始资本积累,也增长了见识。
1985年4月,已经不满足现状的缪双大回到家乡江阴,押上50多万元的全部身家,创办了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简称“江阴制冷厂”),摸索生产中央空调。当时,中国溴化锂制冷机市场90%的份额被国外两家企业所垄断。而江阴制冷厂推出的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中央空调,不但打破了跨国公司对中国制冷行业的垄断,还首次将航天工程的检漏法引入民用装备制造,把溴冷机的真空度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机组整机漏率比日本工业标准整整低了4个数量级。
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江阴制冷厂逐渐在中央空调产业站稳了脚跟,并于2003年在A股成功上市,改名为“双良节能系统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双良节能(股票代码:600481)”。
资本加持跨界化工
有了资本加持的双良节能,上市之后也像大多数初上市公司一样,开启了大规模并购。它瞄准的第一个目标,是江苏利士德化工有限公司(简称“利士德”)。该公司是生产可发性聚苯乙烯(EPS)、苯乙烯等产品的化工企业。2005年,双良节能以受让和增资的方式完成对该公司51%股权的持有;2007年,持股比例又提升至75%。
苯乙烯是大宗石化产品的一个中间产品,极易受到上下游产品价格波动影响。并购成功后的双良股份,仅仅做苯乙烯一个环节,无疑将承担更多的风险。
尽管如此,2006年,双良股份还是将大笔募集资金放在了21万吨苯乙烯和5万吨苯胺项目的扩产上。这笔扩建,短期内让双良节能的业绩提升很大,但结果是毛利率从投建之初的12%一路下滑到2014年的不足1%。
2015年3月20日晚间,双良节能发布2014年年报情况说明表示,化工业务受国际油价暴跌影响,毛利率大幅收窄,加之存货跌价准备计提,公司化工业务出现亏损6357万元。基于此,公司决定将其持有的利士德75%的股权作为置出资产,与第二大股东江苏双良科技有限公司、第三大股东江苏利创新能源有限公司持有的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85.00%股权进行置换。
折戟化工跨界医疗
跨界化工业务不成功的双良节能,两年后又把目光盯上了医疗产业。
2017年5月16日,停牌近3个月的双良节能发布公告宣布,因重组交易双方对利润承诺金额、利润承诺方、股份锁定期等交易条款仍无法达成一致,终止重大资产重组计划。
据了解,此次重组事件起于2017年2月20日。当日,双良节能因筹划重大事项申请股票紧急停牌。在停牌公告中,双良节能表示,近年,中国经济已进入结构性改革阶段,公司所服务的传统产业面临调整压力,公司产品市场需求不振,业绩增长面临挑战。为保护广大股东的利益,确保公司长期持续的增长,公司在全力巩固现有产业市场竞争力和产业升级的同时,也积极寻求介入新兴产业,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而深圳友德医科技有限公司和深圳赢医通科技有限公司所处的互联网医疗行业前景广阔,两家公司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重组失败后,双良节能跨界计划暂时落空,其在资本市场的表现亦受到冲击。在5月18日、5月19日和5月22日连续三个交易日内,双良节能股票收盘价格跌幅偏离值累计超过20%,属于股票交易异常波动。
兼并失败跨界光伏
在双良节能的跨界并购中,也并不都是失败案例。比如光伏多晶硅还原炉的生产,就很成功。
在生产光伏发电用的多晶硅技术中,改良西门子法为主要生产方法。在生产多晶硅棒的过程中,将三氯氢硅(SiHCl3)和氢气(H2)按一定比例混合后通往还原炉反应器内,反应器内设有有用于提供附着体的硅芯。在反应器温度达1000~1200℃时,三氯氢硅被氢气还原后,生成硅并不断附着在硅芯上,最终得到硅棒。硅料每万吨产能,需要还原炉价值6500万元左右。看到潜藏价值的双良节能,早在2003年就介入了这项业务,推出了自己的多晶硅还原炉产品。
2015 年,双良节能将多晶硅还原炉业务置入上市公司主体,同时与德国 Sitec 就多晶硅还原炉签订技术合作协议,在多晶硅生产还原工艺及核心设备上开展深度技术合作,让其所生产的多晶硅还原炉达到了单位电耗最低、沉淀速度最快、单炉产能最大、转化效率最佳的优异性能。凭借着技术上的优势,双良节能多晶硅还原炉市场占有率始终保持在65%至70%,位列行业第一。与下游基本全部西门子还原法生产硅料的企业均有业务往来,成为我国多晶硅还原炉龙头。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0 年,双良节能多晶硅还原炉系统实现收入1.70亿元,累计供货超过300台;2021年预计交付设备420台,单台均价350万元左右。
硅还原炉业务的成功,为双良节能随后进军硅片产业打下了基础。
2020年下半年以来,伴随着硅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下游的硅片价格也一直在水涨船高。反应在作为多晶硅还原炉设备商的双良节能身上,就是在2021年1月到3月中旬,突然集中中标了7个和晶硅生产节能、窑炉设备等相关的项目,涉及金额约21.64亿。
可能正是这批大规模的集中订单,让双良节能突然意识到光伏单晶硅片生产的市场有多火热,也让此前业务增长乏力的双良节能又一次看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
公开信息显示,从2016年2020年,双良节能的业绩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分别为20.14亿元、17.18亿元、25.05亿元、25.27亿元、20.72亿元;净利润同样如此,五年数据分别为1.61亿元、0.96亿元、2.52亿元、2.07亿元、1.37亿元。
2021年半年度报告显示,上半年双良节能实现营业收入12.49亿元,同比增长69.21%,归母净利润为1.02亿元,同比增长470.35%,虽然取得双增长,但其总资产也仅为52.13亿元。
从光伏还原炉到光伏硅片
尽管如此,一向看准机会就敢于出手的双良节能还是决定赌一把。
2021年3 月 15 日,双良节能发布公告,拟对外投资包头一期 20GW 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一期项目总投资 70 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 60 亿元,建成年产20GW拉晶、20GW切片生产项目。项目总投资为700000万元,其中环保投资1505万元,占总投资的0.215%。
2021年5 月 18 日,公告单晶炉采购合同,分别采购晶盛机电和连城凯克斯直拉单晶炉 14.05 亿元和 8.46 亿元,合计金额 22.51 亿元,用于包头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
2021年5月27日,公告包头大尺寸单晶硅片项目的建筑安装总承包合同,其全资子公司双良硅材料(包头)与中国化学第三建筑公司签订了签订重大总包合同,合同金额21.8亿元。
2021年9月22日,公告与江苏中能硅业签订合同,2021年9月-2026年12月间,双良节能采购硅料金额预计约为112.09亿元。
至此,从厂房、原材料到制造设备,初入硅片领域的双良节能总投资金额预计已超过156亿。而截止2021年三季度,其总资产不过61亿元,投资金额是总资产的2.5倍多。
投入巨大,不过从文章开头的几笔签约看来,双良节能的付出似乎得到了回报。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这么巨大的投入对现金流并不算十分充足的双良节能来说压力非常大,而在此期间双良节能又中标了多个新能源环保节能装备的订单,同样需要资金支持,突然把大部分资金押注在一个自己不是很了解的行业,而且短期内无法带来现金流的情况下,很容易给公司的经营带来系统性风险,此前很多跨界经营的能源公司都犯过类似的错误,有的公司甚至为此付出了非常巨大的代价。
不知道豪赌硅片的双良节能,会不会走出不一样的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