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山东省能源局副局长邓召军回答记者问时表示对2022-2024年建成并网的“十四五”海上风电项目,省财政分别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给予补贴,成为实行海山风电省补的第二省。早在去年六月,广东省就发布了《促进海上风电有序开发和相关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实施方案》,对海上风电省补帮扶政策展开了探索试行。对此,我们不禁思考,国补退坡省补是否会进行“接力”?会不会有更多省份制定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省补应该怎么补,对海上风电产业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眼观今年第一季度海上风电项目平均4143元\千瓦的价格水平的相关报价,可以发现海上风电退补之路不容乐观。且不提我国海上风电发展时间不长,相关技术仍处于起步阶段,单从成本分析整机价格整体偏低,利润率非常不理想,长此以往将会大大影响整机商参与市场的积极性。与相对成熟的陆上风电不同,海上风电成本仍旧很高,建设难度仍旧很大,退补带来的单位价格骤降令很多海上风电企业感到不堪重负。情况不同,发展策略是否也应该不同?陆上风电国补退坡经验的直接效仿,海上风电是否能招架得住?想必很多业者都对此抱有质疑之声。过低的价格、高昂的技术成本、相对而言不太健全的行业体系,每一项都在掣肘着我国海上风电产业的发展。但是反观市场,我国海上风电产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虽然目前我国海上风电容量增速、投产容量均于世界首位,但是我国尚待开发的市场存量仍旧很大。我国近海自然条件优秀且资源丰富,尤其在江苏、福建、广东等省份沿海地区,水深在十五米以内的海域面积广阔,具备开发海上风电场的地质环境基础。根据《中国风电发展路线图2050》对我国陆地和近海100米高度风能资源技术开发量的分析计算,我国近海水深5~50米范围内,风能资源潜在开发量达到5000亿瓦。相较于陆上风电,海上风电收效高、占地小、风速平稳,是我国能源行业重要的未来发展方向。况且,我国对深远海域以及海洋经济融合发展的探索仍处于起步阶段,至今仍不能实现广泛商用,我国风电产业仍需在政策的帮扶下走很长一段路。过早的“放手”,难免会造成海上风电产业“营养不良”。广东、山东两省海上风电省补政策的出台,给广大同业吃了一颗定心丸。国补方才退坡,省补进行接力,令人不禁猜想,是否海上风电不是不“补”,而是换了一种“补”的形态?对两个省份的海上风电发展条件进行分析,具备以下共同特种。首先,两省环境适宜海上风电大幅度增长,从地质上来看开发难度较小,资源相对丰富,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较近,在海上风电方面适当加入投入,未来预期回报很大。其次,两地十四五期间清洁能源压力较大,虽然广东、山东两省近几年在风电方面持续加大投入,但是相关数据表示两省对火电的依赖性还是很强,距离十四五减排目标差距还很大,未来三年之内势必对新能源产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厂商入驻。最后,广东、山东两省发展陆上风电的空间非常有限,能够用于风电场的土地资源不足,开发难度大,更不具备建设大规模能源基地的条件,而特高压输电工程建设成本太高,遂而转向海上风电,调动丰富的海岸资源,寻求弯道超车的可能。根据两省相关规划,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新增海上风电装机目标为17GW,山东省装机目标为3500万千瓦,同时大力打造海上风电基地以及大规模能源基地,为未来三年海上风电发展下了一盘大棋。在补贴标准方面,广东省并网项目每千瓦分别补贴1500元、1000元、500元,山东省按照每千瓦800元、500元、300元的标准予以补贴,虽然都为省补,但是具体怎么补却不尽相同。如果说国补的意义是扶持一个产业从无到有,那么省补的意义则是支持产业因地制宜的差异化发展。目前海上风电的发展意义已经非常清晰,在最小程度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影响的同时最大程度上的放大风电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各省按照自身的低碳减排需要对海上风电进行补贴,一方面可以保证资源的充分调动,减轻全国一盘棋带来的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市场动向将会更加清晰,有利于海上风电产业链的合理聚集,实现双赢。虽然目前只有两省出台了海上风电补贴的相关政策,但是省补带来的优越性已经逐渐显现。各省依据本省需要对海上风电进行差异化补贴,可以形成本省独有的风电版图,使风电成为一种加速发展的选择,而不是扶持新能源产业的要求,这样海上风电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成熟。省补相较于国补更能适应海上风电发展的现阶段水平,为海上风电“有效”助跑,早日实现“离开拐棍走路”。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