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垂直一体化会是“馅饼”背后的“陷阱”吗?

   2022-04-29 世纪新能源网孙凌伟46020
核心提示: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垂直一体化企业。来势凶猛2022年2月8日,湖北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正式举办。在襄阳分会场,总投资228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的吉利科技“硅谷”项目开工,主要从事太阳能及多晶硅的研发生产,着力打造绿色硅材
最近两年,光伏行业正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垂直一体化企业。


来势凶猛
 
2022年2月8日,湖北全省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正式举办。在襄阳分会场,总投资228亿元、一期投资50亿元的吉利科技“硅谷”项目开工,主要从事太阳能多晶硅的研发生产,着力打造绿色硅材料产业集群。
 
2022年2月25日,宝丰集团与酒泉市签订合作协议,总体规划建设35万吨/年工业硅、30万吨/年多晶硅、50GW拉晶切片、30GW电池组件生产装置,以及配套15GW光伏发电和风力发电电站。
 
2022年3月,清电能源集团发布公告称,正在新疆哈密市打造光伏硅基示范产业园。整体规划为:年产40万吨工业硅、20万吨多晶硅、60GW单晶硅拉棒切片。预计在5年内分3期建设完成。
 
同一个月,深交所披露,2021年电池出货量排行第三的润阳股份创业板IPO获受理。据了解,本次IPO,润阳股份拟募资40亿元,将分别投入到年产5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年产5GW异质结电池片生产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2022年3月9日,江苏阳光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内蒙古澄安新能源有限公司成立。根据去年12月14日江苏阳光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乌拉特前旗人民政府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该公司将主要建设10万吨多晶硅、15GW单晶拉棒、15GW电池组件及光伏电站项目,总投资351.5亿元。
 
2022年3月15日,此前主要专注电池、组件生产的苏州中来光伏新材股份有限公司与山西省太原市、古交市政府)签署协议,拟于古交市投资年产20万吨工业硅及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一期项目争取2024年竣工投产;二期项目将根据市场情况推进。
 
2022年3月18日,宁夏晶体新能源材料项目开工,总投资1500亿元,是硅料巨头东方希望集团在宁夏打造的集光伏新材料、新能源、农光互补等上下游一体化循环经济全产业链项目。一期规划建设年产12.5万吨多晶硅、14.5万吨工业硅以及10GW单晶、10GW切片、10GW电池、25GW组件等。
 
……
 
以上列举的,还仅仅是这两年新加入进来的企业,这还不算早已垂直一体化的通威、隆基、天合、晶科、晶澳、阿特斯、东方日升等龙头企业。光伏企业垂直一体化经营,正在呈现大水漫灌之势。
 
前车之鉴
 
所谓“垂直一体化”,又称“纵向一体化”,是指企业在现有业务的基础上,向现有业务的上游或下游发展,形成供产、产销或供产销一体化,以扩大现有业务范围的企业经营行为。
 
光伏行业,有着一条清晰而完整的产业链,主要包括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应用系统(主要是光伏电站)在内的5个产业链环节。所谓的光伏垂直一体化企业,就是指经营其中至少两个以上产业链的企业。
 
事实上,作为一种经济模式,无论在何种行业,都存在着“专业化”和“一体化”两种道路的分野。选择哪种道路,没有对错之分,但是在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环境下,往往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
 
2008年前后,国际硅料价格大涨,这给了当时的很多光伏企业扩展产业链的机会。
 
2008年2月,彭小峰创立的江西赛维LDK在成为全球最大多晶硅片生产商的基础上,投资25亿美元成立苏州BestSolar公司,正式进入太阳能电池片生产领域;2009年12月,当时的组件领军企业英利收购的六九硅业有限公司(下称“六九硅业”)正式进入试车阶段,开始生产高品质的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实现了向“垂直一体化”完整产业链的最终跨越;而长期专注于光伏下游组件制造的阿特斯,当时也在洛阳建设一座大型硅片厂,以此向上游渗透;同为电池和组件生产企业的尚德,则以9890万美元收购从事硅料和硅片生产的顺大控股股份部分股权。此外,长期从事硅片生产的浙江昱辉,在四川投资多晶硅生产基地的基础上,也启动了太阳能电池生产线,并收购了一家电池组件生产企业,打造着自己的垂直一体化。
 
业内人士表示,“垂直一体化”可以有效降低交易成本,确保企业供应链的稳定。尤其在当时全球光伏行业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企业“垂直一体化”的做法,可以保证各个环节的成本价供应,降低产品的生产成本,以获取电站良好的投资回报率,为自身的组件销售提供稳定的渠道和‘出海口’,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但随着产业链的拉长,对资金、技术和管理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高收益带来的高风险,并不是每一个企业都能承担的起。
 
中盛光电则是其中之一。

中盛光电成立于2007年,主要业务包括硅片及电池、组件等的生产与销售,同时也做光伏电站的EPC项目。2012年4月,在国内大部分硅片公司都难以降低成本而亏损的境况下,中盛光电宣布正式关闭其唯一一家正在运营的硅片厂,将硅片厂切换到组件和系统的生产和制造。
 
随后,曾经被誉为“垂直一体化”楷模的英利也陷入尴尬。2011年财报显示,六九硅业这家曾被给予厚望的多晶硅企业,已经被减值22.75亿元人民币之多,减值商誉达2.734亿元。
 
2012年,曾经叱咤一时的赛维LDK和尚德,因为多晶硅价格的暴跌,也先后宣布破产重组。
 
仍需警醒
 
先行者在追逐垂直一体化模式方面付出的不菲的代价,不知道对后来者有多大影响?反正当光伏产业再一次攀上高峰时,又有一大批企业开始打造自己的垂直一体化模式。
 
2020年7月开始,因为新疆疫情、硅料生产事故等诸多因素,导致硅片、电池、组件等其他制造环节的价格普涨。在辅材端,光伏玻璃价格由自年初以来最低24元/平米上调到26元/平米;银浆价格涨幅超25%。此外,背板、封装胶膜、焊带等价格也较此前有所提升。
 
面对原辅料供需失衡、价格飙升和组件利润变薄的市场行情,饱受卡脖子煎熬的光伏组件头部企业纷纷将战略重点移至提高自身垂直一体化的程度上来,开启了大规模以组件产能为目标、补足产业链缺口的垂直一体化进程。其中隆基重在补足硅片和电池两端产能,尤其是电池环节;天合、晶科偏重于电池环节;晶澳偏重于硅片环节;东方日升在关注电池和组件端产能平衡的同时,还把目光盯上了硅料和胶膜;阿特斯则重点布局了金刚线和银浆。
 
不过,与2008年前后的情况不同,从2020年开始的垂直一体化布局,新老企业更多地把目光放在了硅料、硅片和玻璃等领域。对于需要耗费更多资金的下游电站领域,则基本没有涉及。业内人士表示,这和电站无补贴以及2020年的光伏玻璃和2021年的硅料通过不断涨价攫取了显著的超额利润有关。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上半年,预计有27条新增光伏玻璃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25530吨/日;2022年下半年,预计有35条产线点火,新增产能共计36850吨/日。若全部产线按期投产,国内光伏玻璃产能将处于过剩状态。金联创分析师吴玉娇表示,随着产能的释放,2022~2023年行业将进入价格竞争阶段,企业间更多的比拼在于成本。
 
硅料方面,根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截至4月6日,公布新建、拟建多晶硅项目的新进企业已有16家,规划产能共计超过170万吨/年。硅业分会称,2025年终端需求乐观预计400吉瓦,硅料需求量约150万吨/年,规划产能大于需求量。有色金属硅业分会专家委副主任吕锦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多晶硅产能弹性系数小,且对安全、环保管理要求较高,一旦供过于求,极易出现较长时间成本价格倒挂的极端情况,进而再次进入行业资金投入不足、供需严重错配的恶性循环,加剧市场无序竞争。
 
对于志在垂直一体化的企业来说,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增强生存能力无可厚非,但在进行一体化的过程中,仍需保持审慎的态度,科学的研究,量力而行,避免跟风投资,产能过剩、资产透支,届时在残酷的优胜劣汰的竞争中,或将难以全身而退。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