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乌鲁木齐市2021-2022年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40万千瓦)中标结果公示,晶科科技中标了其中10万千瓦(100MW)规模的保障性并网风电项目。这一出圈操作引起了风电行业内的广泛热议。除晶科外,还有隆基股份和东方日升两家光伏龙头先后布局风电版图。是什么动力促使光伏大咖转向“两栖”?现象背后许是藏有更大的市场。
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不出所料光伏产业2021全年战果颇丰,但是稳增的数据背后却隐藏着行业隐忧。2020年光伏全年新增装机容量中集中式光伏容量近分布式光伏的三倍,2021年新增分布式光伏容量却小幅度超过集中式光伏,此外2021年集中式光伏新增容量略低于2020年新增容量。对于小企业而言,分布式光伏的稳步推进无疑是重大利好,但是对于吃惯了“大锅炖”的龙头企业而言“小碟菜”之争终归不是主要战场。风电在新能源行业的市场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在无形中左右着项目业主的选择,而大型能源基地的光伏市场占比则决定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近一年以来风电企业也在对光伏市场进行着探索。去年年中,明阳智慧发布公告称,公司拟投资建设年产5GW光伏高效电池和5GW光伏高效组件项目。集团这一决定,主要还是出自于对产业链的延伸,用以拓展更大的市场。无论是风电企业还是光伏企业,各自都有各自的围城,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未来会有更多的“全能王”陆续涌现,拓宽服务类别也绝不会是一家之举。导致诸多企业选择“两栖”只是企业层面上所展现出来的表象,问题的核心还是在于市场。随着我国对“双碳”目标的逐渐接近,新能源电厂的功能也逐渐完善,同时对发电设备的科学组合意义逐渐凸显。由于风力和太阳能发电在特征上具有天然的互补性,所以风光储大基地成为了新能源行业的新兴热点,单一的光伏或风电很难再满足项目的个性化需求。这一市场变化,影响了企业对自身发展的布局,更多的企业选择兼并风电和光伏乃至于储能,多线发展,以获得更大的市场占有度。同时,企业服务范围的拓宽也会增强和业主之间的合作密度,拓展更丰富的合作模式。虽然整县推进对于新能源行业而言已经不再是个新鲜词。但是风电配合的光伏整县推进,则是业内新出现的逐鹿对象。和风光储大基地同理,风电与光伏科学配比的风电项目更利于平稳发电曲线的波动和资源的有效开发,相当于增加的发电量的同时降低了并网难度。“跨界电王”的优越性更加凸显,大大减少了业主的投建难度和项目流程,在兼合风电光伏并没有成为市场主流的当下,有条件和实力的龙头企业率先双线并行,无疑抢占了更大的市场先机。“联名款”只适用于消费品,能源产业的终点永远都属于“跨界王”。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新能源产业的前途可谓是一片光明,但是出人意料的是这条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走。现阶段无论对于光伏还是风电,市场并不清晰,在大幅发展的背后是业主投资风险大,企业对市场把控力低。从去年开始,市场仿佛是开启了“内卷”模式,度电价格时高时低,企业对市场风险应对方向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拓展海外市场,拓宽项目来源,以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另外一种则是延伸产业链,拓展项目类别,以克服产业细分领域市场波动带来的风险。对于新能源企业的经济账,绝不是1+1=2而是1+1>2,大于2的部分则多的是抗风险能力,“跨界”所跨过的也不仅仅是企业的上限,而是企业应对市场波动时的下限。长远来看,风光储融合发展将会成为历史必然,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单片区域内仅仅发展光伏或仅仅发展风电的情况将会不复存在。这也就意味着,产业链单一的企业生存状况将会更加艰难,未来我们将要面对的不仅仅是打破原有的传统电力系统,同时也是新能源企业的依靠传统运转模式。金风、明阳、晶科的跨界,仅仅预示着一场全新变革的开始,有所特长的同时服务的多元同样重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