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环境问题愈加突出,这主要归结为大气中不断升高的CO2含量。目前,控制CO2排放已经成为全球各个国家的共识,降低碳排放成为共同目标。CO2天然存在于大气中,在环境中起着重要作用。它是一种温室气体,在大气中聚集热量,在岩石风化过程中起作用,是植物碳的来源,也是光合作用所必需的。当大气中CO2过剩时,它会捕获过多热量,导致大气过热。
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 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是CCS(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碳捕获与封存)技术新的发展,是指将对大型排放源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进行捕集、压缩后输送并封存,或工业应用的一种技术。这种技术可有效缓解温室效应,被认为是未来大规模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可行的方法。据《剑桥能源论坛》杂志的数据,目前全球正在运行中的商业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装置接近30座,碳捕集超过4000万吨/年。近年来,CCUS发展态势迅猛,仅2021年各国就“官宣”约100个新CCUS项目,全球有25个国家都运行或投建CCUS项目,如果这些项目都能顺利推进,到2030年全球碳捕集能力将翻两番。这个形势首先得益于全球对CCUS作用的认可,越来越多国家和政府将CCUS视为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必要手段;其次,低碳制氢技术走红,在去年“官宣”的CCUS项目中,与制氢有关的就有50个;再次,随着各国CCUS项目扶持政策出台,投资环境日益友善,2020年9月以来,政府和企业投入CCUS项目的资金超过250亿美元。按照国际能源署(IEA)的净零预测场景,即使这些项目全部投运,2030年的碳捕集率仍不足预计总量的15%。而这些项目能否投运,还有很大不确定性。第一,很多CCUS项目的推进取决于政府的资金扶持,而要获得扶持,CCUS项目必须击败其他对手;第二,CCUS项目的开展取决于现有碳存储能力,而这个“天花板”的存在会反过来抑制CCUS项目的投资;第三,公众对CCUS的接受度还有待提高,尤其是在一些陆上地区进行碳存储往往会遭遇抵制。1月20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印发《2022年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指南》,指南提出立项重点包括“支撑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业标准计划”,其中,风电、光伏、氢能、新型储能、CCUS等多个领域被列为能源行业标准计划立项重点方向。1月29日,我国首个百万吨级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项目——齐鲁石化-胜利油田CCUS项目建成中交。该项目由齐鲁石化和胜利油田共同建设,重点装置100万吨/年液态二氧化碳回收利用装置位于齐鲁石化。该项目以齐鲁石化第二化肥厂煤制气装置排放的二氧化碳尾气为原料,生产液态二氧化碳产品送往胜利油田驱油与封存,覆盖地质储量6000万吨,年注入能力100万吨。建成投产后,该项目将成为国内最大CCUS全产业链示范基地和标杆工程,为国家推进CCUS规模化发展提供应用案例,对搭建“人工碳循环”模式具有重要意义,将有效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