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新能源投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
一、发展思路与目标
(一)总体要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战略思想,坚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聚焦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和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新要求,顺应国家和省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锚定产业发展制高点,坚守能源安全保供底线,以加强党建为引领,以项目发展为中心,以经营管理为抓手,以安全生产为基石,稳扎稳打、求真务实,为社会提供优质清洁环保的能源产品。
(二)基本原则紧盯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布局新能源,加强风光水等清洁能源产业的开发和投资,积极培育氢储能和先进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的运用场景,运用好特高压送浙通道,牢牢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着力增强市场开发竞争力,以我省能源安全保供为己任,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布局优化,争创全省绿色能源先行者,发挥低碳环保主力军作用。为我省实现“重要窗口”、社会主义现代化先行省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提供绿色能源保障。
(三)发展战略发展方针:区域聚焦、重点突破、购建并举。发展举措:运用好特高压送浙通道,牢牢抓住行业发展机遇,着力增强市场开发竞争力,安全、高效、协同、智能发展可再生能源,特别是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和投资。发展主线:以能源安全保供为己任,推进全省清洁能源布局优化,争创全省绿色能源先行者,发挥低碳环保主力军作用。发展愿景:力争打造成为国内最具成长性的可再生能源企业。
(四)发展目标“十三五”末,公司资产总额达297.73亿元,营业收入达23.47亿元,利润总额达6.09亿元,净资产达101.25亿元。“十四五”以来,公司将结合国家和浙江省内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趋势,集中优势资源抓重点区块、重点方向,致力于系统推进水电、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可再生能源业务方向的投资开发,按照“实施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的理念,加快可再生能源项目全面发展,力争“十四五”末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1,000万千瓦。同时,公司将积极打造“新能源智能管控”平台,力争“十四五”末实现省内“风、光、水”发电项目远程监控、省外大部分发电项目生产数据监视功能,全面实现新能源智能在线管控,力求成为新能源生产数字化典范。
二、重点任务
(一)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购建并举快速提升装机规模坚持新建和收购并重。多措并举,最大可能获取可再生能源项目。省内大力发展海上风电、集中式光伏,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和抽水蓄能占比,完成液氢储氢加氢站建设及示范运营;省外积极拓展陆上风电、集中式光伏,进一步提高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占比,争取控参股一批优质水电、抽蓄项目,积极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重点开发具备送电入浙条件的电源项目以及风光资源较好且消纳条件较好的“三北”地区。坚持多种可再生能源并行,分布式和集中式并举,全力开发投资可再生能源项目,尤其是新能源项目。包括但不仅限于常规水电、抽水蓄能,海上风电、陆上集中式风电、分散式风电,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集中式光伏、分布式光伏,以及大型一体化、基地化项目等,实现多能互补、协同推进。
(二)重点培育新兴产业,加快构建氢能储能等运用场景初步建立较为完整的清洁氢能供应体系,完成液氢储氢加氢站建设及示范运营。培育多领域储能应用场景,积极推进多能互补、一体化建设。根据各省份不同的新能源配置储能政策,在新能源输送线路的送端和售端,发挥储能重要的调节和支撑作用。以可再生能源项目建设为载体,适时考虑投资和并购一批光伏、风电、氢能、储能等关键设备制造企业,降低项目边际成本;打造“新能源智能管控”平台,全面实现新能源智能在线管控;针对绿色低碳领域相关业务依法合规开展碳资产交易和管理工作,拓宽绿电增收渠道。
(三)全面聚焦产融结合,优化新能源要素市场化配置力争盘活存量资产,挖潜增效,进一步提升存量资产利润贡献度;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升企业价值管理;有效利用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优势。丰富新能源投资策略,以“资本化”和“市场化”为导向,推进发展。投资方式侧重购建并举,投资风格倾向控参并行;降低融资成本和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率。全方位拓展资金投向的广度和力度,加大在可再生能源、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的投资并购力度。
三、保障措施
(一)多业协同,坚持可再生能源发展为要强化规划引领发展,发挥战略规划蓝图作用;坚持多业发展,以“风光水氢储”为主业进行区域聚焦,寻求项目投资开发机会;坚持市场化开拓道路,准确跟踪把握行业政策市场变化,做好政策研判;着重研究分析,加快推进相对成熟项目落地,加大新项目开发储备;创新合作模式,主动适应项目开发市场化竞争方式;加强全产业链战略合作,打造市场开拓、资源获取、电力交易同步推进的开发格局,不断提高市场化竞争力。管好用好人才队伍,聚焦发展任务目标,系统谋划做好人力资源需求,拓宽人才引进渠道,严把标准门槛,探索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长效机制;实现人才发展体系多元化,打通人才交流通道,注重员工专业提升,保证专业技术人才职业通道畅通;优化管控方案,动态调整管理机构和人员,实现组织架构战略化。
(二)有责有为,坚持实干、协作、风控为先自觉增强责任意识,加强党的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抓住关键核心,同向发力“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多方强化协作能力,坚持科技兴企,加大与各大院校、专业科研机构等先进技术资源方合作,建立健全“产学研用”机制。不断提高风控能力,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框架,以内控为基础,以生产安全风险、法律风险、合规风险防范为重点,构建分层、分类的、精准的企业风险防控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大对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资产聚集等重点项目、关键领域监管力度;提升财务风险控制、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支持水平。
(三)精益挖潜,坚持生产、经营、文化为本层层压实生产安全,强化制度刚性约束,提高应急管理能力,实现制度保障能力、应急准备能力、预防预警能力、救援处置能力同步提升;全面提升经营效能,加强资产管理,打造集约高效的管理体系;紧跟电力市场交易和碳资产交易等政策热点,强化市场营销;高效利用上市平台优势,转变增长模式、激活资源效益;强化监事会的独立性,加强内部监督;完善公司信息披露和社会责任公开制度,做好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做好出资人代表管理,以公司章程为统领,建立监管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5深耕党建育人文化,重点培育一支政治素质过硬且专业能力过硬的人才队伍;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加强企业文化育人,提升党建文化软实力,营造干事创业、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群团组织围绕中心同向发力,高效履行“维护、建设、参与、教育”四大职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