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论坛在海南省万宁市召开。本次论坛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和万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以“聚焦漂浮式,迈向深远海”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来自中欧双方政府部门、行业领军企业、智库机构和高等院校的约100名嘉宾代表现场参加会议。会议围绕碳中和背景下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前景、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现状、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等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有助于推动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实质性合作和双方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更好地服务行业发展,共话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现摘取部分嘉宾精彩发言,持续推送给关心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发展与合作的各界人士!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新能源部主任胡小峰7月8日表示,中国海上风电迎来发展机遇期。
在7月8日召开的中欧漂浮式海上风电合作论坛上,胡小峰对我国海上风电发展进行了分析与展望。
胡小峰表示,中国海上风电历经十余年时间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到2021年底,累计装机规模达到2638万千瓦,位居全球首位。从区域布局上来说,江苏、广东、福建、浙江、辽宁等省份实现百万千瓦装机。从政策来看,海上风电政策体系逐步完善,开发建设管理进一步规范。从成本来看,中国海上风电经过多年发展实现了成本下降,目前全国范围内海上工程造价范围约一万四到一万八,海上风电将全面进入平价时代,未来在“十四五”期间海上风电存在1000~2000元每千瓦的降本空间。从技术装备来看,我国已经建立了从整机装备制造、基础施工、风机吊装等成熟产业链,可以支撑每年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产业发展。当前并网项目海上风电主流机型为6兆瓦,另外柔性直流工程取得突破,亚洲首座海上换流站成功实施,三峡引领号、中船扶摇号两座漂浮式的样机工程落地。
胡小峰表示在取得成绩的时候,我们也要看到未来中国海上风电发展面临挑战。首先是近海海上风电资源空间不足,未来要面向深远海,但深远海开发过程需要面临技术和政策等方面的多重挑战。另外海上风电存在降本压力,距离真正实现全面平价存在一段距离。未来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海上风电的效率,优化成本,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
胡小峰表示我国海上风能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距离用电负荷中心近,推动海上风电高质量发展,是保障沿海地区完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方向,是增加沿海地区清洁电力供应能力的重大举措,也是优化沿海地区电力生产与消费格局的主要途径,将推动我国沿海地区经济社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提供重要支撑。我国海上风电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基地化开发、近远海并举、平价开发、示范引领、综合利用等将成为重点方向。未来一是场址布局将由近海向深远海转变,二是项目开发建设向基地规模化开发转变,三是单一品种发展向多品种融合发展转变,四是技术和装备水平进一步提高。
针对深远海海上风电,胡小峰表示加快深远海海上风电发展意义重大,要从五个方面加深工作,一是做好深远海的规划布局,二是促进相关机制体制创新,加快研究国管海域的用海机制及输配方案;三是推动深远海基地化发展,规划千万千瓦级基地;四是加强深远海示范引领,加快推动漂浮式、海上能源岛、海洋油气融合等示范项目落地;四是推动国际合作,探索包括漂浮式、海上能源岛在内的一些先进技术经验政策等,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实现中欧海上风电的快速高质量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