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1日,由世纪新能源网及氢能百人会主办、氢能观察承办的第二届世纪氢能大会在北京顺利召开。国家电投国氢科技公司董事、首席技术官柴茂荣做《国家电投氢能科技在北京冬奥会的应用实践与发展展望》主旨演讲。在“碳达峰碳中和”的背景之下,氢能产业要担起“重任”。今年3月23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了2021-2035年国家氢能中长期发展规划,明确了氢能的战略定位,提出了发展氢能的基本原则:自立自强,安全为先,稳慎应用;明确提出了氢能产业的示范应用,要稳步前进,多元化发展,以市场应用为牵引,有序推进绿色氢能在交通,电力,工业领域的应用。氢能在终端能源中的消费占比逐年上升,未来,可再生能源与清洁能源将会占据能源利用一大部分。当前能源问题面临巨大挑战,需要解决化石能源占比过高,石油、天然气进口依存度过高,风、光等间歇性能源消纳困难等主要问题。面对这些挑战,柴博士提出对策:清洁利用化石能源、高效利用无碳一次能源、促进新型终端能源的产生以及对储能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只有实现能源的清洁、低碳、安全、高效,才能实现能源的自主化、多样化、低碳化、分散化、智慧化。氢能具备能源转型的全部特征,高效利用氢能、高效发展氢能刻不容缓。柴博士强调:“发展氢能是实现‘双碳’目标,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必然选择!”未来,除了利用电网输送电力而送入千家万户之外,还会大力发展输氢管网,实现能源终端的“两网体系”!工业、交通、船舶、航天等诸多领域中都会有氢能的身影,助力能源转型!我国氢气资源丰富,尤其是工业副产氢,煤制氢产量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一,但其弊端明显,杂质较多,不能用于PEFC燃料电池,目前主要应用于化工领域,而实际上燃料电池用氢量不到1%。柴博士分析表示,造成目前氢能产业发展困境的主要原因还是提纯成本太高,工艺难度大,压缩能耗高,进而导致最终成本进一步攀升,而电解制氢可以满足燃料电池用氢不纯的问题。目前,燃料电池技术已在逐步革新,但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燃料电池技术仍与国外有较大差距。柴博士介绍,目前国外已经在燃料电池全动力乘用车上取得突破,而国内增程式燃料电池大巴才刚刚开始,国产电堆的稳定性、一致性还有待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我国在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电堆等关键技术还未取得突破。在燃料电池技术研发领域,国产电堆的催化剂活性和质子交换膜的导电性、强度还不如国外,在碳纸扩散层以及钛双极板上的产能还很低甚至需要依赖进口。在今年的北京冬奥会上,氢燃料应用频频亮相。据组委会数据显示,冬奥会期间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超千辆,共配套30多座加氢站。在最后实际执行中,北京冬奥会各个赛区及场馆,无论山地或平原,均使用氢能。柴博士向与会嘉宾展示,国家电投为北京冬奥会北京赛区及延庆赛区提供了超过200辆氢腾大巴,服务冬奥场馆。对于“氢腾”大巴的诞生,柴博士一一介绍了关键技术的研发与生产过程,并展示了氢腾大巴在冬奥服务保障中的各项数据,在整个冬奥会期间,氢腾大巴总行驶超90万公里,总减碳700吨。国家电投整合资源优势,大力推动核心技术的研发与生产,布局能源线、装备线两天氢能发展线路,双线并进实现氢能经济。目前,国家电投已经掌握包括催化剂、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双极板、气体扩散层等基础核心技术,通过燃料电池产品线和PEM制氢产品线打造系列化产品。国家电投已经掌握催化剂核心技术并实现量产,产品性能质量全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并且已经掌握了从碳纤维合成到GDL扩散层的全套技术,碳纸部分已完成全部实验室工艺技术开发,计划明年8月份之前完成年产80万平米产线建设并实现量产。在钛双极板技术攻破上,已掌握双极版的流道仿真设计,薄板压延,冲压,焊接和表面涂层处理全套技术。双极板生产线已于2020年建成投产,目前年产能60万片。扩产至300万片的产线建设正在规划设计中。此外,国家电投已经建成膜电极、双极板、电堆组装自动化中试生产线,年产能1000套。国家电投氢能公司布局国内外,集研发、生产、技术等多项基地,助推氢能产业发展。北京、长春、日本、武汉、济南、宁波、佛山,七地合力,其中宁波、武汉两地已经启动建设万套生产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