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展望造车新势力的发展

   2023-02-07 中国汽车报安庆衡16101
核心提示:当前,造车新势力已是我国汽车行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随着传统车企加大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和改革,行业的跨界融合在快速推进,原有造车新势力的概念和布局也在逐步改变。如今,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造车新势力又相

当前,造车新势力已是我国汽车行业中一支重要的生力军。随着新能源汽车和造车新势力的快速发展,随着传统车企加大在发展新能源汽车上的投入和改革,行业的跨界融合在快速推进,原有造车新势力的概念和布局也在逐步改变。如今,第二批甚至第三批造车新势力又相继产生。除了来自科技企业的“新势力”开始造车,来自传统车企的埃安、极氪、问界等作为“创二代”的代表,也同场参与竞技。

一、我国造车新势力在发展中成长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是在质疑声中发展起来的。10年前,对造车新势力肯定的少、有信心的少。如今,已有一批造车新势力迅速崛起,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笔者认为,造车新势力是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中一股十分特别的力量,这些企业是创新者,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生力军。

1.造车新势力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一是萌芽期(2014~2016年)。造车新势力是从2014年开始真正得以发展的。一方面是因为多家新造车企业在这一年成立,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相关刺激政策出台较为密集。现在,这批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来、小鹏和理想等都有月销超过万辆的纪录。

二是探索期(2017~2018年)。2018年是造车新势力的交付元年。当时,造车新势力面临诸多挑战,而且大部分企业的资质问题还没有解决。蔚来与江淮合作,开了一个解决资质问题的先例,使代工方式生产合作产品成为一种模式。

三是发展期(2019年至今)。从2019年开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速度倍增,渗透率不断攀升。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已突破680万辆,渗透率超过25%。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造车新势力的发展,如“蔚小理”相继跨过年产销10万辆的关口,哪吒汽车也异军突起。

不过,造车新势力正面临新的考验:补贴退出、成本上升、供应链管理难度加大、竞争加剧等。尤其是在产销量上,受到来自传统车企强有力的挑战。2022年,除了较早发力新能源汽车的比亚迪展现出强劲实力,广汽、吉利、长安、长城、上汽、奇瑞等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也有不俗表现。大浪淘沙,在头部造车新势力快速发展的同时,部分新造车企业已被市场淘汰。不过长江后浪推前浪,仍有新企业在不断进入。

2.造车新势力正进入跨界融合发展期

值得一提的是,从2021年起,造车新势力进入跨界融合发展期。百度、小米、360等科技企业纷纷进入汽车行业,如百度与吉利合作成立集度汽车、小米宣布造车、360入资哪吒汽车,呈现出跨界融合发展的势头,壮大了造车新势力的阵容和实力。从国际范围看,苹果、索尼、鸿海等公司也都开始布局整车制造业务。这些科技企业的共同目的是凭借它们在人工智能、互联网、高性能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积累的能力和综合优势,要在汽车产业的变革和未来发展中赢得自己的一席之地。

当然,不是所有的新力量都会成功,但大量融资使头部造车新势力快速上市并拥有较高的市值,令企业向前发展有了资金支持。据统计,2020~2021年,仅7家头部造车新势力就获得了超过276亿美元融资。

随着跨界融合发展,新造车企业不断涌现,造车新势力的生命力也变得更强。业内普遍认为,新能源汽车真正的较量在“下半场”——智能化竞争。笔者相信,通过跨界融合,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从“功能汽车”向“智能汽车”的转变一定会取得新突破。

二、造车新势力对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作出了贡献

如今,业内外人士都很关注造车新势力的发展,专注其产销变化和未来。但笔者认为,首先应该充分肯定造车新势力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历史作用。

1.造车新势力推动甚至可以说带动了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没有造车新势力的拼搏奋斗,以及在时间、资本与人力方面的坚定投入和取得的成功,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或许不会这么快。

2.没有造车新势力的挑战,我国合资车企不会这么快投身于新能源汽车制造。造车新势力在市场上取得的成功以及自主品牌市占率的提升,使得不少合资企业日子逐渐难过,再不改变就面临被淘汰的风险。

3.没有造车新势力开路,国外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不会这么快下决心改变战略,去发展新能源汽车。跨国车企终于意识到它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已经落后了,再不发力就来不及了。在全球燃油车加快退出的形势下,它们曾经拥有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正在逐步丧失,必须加快电动化转型步伐,以收复失地。

4.没有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期的发展,没有造车新势力打下的基础和所形成的较高水平的新能源汽车供应链,特斯拉进入中国就不会如此顺利取得成功。

5.没有造车新势力的大投入、初期的高亏损和对产业资源的调动,中国新能源汽车在产品设计、集成创新、续驶里程、智能网联功能、品牌“向上”和充电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进展就不会那么快。可以说,造车新势力为新能源汽车发展付出了可观的“学费”,它们的出现加速了中国甚至全球汽车产业变革的进程。

6.没有造车新势力的成功探索并获得资本市场的大力支持,中国汽车产业基本还停留在靠自身积累资金发展的路上。通过造车新势力的实践,更多汽车企业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寻求支持并取得成功。

7.造车新势力改变了传统车企的观念,推动了自主品牌的发展。虽然只有极少数造车新势力取得了成功,但还是鼓舞了众多想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有所作为的企业。国有汽车集团逐渐重视发展电动汽车,并推出高端品牌就是例证。事实上,造车新势力的发展,连同比亚迪等较早开始新能源汽车探索的企业一起,推动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不同企业发挥各自优势,各取所长、融合创新,构筑起了我国汽车产业新优势,有利于自主品牌汽车更快更好地发展,加速推动我国实现汽车强国的目标。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2年,中国品牌乘用车共销售1176.6万辆,同比增长22.8%,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49.9%,占有率比上年同期提升5.4个百分点。这与我国新能源乘用车发展迅速密不可分。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均增长近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6%;11月和12月,自主品牌新能源乘用车渗透率均超过50%。

8.造车新势力推动汽车的定义和属性快速变迁。造车新势力的高科技属性与跨界交融、快速迭代的能力,给汽车行业带来了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快速推动汽车由一个典型的机械产品,转化为一个数据化、软件化的移动智能终端。

9.造车新势力间接推动了我国汽车出口的转型升级。2020年起,我国汽车出口结束了多年在100万辆的徘徊,开始快速增长。2021年我国出口汽车213.8万辆;2022年更是突破300万辆,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这其中,与新能源汽车出口快速增长紧密相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出口31万辆,2022年出口67.9万辆。我国新能源汽车主要出口西欧和东南亚市场,改变了过去我国汽车出口仅限于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的局面。

10.造车新势力已开始参与全球竞争。2022年12月全球汽车公司市值50强中,蔚来、小鹏和理想均名列其中。在部分细分市场,造车新势力的产品对标跨国品牌产品,具备一定竞争力。此外,蔚来、小鹏、威马、爱驰等造车新势力已开始“出海远航”,和国际汽车巨头展开直接竞争。随着网联化、智能化竞争进入深度阶段,我国造车新势力有望展现出更强的竞争力。

三、造车新势力需在不断突破中寻求发展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产销量连年增长,连续8年位居全球第一;市场渗透率不断攀升,提前3年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要求的新能源汽车占比20%左右的目标;产品技术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品牌竞争力大幅增强;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多家造车新势力产品月销量过万。根据公安部的数据,截至2022年底,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310万辆,占汽车总量的4.10%,同比增长67.13%。我国新能源汽车正呈现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势头。

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上,除了比亚迪销量遥遥领先、特斯拉继续加大攻势,传统车企的新能源品牌也快速向前,竞争日益激烈,给造车新势力带来巨大压力。下一步,造车新势力该如何发展值得关注,笔者对此有五点想法。

1.造车新势力将承受来自外部环境、政策、原材料价格、电价、资金等多方面挑战。当前造车新势力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多,再加上竞争对手云集,只有那些能够突出重围的企业才能做大、做强,走得更远。它们也许是当前造车新势力的头部企业“蔚小理”,也许是其他脱颖而出的企业。笔者个人认为,像广汽埃安等“创二代”品牌会后来居上,成为继比亚迪之后新的成功代表。

2.科技企业进场主导或助力造车,加上新技术不断涌现,助力新能源汽车发展进入新阶段。以华为为例,去年其与赛力斯合作的AITO品牌问界M5、M7等新车相继上市,与长安汽车合作的阿维塔品牌也正式推出新车。如今,华为参与造车的3条路径越发明显,包括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集成HI模式和智选模式都在实践中,将助力我国汽车加快智能化发展。同样,百度、小米等企业的进入,也会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的提升。

与此同时,造车新势力也在积极吸收传统车企的经验。一些造车新势力企业的改革,意味着它们和传统车企在企业战略、管理方式以及人才等方面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相互学习的时代已经到来。

3.造车新势力总体发展在加速、水平在提高,但分化也在加剧。我国造车新势力众多,但从产业发展规律看,只有极少数能够成长并壮大起来,分化和淘汰正在进行中。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应一看到某家造车新势力企业的销售出现波动,就认为它们走不下去了,对那些矢志不渝、脚踏实地造车的新企业要有信心并给予鼓励。当然,那些开发不出受市场欢迎的好产品、月销售达不到万辆规模、解决不好融资难题、新能源汽车销量始终进不了前10名的企业,会由市场作出选择。

4.造车新势力必须解决盈利问题。虽然资本看好造车新势力,但更看重效益。资本对于造车新势力的投资态度日渐谨慎,得不到资本支持的企业发展会很困难。当前,不少造车新势力还处于亏损状态,这种状况需要尽快扭转,否则迟早会被资本所抛弃。造车新势力要想解决盈利问题,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生产批量;要推动企业应用先进的线控底盘等结构、采用CTC等先进设计技术提高产品的通用性;采取一体化压铸等先进制造工艺,在降低成本上下功夫;继续加快动力电池的技术进步,尝试固态和半固态电池甚至燃料电池,降低电池在整车中成本占比等。只有盈利问题解决好了,能够稳定地“自我造血”了,造车新势力才能取得长足发展。

5.造车新势力需要不断再创新。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随着造车新势力企业走过10年、15年,原有的“新”将不复存在,这就需要不断地再创新。对于造车新势力来说,接下来要走的路不会很平坦,必须确立更高的发展目标,在给消费者提供更好的产品、建设更好的生态、提供更好的服务等方面持续努力,并要加强与各方面的合作、融合,全力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全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汽车品牌。

(作者系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


 
标签: 造车 新能源 汽车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1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