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1日,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北京海博思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博思创”)宣布与珠海华发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作为首批战略合作项目,双方将加快推动年产30GWh的储能系统智能生产基地,以及海外营销总部落户珠海。
3月初,全球首个浸没式液冷储能电站——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正式投入运行,标志着浸没式液冷这一前沿技术在新型储能工程领域的成功应用。鲜为人知的是,这项全球首创技术,也来自珠海一家民营企业——珠海科创储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科创储能”)。
可提升电力调节能力与保障能力的新型储能是推动能源革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保障。近日,广东推动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再出新招,《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产品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提出,将以重大项目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瞄准这个“万亿级”赛道,珠海加快谋篇布局,积极抢占新型储能产业高地。
但产业竞争同样激烈。一面是产业发展面临的共同关卡:安全性、效率、成本,都是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另一面则是地方政府对于产业的研究与支持:珠海能否拿出更多实招、硬招,在破解产业盈利模式、开拓海外市场等方面,与企业“共进退”,也十分重要。
目前来看,要想推动储能产业成为珠海的一张亮丽名片,珠海的脚步还要再快一点。
“风口”之上广东再加码
什么是储能?简单来讲,储能类似于一个大型“充电宝”:将电能通过物理或者化学的手段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存储起来,需要的时候再转化为电能释放出来。
当前,储能方式主要分为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其中,物理储能主要包括抽水蓄能、压缩空气储能、蓄冷蓄热和飞轮储能等;化学储能主要包括锂电池、铅酸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以及超级电容等。新型储能,指的是除抽水蓄能以外的新型储能技术。
国家能源局近期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装机量分别为3.65亿千瓦、3.93亿千瓦。而按规划,到2030年,我国要实现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目标。
“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光电,发电的随机性大,相当部分必须存储起来,否则难以保证电网稳定,这就为储能产业大发展提供了巨大商机。”广东省政府参事、省政协原副秘书长杜重年说。
今年,广东提出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将新型储能产业打造成为“制造业当家”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近日发布的《广东省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要达到6000亿元,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到2027年,全省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万亿元,装机规模达到400万千瓦。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底,广东新型储能产业营业收入约1500亿元;累计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排名全国第三,达71万千瓦。
从1500亿元到1万亿元,从71万千瓦到400万千瓦,广东新型储能产业站在了新的“风口”。
强链补链珠海储能热起来
新的“风口”,谁能跻身前列?
仅在锂电池产业区域布局方面,《指导意见》就3次点名珠海:要以珠海为重点建设珠江口西岸储能电池产业集聚区、锂电隔膜生产制造基地以及电解液专业园区。
“过去20多年,我见证了广东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在电力装备行业,珠海集聚了非常多的优秀企业和人才,形成了支撑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在科创储能董事长李永富看来,珠海已经具备了较为成熟的发展土壤。
如其所言,珠海不仅拥有全球最大的锂电池隔膜生产厂家和国内规模最大的电池正极生产企业,并基本覆盖了储能电池材料、电解液、电池智能制造装备,以及电池组、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变流器(PCS)等全产业链。
2023年珠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力争三年内打造5000亿元规模的新能源产业集群,支撑珠海迈向“万亿”工业强市。其中,新型储能毫无疑问是重点领域之一。
一边是本土企业的加速成长——
在南方电网梅州宝湖储能电站,由科创储能自主研发的浸没式储能系统,使得电池散热效率较传统方式提升了50%。如今,该公司已完成储能全产业链布局。今年6月,科创储能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平台将完成主体封顶,年生产能力可达6GWh。
深耕锂电领域20余年的珠海冠宇,也加速了在储能领域的布局。据介绍,在储能及动力领域,公司现有珠海和浙江嘉兴两个基地,目前都已进入量产阶段。新增产能正在建设中,预计2023年下半年投产。
一边是国内龙头的纷纷布局——
在珠海斗门,纬景储能的首个吉瓦级产能“超G工厂”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工作。该工厂计划年产能达2.5GW,预计2023年年中投产,全面达产后年产值预计不低于100亿元。“最终我们要把这里整体建设成全流程数智化生产的‘黑灯工厂’,实现液流电池电堆生产的数智化转型。”纬景储能副总裁谷雨说。
海博思创的落户,则是珠海储能产业补链强链的最新动态。
作为国内领先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近三年,海博思创新增储能系统投运装机量排名全国第一。公司董事长、总经理张剑辉表示,海博思创将在珠海实现储能产业链的垂直一体化布局,拓展在华南区域的影响力。
华发集团总经理李光宁表示,华发集团正扎实推进面向新能源产业的战略转型。通过与海博思创的战略合作,华发集团将持续带动新型储能产业上下游企业集聚,有力推动珠海市新型储能产业快速补链强链。下一步,将全力推动合作项目加快落地扎根、建成投产。
“光储一体化”与海外市场的新机遇
为何越来越多新型储能企业正在把目光投向珠海?吸引它们的,除了产业链的集聚,还有市场。
目前,新型储能主要用于新能源配储、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其中,短期来看,新能源配储对新型储能投资的拉动力最大。
当前,珠海提出了打造全国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城市和“光伏之都”的目标。《珠海市光伏电力发展规划(2022—2025年)》显示:到2025年,珠海全市光伏发电新增装机规模要达到约370万千瓦。
积极推进“光储一体化”建设,是重要一环。按照规划,珠海集中式光伏电站应按照“不低于项目装机量的10%、充放电时长2小时”进行储能装置配置,储能电池等设备应满足行业相关标准,且与光伏电站同步建成。
这是属于储能市场的增量空间。此外,独特的区位优势,也赋予了珠海“开拓海外市场”的竞争力。
获利模式清晰的海外储能市场已成为国内储能企业创收最大的市场。《指导意见》也提出,要积极开拓海外储能市场,鼓励新型储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打造国家级新型储能产品进出口物流中心。鼓励新型储能企业组建联合体积极参与国外大型光储一体化、独立储能电站、构网型储能项目建设。顺应欧洲、北美、东南亚、非洲等市场用能需求,提升“家用光伏+储能”、便携式储能产品设计兼容性和经济性,持续扩大国际市场贸易份额。
“国内储能市场的价格竞争相对激烈,海外市场能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盈利空间。”珠海冠宇集团副总裁、浙江冠宇电池股份公司总经理刘建明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家庭储能主要以出口为主,拓展海外市场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
海博思创海外营销总部的落户,也是看中了珠海的这一优势。据悉,该公司将把珠海作为开展全球一体化营销及海外业务拓展的核心平台。
加强技术创新携手开拓市场
《2022中国储能产业创新发展白皮书》称,当前“新能源汽车企业已步入1—N发展阶段,而储能正处于0—1阶段”。
从0到1,制约储能产业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集中在成本和安全性。这都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和进步去解决。
《指导意见》对加大新型储能关键技术和装备研发力度提出了明确要求,其中包括提升锂离子电池技术、攻关钠离子电池技术等七大方向。
“碳酸锂的价格我们很难去左右,对企业来说,能控制的是制造成本。要不断研究如何做出性价比最好的产品,并在成本可控的情况下,尽可能延长电池使用寿命。”刘建明称,其中既包括电芯本体,也包括冷却系统等影响。
“未来我们将不断加强技术内功的修炼。”刘建明还建议,政府可考虑进一步加大峰谷的电价差,并加大行业的规范力度和标准的制定。“校企合作力度也要加强,有助于快速实现产业化,并培养适用于企业发展的人才,对技术的迭代形成支撑。”
“对电网来讲,安全是第一位的。”李永富也坦言,储能安全是全世界的难题,这也是科创储能选择全产业链布局的核心原因,“从应用到装备到整个电池材料,全产业链打通,确保我们做出来的东西安全、高效。”
“珠海的营商环境总体来讲非常好,现在政府更加着重顶层设计,有利于加快形成产业集群。这不仅便于人才的集聚和流动,同时,产业裂变和突破也会更快,能形成一个良性的不断螺旋式提升的过程,整个产业竞争力就加强了。”李永富也建议,珠海可通过支持建设创新平台和实验室等方式,加速生态圈的形成。
记者了解到,目前,仅仅在珠三角范围内,包括珠海在内的多地都在加快制定对新型储能产业的专项支持政策。
其中,佛山已经明确要求,将新型储能产业作为战略性、支柱性产业进行培育发展,争取到2025年培育成为千亿元级产业集群;惠州提出加快打造储能电池“链主”企业,招引更多上下游企业,形成“以大带小”产业协作生态圈;肇庆则将以瑞庆时代、理士电源等为龙头谋划新型储能产业园,构建储能制造及应用场景开拓产业链。
“希望珠海能更重视对本地龙头和人才的培育与挖掘,包括支持企业在本地建设示范项目等。”李永富表示,在支持政策方面,建议珠海脱离以往的“补贴设备”等初级模式,“我们更希望政府能和企业一起研究市场,研究商业模式,去开拓市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