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硅料价格回落,光伏主产业链的价格变动关系出现调整,一改往日同向涨跌趋势。过去两年多,硅料供应持续偏紧。一直以来,硅料是决定下游各环节价格变动的主要因素。最近的情况却显示,硅片、组件报价与硅料价格走势出现背离。
业内人士向证券时报记者分析,作为光伏行业的主要原料,硅料价格上涨阶段,直接影响下游组件产品的供应以及终端市场需求,其他因素对产业链价格的影响被忽略。而现阶段硅料价格回落后,胶膜、石英坩埚等其他因素的影响开始凸显,组件价格变动更加独立。
市场的一个关注点是,当硅料价格走低、组件价格变动更加独立时,下游厂商的盈利能力会如何变化。从少部分组件企业的表述来看,上游价格的回落增加了企业的盈利;而更普遍的情况是,众多企业持续加码一体化产能布局,寻求在产业链各个环节更均衡的产能配比结构,一方面是考虑供应链安全,另一方面是希望最大限度保留企业利润。
价格变动出现背离
3月底,通威股份更新了电池报价,182、210尺寸电池由此前的1.15元/W分别下调至1.09元/W、1.13元/W,降幅分别为0.06元/W和0.02元/W。此次调价后,通威的电池价格仍略高于第三方机构报价。
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涨跌本十分平常,但此次龙头电池厂商调价时间点的不同寻常之处是,多家一线组件企业正酝酿在二季度上调报价,意味着电池、组件两个环节间的价差有可能拉大,这在以前是极少出现的。以往,硅料、硅片、电池到组件的各环节基本同步涨跌。
从部分经销渠道的信息来看,4月开始,包括隆基绿能、晶科能源、晶澳科技等一线组件企业将全线上调报价,涨幅在3~8分/W。一位组件经销商向记者确认,近期组件涨价约5分/W;一家一线厂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组件供销两旺,价格仍很坚挺;一家二线组件厂商向记者反馈,公司在参与招标时不会盲目报低价,要考虑成本收益,目前报价水平与一线厂商接近。
当前组件价格酝酿上涨的情况与上游硅料、电池环节的变动方向并不一致。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的数据显示,上周,硅料价格全面回到21万元/吨以下区间,而今年春节后的高点曾接近25万元/吨。与去年最高点来比,现今的硅料价格已经跌去了三分之一。
上述一线组件厂商人士告诉记者,硅料价格持续上涨的阶段,其他影响组件价格的因素变得不值一提,虽然跨过了中间环节,硅料还是可以直接决定光伏组件的供应和终端市场需求。当硅料价格松动后,决定组件价格的因素就不仅仅是硅料了,胶膜、石英坩埚等各种辅材的影响也开始显现。以胶膜为例,包括EVA(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POE(聚烯烃弹性体)粒子都有短缺的可能性。
另一家一线厂商人士谈到,今年光伏产业链的瓶颈将从主产业链转向辅材,其提供的测算数据显示,若以2023年组件需求405GW为基准,光伏四大主产业链产能都能满足需求,但胶膜粒子、石英砂、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今年新增产能规模不大,供应偏紧。
与胶膜等辅材对组件价格影响力度加大的情况类似,石英砂更直接的影响是在拉晶环节。高纯石英砂供应偏紧,影响了硅片企业的产品质量或是产量,导致硅片价格出现一定上涨,这也与硅料降价的趋势相反。以隆基绿能为例,上月初,公司各型号硅片价格上调约4%,公司回应“主要是石英坩埚的紧缺影响了硅片生产”。高纯石英砂是石英坩埚内层的关键材料。
组件价格走出独立趋势也得益于终端需求旺盛。国家能源局的数据显示,1~2月光伏新增装机20.37GW,同比增长87.6%;在招标市场,前3个月的组件招标规模超96GW,定标规模超50GW。国际市场需求也超出预期,1、2月组件出口规模已接近去年旺季水平。
晶科能源近期表示,今年一季度,预期公司组件出货量在11GW到13GW之间,今年全年,预期公司组件出货量在60GW到70GW之间。结合上述数据,意味着季度间组件出货节奏仍然是“头轻尾重”,全年光伏装机规模大幅增长仍然是可预期的。
当然,在硅料降价的大趋势下,组件价格恐怕也不会无限制地持续上涨,一家渠道商就向记者表示,组件大厂都有库存,如果一家企业涨价,另一家企业释放一部分库存能平抑价格。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光伏主产业链各环节的独立性在增加,此前,市场上已有声音提出,当硅料供应不再是行业瓶颈时,组件价格可能与硅料价格“脱钩”。
单一组件企业毛利较低
硅料大幅降价以来,业内对于产业链利润将如何再分配颇为关注,毕竟过去一年里,硅料厂商毛利率一度超过70%。从上市公司表述来看,产业链利润向下游电池、组件环节转移的苗头已经出现,例如,爱康科技预计今年1~2月扭亏为盈,主要是由于公司电池及组件产能释放,订单量增加,以及受益于硅片、电池片等原材料价格回落。
近期,部分一线厂商也回应了组件盈利情况。其中,晶澳科技表示,公司单瓦盈利在稳步增长,技术进步贡献最大,电池转换效率的提升,组件功率的提高,能够带来整体成本的下降;其次,主辅材占总成本的70%左右,供应链主辅材价格的影响较大;第三,光伏组件价格下降不意味着单瓦盈利的下降,价格下降才能更好地与其他能源形式竞争。
晶科能源在回应如何看待组件环节未来盈利水平的问题时提到,由于组件签单的期货属性,年初以来的上游硅料跌价有望为组件环节带来盈利提升。同时,今年行业TOPCon出货率先放量,但有效供给与行业对N型新技术总需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以TOPCon为代表的新技术产品的价格和盈利水平相较传统P型组件的竞争力有望进一步凸显。
在经历了过去两年多产业链价格剧烈变动后,单一的电池或组件厂商都曾出现较大规模的亏损,即便现在产业链价格趋于稳定,供应链安全的潜在不确定性依然让身处其中的企业心有余悸,为保障供应链,众多企业纷纷启动一体化产能布局,专业化还是一体化的问题已经无需再争论;当然,一体化布局背后也有企业最先限度将利润留存在内部的考虑。
一项粗略统计数据显示,当前价格水平下,单一组件环节企业毛利接近为零,净利甚至会出现亏损;而不含硅料的一体化厂商毛利率约17%,含硅料的一体化厂商毛利率约38%。
一体化布局风行
目前,无论是一二线厂商,几乎都在实施一体化布局。东方日升2月在接受调研时就被问及这一问题,公司称,金属硅以及组件项目分别处于建设、正常生产阶段,对于尚处于规划阶段的硅料以及拉晶项目,公司将基于市场行情进行审慎决策。
一体化布局的另一个侧面是各环节产能的配比结构调整,截至2022年底,晶澳科技组件产能近5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按照规划,2023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80GW,硅片和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90%。
上述二线厂商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有电池产能5GW、组件产能10GW,短期内将有10GW新的电池产能投产。该人士称,不排除未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但落地节奏还不明确。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人士都提到了近期通威股份在组件市场较为凌厉的攻势,依托硅料优势,使其组件业务有了更多低价竞标的资本。去年,通威股份组件出货规模约9GW,规划年底组件产能达80GW,记者从业内获得的信息显示,通威今年组件出货目标可能超过30GW。
对于通威进军组件业务,布局一体化,业内普遍认为其有组件成本低这一优势,但由于组件业务开拓时间不长,市场知名度的提升以及获得业务方认可还需时间。不过,也有人士提出,如果公司在硅料成本很低的情况下捂盘惜售,将利润转移至自身组件业务从而获得低价竞标的资本就可能会影响正常的市场竞争。
种种迹象显示,虽然光伏需求将显著增长,但竞争并不会减弱,除了目前组件出货前四名厂商的地位相对稳定以外,已经有多家厂商觊觎组件出货第五的名号,不久前,光伏新秀一道新能就公开表态要进入行业前五,而这一位置的有力竞争者还包括阿特斯、东方日升以及依托硅料优势布局一体化业务的通威股份等。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