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发改委明确开放外资“绿氢”领域合作 灰氢黑氢前景不明

   2023-05-09 中国经营网14220
核心提示:中国更多的新能源领域正向外资敞开怀抱。“在国内的相关氢能,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我们也支持跨国公司更多地和中国的氢能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相关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近日发改委人士在“国家

中国更多的新能源领域正向外资敞开怀抱。

“在国内的相关氢能,有很多先进的技术,我们也支持跨国公司更多地和中国的氢能企业、科研机构开展深入合作,共同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的相关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和重大项目建设,共享发展成果。”近日发改委人士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与美在华跨国企业高层圆桌会——粤港澳大湾区站”上表示。

同时,该人士表示,从长远的发展来说,灰氢和黑氢对氢能产业发展是有问题的。

技术领域可深入合作

记者从“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中了解到,能源领域核电相关产业名列其中。

因此外资对参与中国氢能等领域合作,抱有乐观情绪。林德、史密斯集团等外资企业,对中国的氢能都表现出了关注。

“请问,近期中国绿氢产业化的前景如何?”史密斯集团人士在圆桌会议上,向国家发改委询问绿氢发展态势。

发改委人士现场答复:“对于氢能而言,它和电一样,存在怎样实现它的来源无碳化的问题,我们肯定要的是绿氢、是可再生能源制氢,国外现在氢能发展也很快,但一些国家用的是在澳大利亚生产的灰氢,甚至是黑氢,从长远的发展来说,对氢能产业是有问题的。”

据了解,绿氢是通过使用再生能源即太阳能、风能、核能等制造的氢气,可再生能源发电进行电解水制氢过程中,完全没有碳排放。灰氢和黑氢是通过化石燃料例如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氢气,这种类型的氢气约占当今全球氢气产量的95%,工艺过程中产生碳排放。

在2022年3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能源局发布的首份《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围绕科技创新、示范应用、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和保障方面都部署了重点的发展任务。

“我们现在应对气候变化,朝着碳达峰、碳中和前进的就是两条路径:第一个就是尽可能地将能源使用电气化。第二个就是电的来源应该是无碳化的方向。这是两个大的方向。尽可能地电气化,并不意味着电能替代所有能源,氢能在很多场景当中的应用也是独特的,包括在一些重型的卡车,也包括一些远洋船舶,这些方面都有一些独特的应用,不是电气化所能替代的。”前述发改委人士表示。

他补充,按照我们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专门提出来了推动构建清洁化、低端化、低成本的多元制氢体系,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在风光水电资源丰富地区,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氢示范,逐步扩大示范规模。

对外商比较关注的政策引导问题,他表示:“中国政府在考虑部署国内绿氢产业发展的产业化前景的时候,高度重视支持和引导地方因地制宜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着力提升项目的可靠性和规模效益,加快形成市场化的发展能力。”

期待鼓励政策

2023年全国两会期间,曾有氢能企业代表建议,加大产业扶持,促进绿氢应用。

该人士向记者表示,行业应该进一步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氢能交通领域支持政策,同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应用方面有关鼓励及支持政策的出台。

比如,对于可再生能源制绿氢的项目,“建议按照联网不上网的原则免交上网政府基金、完善促进弃电利用的体制机制,并建立健全新兴主体的电力市场准入标准和交易规则,进一步提升电解水制氢的经济性,调动风光制氢企业积极性,实现绿氢产业与电力市场融合发展”。

他还建议鼓励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限制灰氢发展,引导灰氢企业利用CCUS技术将灰氢转换成蓝氢。进一步加大对绿氢制备产业的扶持力度,加强绿氢产业在氢能规划中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的战略地位。严格审查氢源,出台专门针对绿氢产业的减税补贴政策,如减免绿氢制备和使用绿氢企业的各项税费、氢燃料电池汽车免收高速过路费等政策;针对绿氢制取装备关键技术、材料研究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应用设立科技专项,加大专项资金投入,降低绿氢成本,提升绿氢应用占比。”他表示。

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

一直以来,中国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实干家和行动派,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各项工作,双碳工作取得良好开局。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中国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习近平主席着眼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庄严承诺,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坚定决心,体现了中国主动承担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责任的大国担当。”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副司长赵鹏高在圆桌会议上表示。

他透露,中国正在加快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建立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部际协调机制,统筹推进双碳科技工作。

“组织实施绿色低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能源、工业、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先进实用技术研发推广,强化碳补给利用与分层等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布局,推进国家绿色技术交易中心建设,促进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他说。

此外,中国政府也将完善绿色低碳政策和市场化机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落实节能降碳税收优惠政策,深化能源领域价格改革,完善新能源抽水蓄能相关价格机制,有力促进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完善货币工具。

据了解,截至2022年,碳减排支持工具释放政策资金1800亿元,煤炭经济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达300亿元。推动全国碳排放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累计成交金额超过100亿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