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内首个“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海水制氢”融合项目——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项目又传来新进展。其首台风机吊装完成,标志着这一近海深水区离岸最远项目正式进入风机安装阶段。据悉,青洲四项目计划总工期共18个月,总投资逾90亿元,总容量500MW,预计在2023年12月可建成投产。
值得注意的是,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替代加速的背景下,面积广袤的海洋已成为绿电开发的重要场景,海上风电也被认为是未来的高增长产业之一。而且从资源禀赋来看,中国拥有超过1.8万公里的海岸线,可用海域面积达300万平方公里,蕴藏着丰富的风电资源,且集中在中东部及南部等能源负荷较大的地区。
过去十年间,我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一直保持着增长态势,并在2021年成功跃居世界第一。截至2023年2月,国内海上风机累计并网装机容量已经超过3000万千瓦,分布在9个省(区、市)。专家认为,随着国家补贴政策推出,“抢装潮”将会有所降温,届时海上风电产业整体发展将更趋于平稳。
不过,当前海上风电热度仍居高不下,并催生出了新的发展蓝海。
多方力量杀入,海上风电热度空前
前不久,宁德时代成立润时海风,业务范围涉及发电、输电、供配电、海上风电系统研发等,由项目合作方摇身一变成项目业主方。从业者认为,宁德时代选择在此时入局海上风电,不仅是为了拓展自身业务边界,更是看中“海上风电+”模式带来的新市场机遇。
无独有偶,格力今年亦布局了海上风电产业。旗下珠海格盛与三峡新能源阳江风电有限公司、阳西县人民政府签订《“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将以“海上风电+海洋牧场”的模式实现海域的综合利用,解决近岸养殖空间受限、海域污染、资源荒漠化等问题。尽管格力及其子公司并非海上风电玩家,但对于布局“海上风电+”新模式亦很有热情。
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印发加快油气勘探开发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中强调,将形成海上风电与油气田区域电力系统互补供电模式,在不具备岸电的情况下,推进海上风电为平台孤网直供电,实施绿色电力部分替代;在具备岸电的情况下,以电网作为调峰,推进高比例海上风电为油气平台供电。
垂直融合成主流,“绿电+绿氢”火了
值得注意的是,海上风电模式的爆火,还为海水制氢打开了市场。通过风电产生的绿色电力,可从海水中分离制备氢气,借此实现绿电制绿氢。中国能建氢能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表示,“绿氢的大规模应用,是有效推进我国实现能源结构转型及深度脱碳的重要手段。”可再生能源制氢作为未来发展的方向,目前已成为行业共识。
且与陆上风电资源开发趋于饱和相比,海上风电存在着巨大想象空间。技术层面,明阳智能“导管架风机+网箱”风渔融合一体化装备已经开工建造,形成集海上风力发电、深远海养殖于一体的“风渔”融合智能化装备,其养殖水体约为5000立方米,可养鱼约15万尾。以此为支撑,明阳智能推进“海上风电+海洋牧场”模式开发才更有底气。
未来,集海上风电、海水制氢、海洋牧场于一体的海上浮式综合能源产业将迎来更多的发展新机遇。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