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行业延续了扩产的高速度,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1-6月份,我国光伏行业投资(募资)总额超8775亿,涉及145个项目。
投资规模相对不大的六月
在经历过五月份的强扩产之后,六月份扩产项目数量依旧保持着一定的强度,但扩产规模相对不大。六月份扩产项目数量为20个,投资(募资)总额超849亿元。项目数量为前六个月中的第四位,但投资规模为第五位,相距第四位的二月份差距251亿。
纵观六月份的扩产项目,会发现其中涉及较多知名企业,晶澳、通威、隆基、海泰、合盛硅业、天合等实力企业皆在其中。强企强化一体化实力的步伐依旧在继续。强者越强正在逐渐变为现实。强企越强,新进者凶猛,在未来的竞争中,两方势力将有着怎样的表现值得期待。
新近随着半年业绩预告的披露,强企大都业绩亮眼。媒体统计的组件出货数据显示,晶澳、隆基、天合等出货同比增长都超过50%,达24GW以上。通威凭借着硅料、电池方面的优势,强势进入组件板块,并且实现组件出货的快速增长,上半年组件出货超10GW。此次晶澳、隆基、天合分别在硅片&组件、电池、电池&组件上发力,通威则是发力电池和组件。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按照媒体数据,2023年上半年我国组件企业表现抢眼。除了传统强企的强力表现,诸如一道新能、阳光能源、横店东磁等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出货同比增长较多,一道新能上半年出货达7.5GW左右,同增300%;阳光能源出货则在4.2-4.8GW,同增70%-85%。
在此种情况下,合盛硅业发力组件也就不足为奇。
从扩产的内容来看,六月份的扩产内容依旧以硅片、电池、组件为主。其中与硅片相关的项目为4个项目,占比20%;与电池相关的项目为10个,占比50%;与组件相关的项目为12个,占比为60%。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扩产中储能项目为两个。储能虽然高成本依旧制约着其发展,但其前景依旧被看好,已经有越来多的企业涉猎储能领域。储能市场亦被称为蓝海市场。
产能过剩或仍难阻扩产步伐
2023年上半年前期产业的高价格并未影响企业扩产的脚步,随之而来的则是产能过剩将对行业造成严重冲击的担忧。但即使如此或仍将难阻企业扩产的步伐。
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3年一季度,全国光伏新增装机达33GW。此数量超过2022年上半年30.88GW的装机量。
此数字一方面反映了我国光伏新增装机的迅速提升,另一方面也给予了光伏企业更多的发展信心。所以,跨界与扩产成为近几年的主基调,也加速了产能过剩的进程。
在2023年SNEC展中,隆基总裁李振国表示,2023年年底硅料、硅片、电池、组价等都将形成超过700GW产能,并且按照现有趋势发展,2024年年底行业产能规模或将达1000GW。产能绝对数量的过剩可见一斑。
关于产能过剩此观点,一直存在着两种声音。一种声音是绝对数量的产能过剩,先进产能依旧不足,所以新建先进产能将取代老旧落后产能,有利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此种观点更多关注行业结构性的平衡。
另外一种声音则是绝对数量上的过剩,该观点认为老旧产能的淘汰并非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事情,并且仅各板块龙头企业的有效总产能便能满足行业多年发展的需求。产能的过剩,企业竞争的加剧,或将出现价格战等不利行业发展的现象出现。
产能过剩成为更多的人共识,但是为什么各大龙头企业仍“热衷”扩产?
行业人士认为,产能过剩并不能阻碍企业扩产的脚步。对于强企来说,通过扩产强化自身实力,加深护城河,从而在后期的竞争中处于有利身位。同时自身的技术、人才、渠道、市场等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在现今扩产的浪潮中,不扩产就将面临掉队的风险。扩产在保证自身竞争力的同时,将对二三线企业形成降维打击。
对于二三线企业来说,则面临两难选择。扩产,自身存在较大压力,不扩产,在一线企业的高压下,生存将成为难题。行业人士提醒,在此种情况下,跨界企业需将谨慎。
下半年已经拉开帷幕,行业扩产仍在快速进行。阿特斯180亿产业链扩产引起行业热议。
现今产业价格持续下跌,低于1.2元/W的组件价格已经出现,更低价格出于一线企业之手,与以往一线企业更高报价形成强烈对比。更低的价格,或将进一步刺激市场的活跃度,激发终端客户安装热情,而此是否给予扩产更多的信心不得而知,但是扩产的步伐在2023年仍将大概率进行下去。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