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个事。
截至8月底,浙江绿电交易用户数量超1.2万户,较2022年增长16倍。外向型企业、零售业、在浙中央能源企业成为浙江绿电交易的主体。
绿电和火电在用户日常使用上没有任何差别,甚至购买绿电还要花更多的钱,那为何还有那么多用户购买,市场为何活跃?
这要从浙江绿电交易常态化开展说起。
2021年8月28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正式函复《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同意国家电网、南方电网开展绿电交易试点。
同年9月7日,全国绿电交易试点正式启动,来自17个省份的259家市场主体,以线上线下方式完成了79.35亿千瓦时绿电交易。在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完成的绿电交易就有68.98亿千瓦时,其中,浙江共计有62家发用电企业参与交易,成交50笔交易累计3亿余千瓦时绿电,减排二氧化碳22.5万吨,是其中参与市场主体数量最多的省份。
2021年11月,浙江电力交易中心制定并实施绿色电力市场化交易常态化工作方案,通过“年度+月度+月内”组合形式,规范、定期组织绿电交易,实现省内绿电交易常态化连续开市,截至8月底已累计开展绿电交易83场次。
自浙江常态化开展绿电交易工作以来,浙江绿电交易成交电量已从2021年的3亿千瓦时累计增加到今年8月底的65亿千瓦时,增长近22倍。绿电交易用户数量从2021年的33户,增长到目前的12085户,增长16倍。
如此迅速的增长速度,也印证了浙江绿电交易市场的活跃。而探究活跃背后的原因则是“双碳”目标驱使。
国家提出“双碳”目标后,先后出台了多份政策文件,引导企业加入绿电交易市场。
2022年初,国家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发布《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重点指出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大型国有企业、跨国公司等消费绿色电力,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推动外向型企业较多、经济承受能力较强的地区逐步提升绿色电力消费比例。加强高耗能企业使用绿色电力的刚性约束,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高耗能企业电力消费中绿色电力最低占比。
方案的发布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绿电交易市场的逐渐活跃,不少大型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担负起社会责任,带头购买绿电。
中海油下属中海浙江宁波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浙江省绿色电力交易,基本实现了生产流程绿色电力全覆盖,打造形成“绿色液化天然气接收站”。
近年来,全球主要经济体纷纷制定脱碳目标。特别是欧盟开始使用“碳边境调节机制”,并且对钢铁、有机化学品等多个品类收取“碳税”,如果国内企业不进行绿色转型,意味着出口成本的增加。
另一方面,国际上的大企业也在为企业“碳中和”达标进行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建设与交易,在选择中下游产业链上的企业时也会有更高的要求。不进行绿色转型,企业就有可能丧失合作的机会。因此,为求“生存”,提高市场竞争力,也需要通过绿电交易实现绿色生产。
位于宁波北仑的宁波申洲国际集团也是绿电交易的“老客户”。他们的可持续发展部部长何凯介绍说,外向型企业要获得国际市场认可,减碳是“一道坎”。宁波申洲国际集团从事的是国际知名服装品牌的代加工,三年来,已累计购买绿电超7000万千瓦时。
“我们集团面向全球客户,他们非常重视产品生产所带来的碳排放是否满足绿色低碳生产要求。购买绿电,既为‘碳中和、碳达峰’贡献一份力量,同时也利于增强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何凯表示。
另一方面,绿电消费需求旺盛也为新能源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在电力市场,绿电作为一种单独的品类被列出,反映了绿电交易的特殊性。绿电交易的核心在于充分发挥市场效应,在交易价格上反映绿色电力环境价值,从根本上解决各类企业缺乏购买绿色电力途径的问题,并进一步促进新能源发展和电力行业能源转型。
浙江作为分布式光伏的先行者,分布式资源充足,但由于分布式光伏单个装机规模小、上网电量难以预测等特点,导致其参与市场化交易难度较大。国网浙江电力通过允许分布式电源采用聚合形式参与绿电交易的方式,将大量散落的分布式新能源纳入到了绿色电力市场交易中,满足企业用户消费需求。
日勒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是一家致力于用户侧储能及分布式光伏投资聚合的企业。目前,该企业已累计售卖绿电133万千瓦时。
看到浙江绿电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后,日勒新能源(嘉兴)有限公司对未来充满希望,该公司资产管理部运维工程师刘一鹏说:“希望未来可以加快推动全国余电上网部分绿色权益属性认定工作,缩短整体项目回收期,增强分布式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的能力,体现光伏等绿电的最大价值。”
市场由买卖双方组成主体,供需关系决定管理市场的发展。国网浙江电科院电力市场技术室主任邓晖认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参与到绿电交易中,自主认购绿色电力环境价值,有力提升了市场交易的活跃度。在购售两侧的良性影响下,市场已形成正向循环,有助于形成促进新能源发展的长效机制。”
目前,绿电及绿证交易已实现由北京电力交易中心统一管理,绿色电力证书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亦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的唯一凭证,有利于加快建立促进绿色能源生产消费的市场体系,推进绿色电力交易工作有序开展。
未来,随着碳市场的成熟发展,绿电交易有望纳入碳排放指标管理体系,届时更多的企业用户将有绿电购买的需求,绿电交易市场规模有望不断扩大,将为助力我国能源转型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