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卡位战硝烟四起之际,“核电一哥”中广核旗下新能源公司对外公布了重大人事变动。
记者获悉,中广核旗下港股上市公司——中广核新能源发布《总裁调任、委任执行董事及总裁及非执行董事辞任》公告称:张志武因工作需要辞去兼任的总裁一职;任命李光明为中广核新能源总裁。
此次人事变更后,中广核新能源核心人事实现了“张李配”:张志武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光明则由此前的公司副总经理升任总裁。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在碳中和大潮下新能源一片大好的背景下,中广核新能源曾一度走到了港股私有化退市的边缘。可以说,此次人事变动大有深意,传统老牌“核电一哥”正在大举入局新能源,进而在核电之外将新能源打造成新的“未来增长极”。
新能源“顺风翻盘”
与中广核同属“新五大”发电集团的三峡集团,早就意识到了大水电已经见顶。其董事长雷鸣山今年上半年就曾表示,未来三峡的工作重点是要围绕实现双碳目标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发展水电、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实现“保供与减碳双过硬、双可靠”;同时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新能源业务。
如今,“核电一哥”中广核也充分意识到,尽管核电清洁低碳、发电稳定、利润有保障,但是囿于客观条件的限制,核电很难实现高增长了。
中广核旗下核电上市公司——中国广核电力半年报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广核电力实现营收392.76亿元,归母净利润69.6亿元。公司的核电管理在运规模达3056.8万千瓦,占全国在运核电装机的53.85%。
其核电业务从营收、利润到装机、发电量,都稳稳占据着核电行业半壁江山,可核电装机量就是一直上不去。
虽然2019年以来,国内的核电核准得以重新开闸,但是每年核准的项目,具体到每家企业是很少很少的。今年7月31日,国常会一口气核准了6台核电机组,中广核拿到的是福建宁德核电项目 5、6 号机组,尽管是“三分天下有其一”,但单台机组容量也仅为121万千瓦。
正因如此,早在几年前,中广核就将新增长点锁定了新能源,2019年曾规划“十四五”新能源装机达到3000万千瓦。然而,中广核新能源被传出或将从港股私有化退市,这给中广核的转型蒙上了一层阴影。
三年前的2020年3月2日,中广核新能源对外披露了潜在私有化意向。在此前后,五大发电集团港股新能源上市公司亦相继私有化退市,包括华能新能源、华电福新、中国电力清洁能源等。
这一波新能源港股上市公司私有化退市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它们的母公司除了传统火电外,近年来一直在布局新能源,私有化后将有利于新能源资产的进一步统筹与整合;另一方面,当时新能源全行业并不景气,因而这些上市公司港股市值偏低,已基本丧失了融资能力。
此后不久,2020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外公布了中国的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新能源就地水涨船高,迎来了新一轮的全行业投资扩产热潮。
挺过了至暗时刻的中广核新能源,开始迎风直上,大刀阔斧进军新能源开发。
截至2022年底,中广核国内新能源总资产达到2886亿元,同比提升11%;国内新能源在运装机规模突破3500万千瓦,其中风电2451万千瓦、太阳能1013万千瓦。其2019年曾经规划的“十四五”新能源装机3000万千瓦,提前完成。核电之外,新能源成为中广核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
除了在运风光新能源装机3500万千瓦之外,中广核还在2022年获取了新能源开发指标1825万千瓦。风光新能源项目之外,抽水蓄能业务也结出硕果,总计取得储备资源3853万千瓦,这一项目储备规模仅次于两网和三峡集团。
形势瞬息万变,中广核也对其新能源规模重新规划。按其规划,到“十四五”末要达到“在运新能源装机规模突破600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一流新能源企业。
“海风一哥”的野望
新能源开发大潮之下,每家发电集团都提出了醒目的标签。
比如,国家电投集团是“全球第一大光伏发电企业”,国家能源集团是“全球第一大风电企业”。而中广核的新能源野望,是在与三峡集团、华能集团的竞争中,向“海风一哥”发起冲击。
2016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要重点推动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省的海上风电建设。
此前已经规划入局海上风电的三峡集团乘势而起,时任三峡集团董事长卢纯亲自拜访各省主要领导,并借此与福建、山东、江苏、广东等省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掀起海上风电“圈地运动”。
截至2022年底,三峡集团海上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已达到500万千瓦,成为国内最大、全球第二的海上风电开发运营企业。加上三峡阳江青洲五、六、七以及其他海上风电项目,三峡集团海上风电在运在建装机规模已经达到1000万千瓦量级。
与三峡集团类似,中广核也是国内最早参与海上风电,相关开发建设经验最丰富的中央企业之一。
中广核试水海上风电始于2015年。当年5月,广核江苏如东项目开工;2016年1月28日,首批风机投运,同日广核江苏如东项目全场投运,成为我国首个满足“双十”标准的海上风电场。
最大的海上风电场,也花落中广核。地处粤东的中广核汕尾甲子海上风电项目,2022年12月全容量并网,总装机容量为90万千瓦,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平价海上风电场。该项目率先实现平价,得益于风资源条件、产业配套、风机机组大型化调整、广东电价优势等诸多要素。
中广核新能源汕尾风电项目相关负责人称,沿海地区中福建风资源条件丰富,一台5.5兆瓦的风电机组发电小时数可接近5000,但这一区域施工难度较大。汕尾海上风电项目还发展出了海上风电“配套产业园模式”,以中广核的海上风电设备订单为牵引,引进了明阳智能、中天海缆等头部风电制造企业入驻汕尾当地产业园,总投资超70亿元,年产值超300亿元,同时配套建设了自有码头,成为国内最大的海上风电母港。
截至目前,中广核在国内已建成367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储备超过2300万千瓦。
这2300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一旦落地,将向“海风一哥”发起有力冲击。因此,恰在新能源开发“诸侯争雄”的关键时刻,中广核新能源重磅人事落地。
履历显示,李光明,现年仅46岁,中国共产党党员,拥有高级工程师职称。2000年获得四川大学本科学历,主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专业。2016年8月加入中广核新能源。
在加入中广核新能源之前,李光明曾在中广核风力发电有限公司东北分公司、华北分公司等地长期历练,曾官至中广核新能源投资(深圳)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及河北分公司总经理,并兼任华北区域总监。
时来天地皆同力,“双碳”成就了新能源,新能源需要有一波新人事和新班子。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科班出身的李光明登顶中广核新能源总裁,恰是纵横千万里的新能源大棋局上,那条若隐若现的灰线。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