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在中国(西部)氢能大会上,《全球氢能产业发展白皮书》发布。《白皮书》显示,我国是全球产量最大的制氢国,氢气主要来源依然为化石能源。现阶段,我国煤制氢占比达57.06%,天然气制氢占比21.9%,工业副产氢占比18.15%;电解水制氢1.42%。
截至2022年底,我国燃料电池车保有量为12682辆,累计建成加氢站358座,其中在营245座。当前我国氢能应用的80%仍停留在工业上,交通、电力、建筑等仅占比20%。今后随着“双碳”目标实现,氢能在需求量和能源消费端占比均大幅增长,交通领域氢能应用占比也将大幅上涨,到2060年我国氢能应用领域将更加细分,建筑领域占比4.49%,交通占比31.09%,工业占比将降至59.82%,发电与电网平衡占比4.6%。
《白皮书》预测,不同电解水制氢方式,成本下降时间预期存在一定差异。2040年,当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16元/kWh时,碱性电解水制氢于PEM电解水制氢成本将与化石能源制氢+CCUS的成本相当;2060年,当可再生能源电价降至0.13元/kWh时,碱性电解水制氢和PEM电解水制氢成本与现阶段的灰氢(化石能源制氢)成本相当。
《白皮书》指明,未来我国氢能发展趋势的底层逻辑是,氢能已初步迈入商业化阶段,近年我国氢能产业热度攀升,发展进入快车道,但靠顶层设计全力支持推动,是未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
《白皮书》统计显示,2021年以来,各级政府发布多条支持政策,国家级政策10个,省级政策83个,市县级政策252个。在各类政策中,发展规划占比45%,财政支持占比20%,项目支持占比17%,管理办法占比16%,安全和标准占比2%。
《白皮书》提出,要认清两个体系,首先是氢能供应体系:清洁制氢模式或开启长足发展,绿氢是实现“双碳”目标的最终目标;其次是氢能应用体系:能源属性越来越受关注,交通领域应用所占比例将获得持续提升。
就全球来说,氢能市场持续增长,在投项目多为工业和运输领域。截至2022年,氢能产业链上不同国家共宣布了228个大型氢能项目。规模化工业利用的氢能项目90个,氢能源运输项目53个,大型制氢项目17个。2021年全年,全球氢能产量达到9400万吨,全球氢能需求增长5%,氢能约占全球终端能源消费总量的2.5%,全球氢能市场的总规模约为1250亿美元。
《白皮书》指出,2022年清洁氢能产量不足100吨,氢能作为能源消耗占比不足1%。但《白皮书》预测,到2050年,全球绿氢产量3.23亿吨,蓝氢含量2.04亿吨,在全球能源总需求占比中将达到13%。不仅如此,随着制氢技术的发展,2030年化石能源制氢+CCUS规模将达到6899万吨,电解水制氢规模将达到7972万吨;在2060年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的成本将从3.2—7.7美元/千克下降到1.3—3.3美元/千克。
原文如下: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