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长春驱车一路向西,天高地阔满眼“绿”意,一座座风力发电机迎风转动,一排排光伏发电板向阳而立。依托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吉林省加快建设西部“陆上风光三峡”,推动清洁能源建设的同时,服务重大项目,培育产业链条,为“绿色”未来蓄能。
在吉林省西部,曾经被调侃的“一年刮两次,一次刮半年”的“风”,如今成了被“追捧”的宝贵的财富。吉林省“化风为宝”,全力集聚新能源产业,培育产业链条。
在松原,中国中车将风电整机、电机、叶片、储能等四家子公司落户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不出园区,就能组装出一部完整的风力发电整机”。
吉林中车风电装备有限公司。
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项目是吉林省和中国中车联手打造的百亿级风电产业项目,该项目从签约到开工仅用100天,从开工到产品下线只用了100余天。“从厂房建设、产线设计、工艺装备、园区配套等各方面,我们全方位坚持‘零碳化、数字化、绿色化’的建设理念,致力于打造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数字园区、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吉林中车风电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蔡穗敏说。
“目前,如果满产运营,产业园可年产风电整机800台套,塔筒250台套、叶片900支300套、电机800台套、储能系统1500MWh(配套800台套),主控系统和变桨系统各800套。”蔡穗敏说。
在吉林中车永电捷力新能源有限公司车间内,风力发电机综合测试实验站正在进行电机实验和用户变流器联调,“风力发电机作为风电机组的‘心脏’,为风电机组提供核心动力,其生产制造过程涉及嵌线、浸漆、总装、试验、喷漆等。”吉林中车永电捷力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建国介绍,电机制造完成后需对发电机进行表面涂装,秉持着“绿色化”的生产理念,该公司专门配备了环保处理设备,浸漆、喷漆所产生的废气通过沸石转轮进行过滤、浓缩,当到达一定浓度后通过RTO设备进行催化燃烧,达到排放标准。
据介绍,中车松原新能源装备产业园年产300台6.25MW机型风力发电机,按每台机组满发小时数3300小时计算,每年可贡献发电量61.875亿度电,可以节省277万吨煤炭,相当于减少83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推动“吉林西部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让“风”“光”资源更风光。在白城,位于大安市两家子镇的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施工现场,工作人员紧张忙碌,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项目一期办公楼内部构筑已经建完,预计今年年底完成装修。”大安吉电绿氢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赵楠介绍项目施工进展。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施工现场。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是大安千万千瓦新能源制氢基地组成部分,聚合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新能源装机80万千瓦,年制绿氢3.2万吨,年制绿氨18万吨,项目投产后每年将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标煤耗量23万吨。”赵楠说,该项目按照“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全产业链设计,是响应生态强省要求,在电力能源领域的一次创新实践。
抓住风,留住光。风电项目建设进行时,光伏产业发展活力十足。
站在位于大安市新平安镇的45兆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瞭望台上,眼前千余架光伏组件拼接成的巨大方阵闪耀着蓝色光芒。
大安市新平安镇的45兆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
据介绍,该项目总占地面积110公顷,采取光伏与农业相结合的“光伏+”建设模式,光伏部分主要建设45兆瓦光伏组件和66千伏升压站一座,可为大安市223个行政村每村配置200千瓦光伏容量;农业部分主要建设10座暖棚和50座冷棚。
“项目已于2022年12月23日正式并网发电,发电直接并入国网二十里铺变电站。截至今年6月末,累计发电4080万千瓦时,发电收入1420万元。”大安市45兆瓦“新能源乡村振兴工程”项目负责人毕贵和介绍,该项目并网发电后,扣除运营成本,大安市每个行政村每年可获得约8万元左右收入,将有力保障村集体稳定增收。
群众增收,企业受益。在正泰新能源吉林松原智能制造基地的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板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生产,自动上料、焊接、叠层、层压、装框……智能化的流水线生产过程达到了“产能最大、节拍最快、自动化程度最高”,让人大饱眼福,倍感振奋。
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太阳能板生产线。
“正泰新能松原基地作为吉林省首个光伏制造基地,设计产能2GW,目前全线满产,月产能150MW以上。”松原市新能光伏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玉学介绍,该公司即将在松原全面启动4GW高效光伏组件、4GW储能、4GW逆变器生产建设,打造光伏产业链集群。同时,规划在松原布局氢能源产业,为打造“陆上风光三峡”,助力“氢动吉林”,推动“吉林西部清洁能源生产基地建设”贡献力量。
劲风呼啸,烈日炎炎,吉林西部“风”“光”正好时。聚焦“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追风逐日”的吉林为新时代振兴发展注入更多绿色动能。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