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发电装机规模持续快速增长,推动了新型储能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资本和玩家进入光伏与新型储能赛道,有分析认为,赛道“人满为患”。光伏储能融合之路,还要迈过几道坎?
日前,北极星储能网受邀参加TÜV莱茵2023质胜中国光储盛典,在媒体沙龙上,与多位行业大咖展开深入交流,探讨光伏储能行业面临的新挑战。
浙江华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顺克(上图左一)
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吴国良(上图左二)
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 常忠正(上图左三)
北极星主编 陈尘(上图左四)
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吴生闻(上图右三)
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经理 董斌(上图右二)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项海锋(上图右一)
01 内卷中求生
储能市场爆火之下,源源不断涌入的企业加剧了电化学储能的产能过剩,并迫使企业“内卷”。但从光伏储能未来长期发展趋势来看,业内普遍反馈是非常乐观的。
上海正泰电源系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海锋表示,产能过剩不仅可以加速行业洗牌,更能推动技术发展。爱士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吴生闻对此表示,当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时,市场的关注度就会从成本转移到服务等方面,“未来一段时间内成本会继续卷,但是不会一直卷下去,储能市场未来的竞争是多方面的。”
“内卷”虽然挤压了企业的生存空间,但也证明了储能市场的活跃程度。浙江华峰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顺克认为,储能行业将迎来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他补充道,“只要有技术门槛、做好细分市场,就可以活到过剩产能出清的那一天。”
这样的市场对新玩家构成了最大威胁,盲目进入储能行业很容易成为其他企业的垫脚石。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门槛、保持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是储能新玩家需要修行的课题。宁波德业变频技术有限公司技术副总经理常忠正表示,在储能行业站稳脚跟的核心应该是差异化。“德业不求大、不求全,而求满足客户需求。”他认为,保证产品质量和服务可靠性的同时,需要打造自己的特点,才能持续发展。
昱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吴国良认为,任何一个被看好的、快速发展的行业总会吸引很多厂家或者玩家涌入,出现激烈竞争、产能过剩等现象很正常。随着行业的不断成长,市场会优胜劣汰,这是行业生命周期规律的体现。但他也强调,进入光伏、储能行业的玩家必须有资金优势或技术优势,否则很难在竞争激烈的行业里生存、发展。
02 如何掌握投资与回报的平衡杆
2023是工商业储能爆发元年。工商业储能除了获取储能补贴之外,还可通过峰谷价差获利。目前,最优情况下,工商业储能回本时间为4年左右。那么,工商业储能的实际收益能否与投资模型完美契合呢?
张顺克认为,尽管工商业储能投资回报模型按300天计算,但是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无法达到300天,收益是无法达到预期的。储能电站的应用场景带有资源属性,好的选址可以加速成本回收,但在不适合的地方建设储能电站,实际收益会比预期差。虽然工商业储能收益和回报并不稳定,但它对于我国储能市场的匹配性仍然处于上风。
项海锋也指出,工商业储能市场可能低于预期,原因在于项目还需要综合考虑配储比例、新能源消纳能力、企业资质、场地是否达标等因素。
提到工商业储能就必须提到虚拟电厂、微电网等应用场景。吴生闻分析称,比如特斯拉电动汽车的用电量占家庭整个能源用电量的50%-70%,所以在消费侧,虚拟电厂就有了抓手,也成为了它的优势。但是建设虚拟电厂仍必须克服众多技术挑战。
“未来如果每个家庭、每个工厂都处于离网的自发自用状态,那会是一个比较理想的能源系统。”吴国良表示,储能的最终形态应该是离网孤岛形态,而调控储能系统需要许多步骤和部门协作,否则将产生更多负面问题。
03 国产中高端IGBT任重道远
随着市场繁荣,储能设备零部件市场也呈现出很多新变化。
作为逆变器的核心半导体器件,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GBT)性能直接影响着产品整体性能,它对储能变流器的价值贡献占比约在20%-30%。受芯片贸易战的影响,以进口为主的IGBT市场,开始呈现明显的国产替代化趋势,中国企业正在快速成长。
日前,中国电气装备集团在国内首次开启了针对储能IGBT的规模化集采,招标中所要求的品牌和最终成交的品牌大多是国内企业。
常忠正提到,德业股份是较早导入国产IGBT芯片的厂家,市场反馈显示,国产质量并不比国外差。
TÜV莱茵大中华区太阳能与商业产品服务副总经理董斌表示,从硬件拓扑维度来看,尽管国产IGBT并未实现太大技术突破,但是在供应链、成本管控、多元端口等方面比较有竞争力。
业内都希望通过提升能量密度来控制成本,而为了提升电感的功率密度,就需要将体积越做越小,因此“灌胶问题”成为企业所面临的新挑战。
而在多元端口方面,合理的选型和配置可以控制交流侧继电器的数量,那么在安全性与成本间如何衡量和抉择,对企业来说又是一大挑战。
董斌认为,中高端IGBT制造难度大、技术壁垒高,还需要企业加大投资和研发。
04 安全是隐性成本
电化学储能系统成本主要由几大部分构成,电池模块、BMS系统、PCS集装箱设备之外,还有土建及安装、设计调试费。而储能系统的安全性是贯穿项目全周期的隐性成本,同样是低成本的另一种体现。
低成本+高安全,是储能的理想形态,二者之间如何寻找到平衡点,是各个储能厂商需要研究的命题。
张顺克表示,安全是相对的。能留出二三十分钟的时间用于人为扑救,避免事故扩大是最好的安全手段。常忠正也提到,许多事故的发生都是由于错失前期预警时间和机会导致的。
“安全和成本,安全先行。”吴国良提到,提高储能系统安全性的新技术、新措施势必会增加系统成本和研发难度,但是随着技术的日益成熟,成本呈下降趋势。他还表示,在光伏发电、电化学储能行业,不管是生产厂家还是工程建设单位,必须从产品阶段、系统设计阶段,就开始考虑系统效率与长期安全性和可靠性。
董斌提到,电化学储能的化学特性,决定了它的全生命周期理念应从设计规范开始。他还认为,7月刚发布的新版本《欧洲电池法案》已经明确了废旧电池管理,包括再生材料应用等碳方面的要求,值得我国借鉴。
05 出口海外,标准先行
随着全球储能市场的持续增长,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出海淘金,各地的政策法规是企业判断拓展市场的先决条件。
按照标准体系,董斌将全球储能市场划分为几类。比如欧洲采用IEC标准,而非洲、东南亚等地因为没有完善的标准体系,也引用IEC标准;其次,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地区,已经形成了比较典型的独特体系;而中国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标准体系;此外,日本等相对较小的储能市场,执行其相对独立的政策标准。
董斌表示,IEC标准体系覆盖面最广,而且更侧重于电气安全,比如防触电、电池安全等问题。而北美很多法规都是消防单位来制定,所以相关标准对防火防爆的要求会比较高。
基于以分布式发电为主的国情,日本对储能安全的要求则更高,他们将动力电池的针刺试验等测试同步用于储能电芯,要求储能电芯不能起火、也不能起烟。
而回归中国的标准体系,更多是围绕商业价值的角度制定,会有许多关于性能的要求。
业内曾有分析指出,我们需要结合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求,和新型储能技术创新和应用场景拓展,及时开展相关标准制修订,推动各类技术研发、示范应用和标准制定协同发展。
对此,董斌表示,不论标准体系如何修订、完善,都离不开安全。中国电化学储能产品若要走出国门,除了考虑投资回报之外,还要从安全维度做好充分的评估,必须符合当地的法规、标准,确保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的安全可靠。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