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52位光伏高管接连辞职,这波“人才洗牌”不简单

   2023-10-24 世纪新能源网36260
核心提示:光伏赛道虽风头正劲,看似诱人的蛋糕背后,将有着更为激烈的竞争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当年影视作品中“黎叔”的一句台词,看似戏谑,其实道出了在新世纪,人才的重要性。近些年,从华为高薪揽才,到各大城市出台优渥政策“抢人”,无一不说明,高级人才俨然成为企业发展、经济发展的重要决定性因素之一。

光伏产业是资金、技术、人才“三密集”的领域,管理、技术人才的需求量明显高于其他企业。然而,我国光伏产业人才供求关系并不平衡,存在着很大的管理、技术人才缺口,导致人员流动性很大。

“火车跑得快,全凭车头带。”通常情况下,企业高级管理人才的变动,往往决定了企业今后的走势。

通过对光伏上市企业公布的信息进行不完全统计,2023年1-9月光伏上市企业有52名总经理、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董秘等高管辞职,变动频繁,影响未知,光伏产业充满变数。

而高管们离职后的去向,也成为业界关注的问题。

看似平静的光伏江湖,是否会迎来新一轮的修罗场。

【人才缺】产业发展猛,人才供应难满足需求

中国光伏经过一次次逆境的洗礼,光伏人扛住了压力,顶住了打击,在积蓄能量之后,近年正以“光速”强势崛起。

1GW、10GW、100GW、200GW、300GW……

一次次的产能提升,使得中国光伏产业以绝对优势问鼎世界之巅。

纵观2019-2023年组件产量趋势,就能感受到中国光伏产业迅猛发展的脉搏。

数据来源:CPIA

据CPIA数据显示,2019-2023年,全国光伏组件总产量持续放量、稳步攀升。到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组件总产量达到204GW,较2022年的123.6GW同比提升65%,为2019年同期的4.34倍。

如果以2022年全年光伏组件产量288.7GW为参照物,2023年上半年全国光伏组件产量已经完成了2022年全年产量的70.66%。预计2023年全国光伏组件总产量有望突破433.1GW大关。

光伏产业迎来了上升周期,不仅体现在产能上,全球历年新增光伏装机量的不断攀升,也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推力。

数据来源:TrendForce

据TrendForce分析显示,预计2023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量将达到350.6GW,同比上升53.40%。

与产业迅猛发展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光伏产业不得不面对的人才供不应求窘境。

数据来源:CIPA

据2021年CIPA数据显示,全国光伏产业制造和下游应用环节直接从业人员为40.9万人,从业人员总量约为246万人(直接从业人数×就业乘数5.9)。

从直接从业人员维度来看,其中光伏电站环节人员数量最多达13.6万人,占比32.2%,制造环节仅剩27.3万人。其中生产人员在岗位分布中的占比达69.7%。

据Virtual Capitalist公布的不同国家和地区在太阳能电池光伏制造各关键环节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信息显示,2021年,中国在世界太阳能电池板供应链处于绝对优势,在太阳能光伏产业硅料、硅片、电池、组件各个关键环节市场份额占比均超74%,已经称霸世界光伏供应链。

图片来源:Virtual Capitalist

显然,与市场份额的一枝独秀相比,我国光伏产业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高级管理、技术人员更是“一将难求”。

一方面是市场在大步向前,而另一方面是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制约,使得光伏产业身处尴尬境地。

各光伏企业产能的不断提升,企业间展开了更加激烈的人才抢夺战。随着光伏新玩家的入场,这场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各光伏企业深知管理、技术人才的重要性,高薪留人、持股留人等做法屡见不鲜,希望借此绑定人才。

东方财富统计的部分光伏上市公司2022年人均薪酬数据显示,光伏企业职工平均年薪在18.33-39.74万元波动,10家企业中,仅有2家企业薪资同比出现下降,其余8家,薪资上涨幅度在8.11%-51.88%之间波动。

尽管如此,也难阻止企业间的人才争夺战。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江华曾指出:“光伏行业人才的离职率是8.5%,相对来说还是比较高的,有一些新的公司往往是一下子把原来老公司的整个技术团队都挖过去了。”

而高管的离职,不仅是其他企业的机会,更或许是早已与新东家一拍即合后的洒脱离去……

【高管换】离职潮来袭,带给光伏圈更多变数

回顾2023年1-9月份,国内光伏上市企业高管人才变动频繁,据世纪新能源网部分统计,约有52名光伏高管辞职。因为技术人才很少担任上市公司高管职位,人员变动很难从财务报表中寻找端倪,但财务报表中体现高级管理人才的变化,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光伏行业人才的高流动性。

不得已而辞职也好,转投新东家也罢。光伏高管的洗牌,势必会引发整个行业的洗牌,也将为光伏圈带来更多种可能。

高管辞职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种情况:

1.KPI无法完成;2.跳槽;3.创业;4.让位“光二代”;5.公司内部调整;6.退休

在下面人事变动表格中的“去向”一栏,我们用颜色区分高管辞职后的去向:

蓝色为“仍在原公司”;绿色为“不再担任任何职务”;橙色为“已进入其他光伏企业任职”。

在“不再担任任何职务”的辞职高管中,除个别退休相关人员外,其余人的去向,极有可能是下一家光伏企业。

(一)总经理级高管变动

2023年1-9月份,上市光伏企业总经理级别人事变动共有14人,2022年薪酬从44.46万元至674.11万元分布,其中8人身兼的董事长、董事、总裁、总经理、CEO等数职,一并辞职卸任。

14人中,共有8人不在原公司担任任何职务,涉及企业有通威股份、大全能源、东方日升、罗博特科、海泰新能、森特股份、太阳能、协鑫集成。其中曾身兼通威股份董事长、董事、CEO职位于一身的谢毅,尤为引人关注。

2011年,27岁的谢毅以总裁助理的身份加入通威集团。2013年,谢毅被任命为通威太阳能董事长。2019年,在选任通威股份第七届董事会上,年仅35岁的谢毅接棒刘汉元,开始担任通威股份董事长一职,被业界称为“光伏少帅”。

几年间,在谢毅的努力下,通威股份旗下的通威太阳能迅速跻身光伏电池头部供应商之列,也成为了通威股份核心业务板块之一,助力通威打下千亿光伏江山。

谢毅卸任后,刘汉元之女刘舒琪被选举为通威股份第八届董事会董事长,兼任CEO。

然而,谢毅并没有停下追光的脚步,而是选择踏上了创业之路,切入点为光伏电池生产、销售环节。

2023年3月8日,四川毅飞星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注册,注册资本为8000万元,谢毅为实际控制人和受益所有人。

2023年3月10日,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在四川宜宾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00万元。经过两次融资,6月19日资本增加到16666.67万元。四川毅飞星特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为大股东,持股比例48%。从股东信息中可以看出,谢毅的创业得到了宜宾市高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和四川五粮液新能源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国企的支持。

图片来源:企查查

在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人员名单中,担任经理、董事职务的敖志国、担任董事职务的李松强。与通威股份光伏商务部副总经理敖志国、通威太阳能(盐城)有限公司工程部部长李松强同名。如果两人确为谢毅老部下,则印证了光伏高管的离去,往往会导致人才连锁离去的事实,也客观反映出光伏行业“人才荒”的现状。

2023年3月10日,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注册成立,由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技有限公司100%持股,发力光伏电池环节。规划32GW的电池片产能,项目分两期实施,其中一期16GW,4月开工建设,9月投产。

2023年3月30日,高景太阳能与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签订从2023年3月到2025年12月的3年长单合同,约定硅片供货量分别为1亿片、10亿片、25亿片。到2025年,高景太阳能对主要客户的硅片供货量合计97.7亿元,而新玩家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将占26%,远高于其他客户。

历史总是惊人相似。3年前,原晶科能源副总裁、COO徐志群,带领10多人的技术团队从晶科能源离职,成立高景太阳能,专注硅片环节。2020-2022年期间,高景太阳能营收分别为8.9万元、24.9亿元、17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万元、1.08亿元、18.2亿元,增速惊人,坐上了硅片行业第三把交椅。

此次高景太阳能与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的牵手,或蕴含着创业光伏老兵间的惺惺相惜,也包含光伏新企业之间的守望相助之情。

2023年9月27日,四川和光同程光伏科 技有限公司以出质人的身份,以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为出质股权标的企业,向质权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宜宾分行出质股权数额60000万元,占该公司股权比例51%。

2023年9月28日,位于宜宾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和光同程光伏科技(宜宾)有限公司一期项目首片太阳能电池片正式下线。

串联上述时间节点后不难看出,行云流水般操作的背后,是强将精兵与资本的协同作战,更是创造和光同程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奇迹”的基础。

而福莱特阮洪良辞去总裁职务,则属于“光二代”的上位操作。据公告显示,接任总裁职务的是阮洪良的女儿阮泽云。阮洪良妻子姜瑾华则辞去常务副总裁职务,接任人为女婿赵晓非。

(二)副总经理级高管变动

在此次统计中,共有光伏上市公司30名副总经理级别高管涉及辞职。

6月-8月大全能源副总经理谭忠芳、副董事长张龙根相继辞职,加上这是总经理周强民,1-8月份大全能源已有三名高管辞职。作为大全能源的功臣,周强民、张龙根、谭忠芳三人的接连辞职,或与大全能源业绩下滑有着一定关系。

2023年上半年,硅料市场新增产能陆续释放,多晶硅价格下跌,导致大全能源营业收入大幅下降,2023年大全能源中报显示,企业营业收入为93.25亿元,同比减少42.93%,归母净利润44.26亿元,同比减少53.53%。业绩的腰斩,或使得各位背负KPI考核的高管无法向董事会交待,成为三人接连辞职的原因。

爱康科技也出现了类似的人事变动,常务副总裁朱治国,董事、高级副总裁、董事会秘书沈龙强于4月、6月相继离职。离职后,双双加入跨界光伏新秀华东重机,朱治国任华东重机董事、常务副总经理、光伏负责人,沈龙强任华东重机董事会秘书,老战友再次并肩战斗在光伏电池战场。

从华东重机光伏板块业务的人事任用上来看,一直深耕光伏领域的朱治国曾在先后在天合光能、腾晖光伏、爱康科技任职。而沈龙强丰富的光伏企业董事会秘书工作经验也将为华东重机光伏板块业务的发展提供助力。此外,据华东重机透露,华东重机还聘请了王国文、蒲天、王华、程帝军等多名来自业内顶尖企业,具有多年光伏企业管理、生产运营、技术研发和销售等经验的行业人才,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支撑。

据悉,此次人才的吸纳,采用了释放股权的绑定方式,不难看出,华东重机深知能够带领企业走出困境的,不是项目,而是能够将项目变现的光伏人才。

华东重机作为跨界光伏的代表,多年来一直在寻求多样化产业布局,然而收效并不显著。华东重机原主营业务分为“集装箱装卸设备”和“智能数控机床”两个,其中港机业务虽然发展较稳,但2022年上半年约2060万元的净利润并不能让华东重机满足。受数控机床采购行业下行影响拖累,智能数据机床业务持续低迷,华东重机的总体盈利能力已经堪忧,由盈转亏只是时间的问题。寻找突破口的华东重机,将目光瞄向了风头正劲的光伏赛道。

2023年3月29日,华东重机计划投资20亿元,在徐州沛县启动10GW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布局TOPCon、HJT电池片。7月6日,华东重机计划再砸60亿,拟在安徽亳州市投资建设“年产10GW N型高效太阳能电池片生产基地项目”。

2023年4月15日,华东重机徐州沛县项目签约投资协议生效;

5月20日,签订设备采购协议;

7月13日,首批设备进场;

8月8日,首块光伏电池片成功下线。

……

115天,从签约到首块光伏电池下线。让华东重机不断刷新A股上市公司战略转型最快纪录,华东重机顺利迈入了光伏赛道,光伏老兵的加入功不可没。

而从协鑫能源辞职的沈强,加入宝馨科技,担任副总裁、董事会秘书职务。几天后,罗旭卸任宝馨科技副总裁、董事、董事会秘书职务,转任华菱精工董事长、总经理、董事会秘书。两件事看似在上演着“新人来、旧人去”的戏码,事实并非如此。因为两家企业的实控人均为马伟,罗旭的卸任属于集团内的正常职务调动。

2020年底,马伟入主宝馨科技,任命罗旭为董事,副总裁兼董秘,次年这家医疗机械企业成功转型到智能制造和新能源产业,重点布局光伏电池新技术和充/换电业务。

2023年5月15日,华菱精工公告称,经过股份转让、表决权委托及定增等操作,华菱精工实控人由黄业华和黄超变更为马伟。

6月12日,马伟调任此前负责操盘宝馨科技资产重组的罗旭为华菱精工总经理,复制宝馨科技转型模式,将华菱精工这家电梯零部件生产企业,纳入自家新能源版图。

罗旭曾表示:“当前的经营计划是稳住基本盘,充分运用好华菱精工在风电制动器以及光伏支架产品的已有布局,切入新能源这个坡长雪厚的赛道,并将孵化的储能技术应用起来,为公司增加新的盈利增长点。宝馨科技在两年多的转型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绿电资源,而这些绿电资源可以同步带动华菱精工新能源产品的消纳。”

如果说罗旭是负责操盘宝馨科技、华菱精工资产重组和新能源业务转型的关键人物,那么沈强接棒宝馨科技则要完成带领宝馨光速前行的任务。这波操作显示出马伟知人善用的特点,充分发挥每一位干将的专长,释放能量。

(三)财务高管、董事会秘书变动

无论是在光伏行业还是在其他行业,财务高管相比其他高管,换任频率较低,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存在。1-9月上市光伏企业财务高管人事变动数量就是较好的证明。

财务高管透过账目,能够全面审视、了解整个企业的实际运营情况,并能发现管理和经营短板,也就等同于掌握了企业“命门”,除了“非换不可”的情况之外,大多数企业还是对更换财务高管持谨慎的态度,特别是对已经合作了多年的财务高管,更是如此。

另外,很多上市公司的CEO都曾有过CFO(首席财务官)的工作经历,也就说明,财务高管有着较为开阔的发展前景,因此自身离职意愿也偏弱。

在上市光伏企业中,董事会秘书通常为兼职,仅任职董事会秘书的高管较少。因此董事会秘书的变动通常随着总经理、副总经理级别高管的辞职而发生变化,仅任职董事会秘书的高管只占少数。

【东风起】新玩家入场,想抢蛋糕先要抢人才

在上述不完全统计的上市公司辞职高管中,除了退休人员外,其他不再担任企业职务的高管,绝对不会保持长期“赋闲”状态。

对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在光伏行业深耕多年,积累下丰富的生产管理经验,对竞品了如指掌,加上编织起的人才关系网,将成为光伏圈的一支奇兵。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之后的去向,不仅可改变新东家未来的生产经营,更可能打破现有产业排名,引发光伏产业洗牌,带给整个产业无限的可能。

2023年,在全球装机容量不断飙升的带动下,光伏赛道“起飞”,整个产业生机勃勃。

跨界新玩家不断入场,让本就不充足的光伏人才更为紧张,能否成功抢占市场份额的决定性因素,取决于能否先抢到战斗力强的光伏人才。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22年,就有70家新玩家加入光伏赛道。曾靠汽车零配件起家的钧达股份是其中佼佼者的代表。2021-2022年,钧达股份通过收购股权,使捷泰科技成为全资子公司,完成进军光伏赛道操作,并凭借光伏业务扭亏为盈。

图片来源:钧达股份2022年财务报表

探究背后的原因,除了成功剥离亏损的汽车内饰业务外,捷泰科技总经理张满良带领的光伏团队功不可没。

张满良有着15年光伏从业经验,曾在晶澳、协鑫及东方日升等光伏企业担任要职。捷泰科技并入钧达股份后,张满良引领企业在光伏赛道上一路狂奔……

2023年,仍不断有光伏新玩家涌入拥挤的赛道。

众多新老玩家集结“追光”,为光伏行业的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千金易得,一将难求。在资本涌动的新光伏玩家眼中,人才和人才掌握的技术才是保证转移/投资成功的关键。

当光伏人才深耕产业的才情与新入场资本发生碰撞,大抵会在声声“相见恨晚”中一拍即合,但能否实现双赢,则要交给时间去验证。

光伏赛道虽风头正劲,看似诱人的蛋糕背后,将有着更为激烈的竞争。人才的流动,也翻开了产业洗牌的序章。优胜劣汰的法则,从未停歇。哪些企业最终能挺过惊涛骇浪,还需拭目以待。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