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料成交价再现大跌。
11月1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公布了太阳能级多晶硅最新价格。
其中,N型料成交价7.00-8.00万元/吨,平均为7.52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9.23%;
单晶复投料成交价6.80-7.20万元/吨,平均为6.97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5.10%;
单晶致密料成交价6.60-7.00万元/吨,平均为6.79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5.23%;
单晶菜花料成交价6.30-6.70万元/吨,平均为6.50万元/吨,比两周前下跌16.02%。
分析认为,近期终端市场需求不旺,特别是海外市场受多重因素影响,需求也不及预期,导致产业链各环节开工率下调,硅料重新形成库存规模,成交价大幅下跌。
1.产能狂飙
硅料之所以能降价如此之快,与近两年的产能扩张不无关系。
2020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39.2万吨,同比增长14.6%;
2021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达50.5 万吨,同比增长27.5%;
2022年,我国国多晶硅产量约85.7万吨,同比增加69.4%;
202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超过60.6万吨,同比增长66.1%。
2023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的产量已经接近2020年全年的两倍,全球占比近90%。
硅料产能建设周期在一年半左右,硅料涨价期间陆续入场的新老玩家产能不断释放,使其在2023年成为光伏产业链最过剩的环节。
2.止损之法
对此,产业链上游企业早有预判,并采取了一定措施进行“止损”。
10月30日,大全能源公告将包头二期年产1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投产日期延期至2024年第二季度。关于延期原因,大全方面称,“受市场环境、供需关系等客观因素以及公司实际建设进度的影响,该项目整体实施周期有所放缓,导致实施进度较原计划有所滞后。”
而在更早的一个月前,光伏巨头TCL中环以6.966亿元低价,卖掉了手中持有的多晶硅资产(即新疆戈恩斯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7%的股权,如此匆忙“贱卖”股权,也被认为是出于对多晶硅上游市场的不乐观预期,从而做出的产能清退举措。
3.1元/瓦时代
与硅料价格暴跌对应的,是10月以来,组件市场的持续低迷。
10月18日,在华电集团2023年第三批光伏组件集采中,首次出现了0.9933元/W的记录价;
随后,在10月30日开标的国家能源集团2023年度光伏组件集采中,也出现了企业报出低于1元/瓦的组件价格,最低报价仅为0.945元/瓦。
这一系列报价不仅创下了历史新低,也标志着光伏组件1元/瓦的时代正式开启。
4.洗牌将至
10月20日,在厦门召开的亚太电协大会上,隆基绿能中国地区部总裁刘玉玺表示,“今年价格的下降超出了我们最初的预期,没有想到会下跌这么强烈.....我们认为低价竞争的恶性价格战,是非常不健康的”。
跟据PV- Tech测算,进入10月,组件环节的毛利已为-0.03元/W。其中,不含硅料的一体化企业的毛利为0.06元/W,含硅料的一体化企业毛利为0.13元/W。
利润的下跌,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刘玉玺还提到,今年SNEC展盛况空前,但我们认为在两三年后,这一盛况可能就不在了,甚至可能出现60%~70%的企业都会被淘汰的极端现象。
此言一出,顿时引发了业内的广泛讨论。有乐观者认为,之前的价格走势才是不正常的,如今只是回到了正常位置。跨界者众多,恰好说明大家对新能源还是极为看好的。目前国内外需求依然旺盛,仅从这一点来讲,降价也是个利好。但更多人认同的观点是——洗牌将至。
“洗牌现在才刚刚开始,前两年一些企业赚到钱了,这点弹药还是有的,预计今年不会有倒闭和破产现象,最快也要明年了。”某光伏资深从业者如此说道,“第一波殃及的可能是成本高的企业,接下来是一些质量差的企业,竞争再激烈的话,专业化的企业也有可能遭殃。”
他认为,光伏行业产能过剩的说法是伴随行业持续存在的,可能是因为市场很少遇到如此持续高速成长的行业。目前光伏行业正处于高速增长的阶段,结构性的需求与供给不匹配是存在的,随着技术的快速进步,先进产能持续不足,老旧产能持续淘汰,是行业的常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