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田庆军:风电全面迈入3.0时代

   2023-11-27 远景能源28360
核心提示:未来新能源行业将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11月24日,第七届远景能源技术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远景集团高级副总裁田庆军在致辞中全面阐释了当前新能源行业的典型特征和未来趋势。他指出,风电已进入3.0时代,产品开发、合作生态、消纳机制、商业模式都迎来新一轮系统性升级。作为风、光之后的第三类新能源资产,储能将成为电力市场全面开放后的最大受益者。中国风电、储能竞争力提升,走出国门正当其时。而随着新能源度电成本降低,新能源+化工将成为新能源消纳的主流方向。通过零碳目标凝聚各行业力量,一个以新能源为底色的新工业体系呼之欲出。

田庆军指出,当前新能源行业呈现三大特点。

第一, 风电迈入3.0时代。

双碳时代,风电的进化速度可以说是“遥遥领先”。我们这个行业一个季度发生的变化,相当于别的行业一年。我们认为2015年之前的中国风电是1.0时代,风机基本上是简单的系统集成,合作方式也非常单一,就是简单的买卖。从2015年到2021年,是中国风电的2.0时代,这个时期风机的自研和国产化加速,行业合作模式开始变得立体和多元,典型的特点就是带解决方案招标,开发商从关注风机过渡到关注度电成本。从2022年开始,风电进入3.0时代。今天的风电行业,无论是产品开发、合作生态,还是消纳机制、商业模式,都在迎来新一轮系统性升级:海陆机组快速迭代,功率大型化势不可挡,“三北”陆上单机容量现已进入10MW时代,中高速风区海上风机功率奔向20MW;产品开发从模块复用,到平台规划,再到货架式开发,平台化、标准化、数字化程度大步提升;整机厂家向产业上游延伸,大部件自研自制、产业链垂直整合渐成趋势;风电合作从单一维度的买卖关系,变得越来越立体,资源联合竞配把政府的诉求也纳入进来,形成投资、产业和市场的共赢;风电消纳从单纯上网,变为“多条腿走路”,行业企业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源网荷储模式,零碳产业园开始出现、绿电制氢成为新风口,为风电消纳提供了空间巨大的新载体、新场景。

第二,储能价值开始凸显。

市场化是储能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从国家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激励政策,明确储能“新型电力系统重要组成部分”的身份定位,努力为储能营造市场化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储能本身的技术进步使得度电成本快速下降,目前已逼近2毛钱,未来有望降到1毛钱——储能从“装起来”到“用起来”,正在向“赚起来”发展。不断深入的电改,将进一步解锁储能的市场潜力,现在无论源网侧大储还是工商业储能,盈利能力都是历史最高水平。用不了多久,储能将和风、光一样,成为中国第三类新能源资产,开发商提前布局卡位,才能赢得发展先机。随着中国快速全面开放电力现货市场,风光发电收益会受到巨大挑战。首先是光伏,由于发电同时率太高,电价一定会大幅降低,其次是风电,由于波动性和间歇性太强,电价也是下行趋势。最大的受益者是储能,其次是火电。所以,未来也许风光发电都不怎么赚钱,反而是储能最赚钱。不过我们也想提醒一下行业,目前储能过热,产能严重过剩,企业良莠不齐,价格过度内卷,为未来埋下不小的安全隐患。我们呼吁大家还是要和有一定产业规模和研发实力的企业合作,关注合作伙伴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创造。

第三,“走出去”是共同刚需。

当生产力蓬勃发展,我们需要更多的生产资料和更大的市场。中国出口“新三样”是光伏、电池和新能源汽车,都是新能源产品,未来很快还会有风机和储能。过去十多年,中国无论是风机装备制造企业还是风电开发企业,都曾尝试走出国门,但因为种种原因不是很成功,大部分项目都“交了学费”。而今的中国风电迈出国门可以说是“万事俱备,正当其时”。一是产品硬实力、竞争力提升,海陆大型化、智能化引领全球,度电成本优势突出,让“走出去”成为现实。全球最大的海陆机组在中国,全球最长的叶片应用在中国,全球最大的齿轮箱主轴承在中国,全球最高的塔筒也在中国,中国制造的风机产品只有国外一半的成本,2020、2021年曾制约海上发展的核心部件主轴承,国产化程度已经大幅提升;二是市场为了对冲价格内卷和消化产能,需要更多不一样的市场。中国目前一千瓦风机大概200美金,中东北非印度大概400美金,拉美大概600美金,地区价格、利润差异很大;三是为了融入全球供应链,确保未来供应链安全稳定,推动国内产业链向全球化、高端化进化,中国风电要承担起全球风电发展的重任,不能只考虑国内,还要考虑未来若干年全球风电供应链的安全可持续;四是人才国际化的需要,打通国际国内双循环,服务国际带动国内,风电未来的发展需要越来越多跨领域的技术和人才,我们需要全球各行业精英为我们所用;五是为了践行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履行企业社会责任。

田庆军认为,基于以上判断,未来新能源行业将出现三大发展趋势:

第一,新能源+化工成为主流方向。

今年国内风光新增装机容量会超过2.5亿千瓦,电网无法在短期内消纳如此之多的增量绿电,新能源迫切需要打破上网天花板,出路在哪里?成本造就新商业模式,随着新能源度电成本快速下探,风光电解水制氢的成本竞争力浮现,基于绿氢特性衍生出的三大应用场景——新化工、长储能、深脱碳,将成为破题之策。从目前国内投资数千亿布局的近300个绿氢项目来看,化工对绿氢的需求量最大、技术路线最成熟、应用场景最广,叠加碳成本的加持,绿色化工会成为行业追逐的新目标。先说新能源+新化工。未来平价乃至廉价绿氢将取代灰氢,成为主流氢源,并大规模“绿化”传统化工、焦化钢铁、农业化肥等化工领域。预计2030年碳达峰后,绿色化工每年对绿氢的需求量在1亿吨以上;再说新能源+长储能。随着度电成本大降,绿氢及其衍生物可以充分释放氢能长距长时储能的优势,开启一个万亿规模新产业,帮助新能源克服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缺点。得到氢储能反哺的新能源会完全打破电网消纳的掣肘,进入一个全新的黄金时代;最后新能源+深脱碳。仅以交通领域为例,全球交通领域碳排放占比接近15%,其中数量不足10%的大型交通工具如飞机、船舶、卡车,贡献了超九成碳排量,深脱碳只有绿色燃料一条路——零碳的氢燃料,以及平价绿氢衍生出的绿氨、绿醇、绿色航空燃油是最优选择。“电动小型+氢动大型”将是人类交通业的未来形态,预计这个拐点会出现在2030年左右。

第二,零碳凝聚行业力量。

全行业脱碳助推新能源开发全面爆发。从全球贸易来看,欧洲碳关税为各行各业脱碳提出了成本要求,按照无免费配额、考虑间接排放,以及欧盟碳价80欧元/吨、中国碳价80元/吨计算,出口欧盟的每吨粗钢成本将增加1000元以上、每吨原铝成本将增加7000元以上,绿电替代将成为降低碳关税最具竞争力的途径之一;从企业发展来看,ESG已经成为全球投资者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监管的变化以及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的诉求,让各行各业必须关注自身的绿色形象。截至目前,标普500中超过95%的公司、中国近1800家A股上市公司都在发布或披露ESG相关报告,我们身边的能源、服装、餐饮、消费品等各行各业头部企业,很多都开始自愿发布碳中和报告,通过使用绿电或购买绿证等方式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电力市场来看,工商业电价的高企使得各行各业就近选择廉价绿色电力。自2021年起,全国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开始超过集中式光伏。随着今年10月分散式风电项目电力业务许可的全面豁免,分散式风电装机也将迎来大幅增长。目前山东省已全面放开分散式风电的发展,预计全国全面放开指日可待。

第三,新能源推动新工业。

能源是工业的血液,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一次能源革命都将带来工业革命,对比过往基于化石能源的能源变革,新能源兼具绿色、廉价、平等的独有特性,将加速新工业体系的质变。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和电力体制改革走深走实,零碳产业园将成为新工业的摇篮。通过零碳产业园,新能源的生产和使用被结合在一起,并在产业园实现高效的能源转换,催生出新型绿色产业形态;通过零碳产业园,绿色能源系统还可以有效叠加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等行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个以新能源为底色的新工业体系呼之欲出。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