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重点推动“五个三”!山东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30年)征求意见

   2023-12-05 临沂市人民政府63500
核心提示: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光伏产业发展高地

12月4日,山东省临沂市人民政府发布《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文件提出,聚焦临沂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构建“项目—园区—集群”集聚发展路径,坚持招引头部和本土培育并重,坚持“技术驱动”和“场景带动”双侧发力,坚持创新引领、协同融合,重点推动“五个三”(即:聚焦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三大”核心环节产业,完善平衡部件、光伏配件辅料、生产装备制造“三大”重点配套产业,推进新型储能、循环再利用、智能光伏“三大”未来新型产业,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三大”新型应用场景,构建创新、人才、基金“三大”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光伏产业发展高地。

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构建初见成效,生产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2-3个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设3个产业高度聚集的特色光伏产业园区,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三年翻三番”,成为临沂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光伏产业发展生态,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科创企业和一批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先进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显著,产业链协同配套更加有效,光伏产业基地竞争力更加突出,全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擦亮临沂“光伏新城”城市名片,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具体目标:

——产业目标,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加快光伏先进企业引进,培育提升光伏产业竞争能力,以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等光伏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打造10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形成以光伏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辅材辅料、储能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和配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

——技术目标,培育一批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以国家或行业先进性指标为标准,严格把关引进产业的技术水平,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提升产品性能指标和生产指标。到2025年,高水平培育一批企业级研发中心和实验平台,建成1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中心。到2030年,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达到5家,力争实现代表光伏前沿技术的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应用目标,推广一批光储一体、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等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坚持光伏发电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统筹全市光伏应用开发资源,提高光伏消纳和存储能力,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发展,重点推进分布式发电应用,加大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融合等光伏应用方式的推广,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70万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

全文如下:

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 (2023—2030年)(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发展基础

一、发展现状

“十四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临沂市抢抓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大历史机遇,充分发挥光伏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中的引领性作用,装机规模迅速扩大,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光伏产业实现“从无到有”飞跃式发展,快速实现成链成形成势,形成了“应用+制造”双轮驱动的良好产业发展态势,成为临沂建设先进工业强市的强力支撑。

(一)光伏应用成果丰硕。近年来,临沂市积极响应国家“双碳”战略,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应用,全市光伏装机规模保持高速增长,呈现高增长、高比例、高质量、分布广的发展趋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光伏应用“沂蒙模式”。

“十三五”期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呈现高速增长,由2015年底的8万千瓦增至2020年底的257万千瓦,装机总量增长32倍。“十四五”期间,全市光伏装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10月底,全市光伏装机达515万千瓦,位居全省第2位,占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的59.6%,成为全市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增长的主力。其中,建成集中式光伏电站19座,装机总量43.5万千瓦;建成分布式光伏电站16.6万个、装机总量达471.5万千瓦,占到光伏装机总规模的90%,分布式电站总数和装机总量位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1、健全协调机制,优化发展环境。

临沂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临沂市分布式光伏建设规范》,重点对50千瓦以下户用和6兆瓦以下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的设计、安装、验收和运维进行具体规范,为分布式光伏规范、有序、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及时印发《关于做好分布式光伏并网运行工作的通知》,要求供电公司主动公开区域、变电站光伏和台区分布式光伏最大开放容量,定期滚动更新,协助试点县、开发企业做好整县开发电网接入工作。加强储能配套建设,120万千瓦沂蒙抽水蓄能电站于2022年3月正式投运,建成中核郯城、沂水国电投2座10万千瓦独立储能电站,国华兰陵压缩空气储能等5个独立储能电站进入省示范项目名单,正在加快推进。强化质量管控,例如,在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过程中,指导试点县结合实际,制定《整村推进开发方案》、《整县光伏项目安全质量考核办法》、《光伏电站运行维修管理规程》等一系列项目开发及安全管控制度文件。

2、优化电网服务,保障并网运行。

做精做细光伏配套电网规划,将规划颗粒度细化至供电网格和低压台区,提高电网对光伏发电大规模接入的适应性。实施光伏可开放容量发布机制,引导光伏在电网接入和消纳能力强的区域发展。开辟光伏配套电网工程建设“绿色通道”,保障配套电网工程与光伏本体工程同步投产。贯彻落实服务可再生能源接网“两个细则”,深化应用“新能源云”“网上国网”两个网上办理平台,简化分布式光伏备案、接网流程,最大程度为用户提供便利。拓宽新能源消纳渠道,加装9852个分布式光伏并网保护开关,实现对分布式光伏的精准调控、高效运行。2022年以来,临沂市新建220千伏变电站2座,新增主变容量66万千伏安;新建110千伏变电站9座,新增主变容量110.8万千伏安;扩建110千伏主变22台,新增主变容量110万千伏安;新建改造公用配变547台、净增配变容量22.1万千伏安;新建改造10千伏线路760.2千米。电网新能源承载和消纳能力大幅提升,全力满足光伏开发并网需求。

3、开展试点示范,打造沂蒙样板。

大力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试点建设。沂水县、郯城县、河东县、高新区、兰陵县、平邑县等6个县区成功纳入国家级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示范试点,指导县区编制了《整县推进工作规划》,积极与国内各大能源集团对接洽谈、开展合作。截至2023年10月,6个试点县累计装机并网197万千瓦,打造寺前官庄村10千瓦集中升压汇流项目等一批具有沂蒙特色的分布式光伏示范工程。加快光伏发电重点乡镇和园区创建。在全市开展光伏发电重点乡镇和园区推广应用,10个重点乡镇和园区光伏装机达到2万千瓦以上,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开展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村示范建设。开展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村示范建设,将分布式光伏与农林生物质综合利用、农村沼气设施建设相结合,着力推广乡村绿色发展新模式,4个乡镇、21个村获评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和标杆村。农村户用领域,沂水县形成了一整套标准化、流程化、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流程和开发经验,建设了“首个”群众受益的项目,首创“彩钢瓦+光伏”,实现了“光伏+美丽乡村”的完美结合,打造了尧崖头村等一批具有沂蒙特色的分布式光伏应用样板。工商业厂房领域,沂水青援食品、郯城大将军建陶等工商业厂房光伏项目涵盖BIPV、混凝土屋顶、钢结构彩钢瓦屋顶等多种类型,促进光伏建筑一体化融合发展。兰陵装备智造小镇50兆瓦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积极推动新能源产业与智能制造相结合。党政机关领域,郯城县泉源镇全镇95%的党政机关建筑、公共建筑已覆盖分布式光伏,成为名副其实的“光伏示范小镇”。公共建筑领域,沂水县武家洼中学分布式光伏项目是省内首个整县分布式光伏并网发电项目,也创造了整县开发并网最快记录。

(二)光伏制造成链成势。

临沂市抢抓光伏产业升级换代窗口期,以引进新型高效光伏技术为方向,提前布局先进产能,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多个光伏制造企业落户临沂,形成涵盖“光伏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光伏玻璃—光伏辅材—储能系统—光伏发电工程”的完整产业链架构,临沂市光伏产业实现从零到一、从无到有的深刻蜕变,目前,在“硅料、硅片、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电站建设”5个关键环节中,临沂具备4个(硅料暂时没有);在“光伏玻璃、支架、逆变器、胶膜、银粉银浆、储能系统”6个关键配套中,临沂具备5个(胶膜暂时没有)。2022年以来,先后引进了22个光伏、储能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光伏产业实现一年成链成形成势。

1、核心装备方面,已形成了硅片、光伏电池、光伏组件一条龙的光伏制造体系。

兰山区投资60亿元的曜灵时代2吉瓦硅片、2吉瓦高效硅异质结电池、4吉瓦高效硅异质结光伏项目已经投产,全部达产后年产值可达220亿元。河东区欧达新能源主要生产10吉瓦光伏项目,总投资25亿元,项目一期、二期已投产,年可实现产值60亿元。河东区力诚新能源一期年产5吉瓦光伏项目总投资13.5亿元,年产值30亿元,目前已投产;二期8GW高效太阳能电池项目已启动。河东区德峰兴元科技年产10吉瓦光伏切片项目,总投资15亿元,可实现产值30亿元,项目已签约。高新区中科天问年产1.2吉瓦光伏项目,总投资6亿元,可实现产值8亿元,项目已投产。沂河新区大明光福1吉瓦钙钛矿光伏电池等生产项目,总投资80亿元,已完成签约。

2、配套装备方面,在光伏玻璃、光伏支架、新型储能等关键配件方面已形成产能。

国内最大、省内首个日产4800吨国华金泰光伏玻璃项目已于今年开工建设,项目总投资78亿元,年可实现产值128亿元。河东区皓正铁塔公司年产1000万套光伏自动跟踪支架项目已经建成投产,项目总投资2亿元,年可实现产值3亿元。储能作为光伏发电的配套设施,临沂市也在加快产业布局。兰山区纬景年产4万套锌铁液流储能电池项目即将投产,钛时代年产3吉瓦时复合钛锂电池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兰山区曜灵时代钠电池和银粉银浆项目,计划投资30亿元,已完成签约。兰陵泰晟丰新能源退役锂电池综合利用、中钠时代钠离子电池等多个项目已签约,正在加快推进前期手续,全市新能源产业正由下游应用快速转向全产业链发展。

3、矿产资源方面,石英砂矿产资源支撑光伏产业链。

临沂市拥有丰富的石英砂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沂南县、沂水县、兰陵县等,预估储量50亿吨,是我省第一大石英砂矿储量所在地。其中,沂南县是石英砂主要矿产区,以中细粒石英砂为主,已探明石英砂储量3.98亿吨,远景储量30亿吨,被国家地矿和建材部门确认为全国最大的优质玻璃原料生产基地,有“中国硅砂之都”称号。目前,临沂市可供开发利用和具有潜在利用价值的石英砂矿产地7处,预计储量1.1亿吨左右,二氧化硅含量在96%-99%之间。临沂现有石英砂产业企业46家,其中规上企业19家,年加工石英砂产能1000万吨,2022年生产石英砂材料320万吨左右,其中平板玻璃用砂200万吨、玻璃纤维用砂100万吨、光伏玻璃用砂2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13.6亿元。总的来看,临沂市石英砂产业以销售石英矿原矿及初级加工普通石英砂矿为主,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企业着力推进产品向精制石英砂、硅微粉以及高纯石英砂等深加工产品转变,石英砂深加工技术和产业还有较大发展潜力。

4、产业园区方面,三大光伏产业园区全面崛起。

临沂市目前已引进硅片、电池片、组件、支架和光伏玻璃的生产企业,形成了以兰山区、兰陵县和河东区3个县区为核心的光伏产业园区,加快推动产业集聚。①兰山区光储一体化核心产业园区,计划2年内落地3个高效光伏、新型储能项目,形成200万千瓦硅片、200万千瓦高效异质结电池、400万千瓦光伏组件生产能力,目前已引进企业3家,包括曜灵时代(广东)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上海纬景储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北钛时代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部达产后预计实现总产值超过500亿元。②兰陵县光伏科技产业园区,计划依托装备制造新城,以光伏玻璃为基础,向上下游延伸,3年内形成200亿元产值的光伏产业园区,目前,招引落地企业2个,包括国华金泰(山东)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泰晟丰新能源有限公司,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29亿元,其中,光伏玻璃产能4800吨/天。另外,沂南县已形成了石英砂初步加工产业集群,正在向光伏玻璃用石英砂和高纯石英砂等深加工产业转型。③河东区光伏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园区,计划用3-5年时间形成1000万千瓦硅片、800万千瓦光伏电池、1400万千瓦光伏组件、1000万套光伏支架生产能力,目前已引进光伏产业链企业4家,涵盖硅片、电池片、组件和支架生产企业,包括临沂欧达新能源有限公司、临沂力诚新能源有限公司、临沂市皓正铁塔制造有限公司、德峰兴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总投资75.5亿元,全部达产后可实现产值170亿元。

5、产业生态方面,产业、人才、资金、创新“四链”加速融合。

临沂市高度重视新能源科技创新、技术发展和人才招引培育,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出台了“1+N”人才新政,引导专家人才落户临沂。曜灵时代把科研团队“带土移植”到临沂,成立“双碳”(光伏)研究院,加拿大工程院刘焕明院士作为全职专家入驻临沂。临沂大学成立碳中和研究院、碳中和学院,澳大利亚工程院刘科院士担任碳中和研究院名誉院长。成立了临沂市新能源协会、临沂市光伏产业联盟、临沂市绿色低碳发展产业联盟,聚集新能源企业170余家。建立了“临沂市新能源高端智库”,遴选入库新能源领域顶尖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125位,强化了人才支撑。推进“国资领投”,以临沂市城投集团为基金管理人,设立了一期20亿元“双碳”产业引导基金。设立了9支新能源产业私募基金,总规模达38亿元,已完成8亿元投资。组织举办了中国(临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大会、首届临商大会战新产业对接会、光伏产业“沂蒙人才行”系列沂蒙干部大学堂活动等,邀请近千名企业家、专家学者赴临沂考察,共推临沂新能源产业发展。

二、发展机遇

我国是全球光伏第一大国,并拥有全球最大的光伏市场。全球光伏需求持续增长,技术迭代速度不断加快,光伏产业正面临新的发展机遇期。

(一)全球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当前,全球已有上百个国家做出了“碳中和”的目标承诺,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各国政府都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和市场规模化应用。作为一种清洁、安全、高利用率、标准化、可控化的能源,光伏已成为各国可再生能源重点发展方向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近5年来,全球光伏应用装机呈现“遍地开花”的局面,中国、美国、德国、荷兰、澳大利亚、印度等市场均大幅提升。2022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迎来历史性时刻,累计安装量突破1TW(达到1180GW),迎来太瓦时代。年市场规模由2013年年新增50GW,增长到2022年年新增240GW,市场规模扩大了4倍。中国光伏发电装机领跑全球,连续10年位居全球光伏装机规模之首,新增总装机容量连续8年稳居全球榜首。2023年上半年,我国光伏新增装机78.42GW,接近2022年全年新增装机量,增幅创下历年最高纪录。根据《2023中国与全球光伏发展白皮书》分析,从2030年到2050年是太阳能革命发展的主要阶段,是太阳能革命高速发展阶段,主要发展结果会在这个阶段完成,中国与全球都会全面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性高速增长期。预计2030年全球累计装机量有望达到1721GW,光伏产品市场需求巨大;到2060年前后,经过40年的发展,光伏新能源要增长到占比整个能源结构的70%,光伏发电将成为未来能源发电的主力军,在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过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光伏市场需求放量加快,为光伏产业发展创造了巨大市场空间。

(二)光伏技术加快迭代变革。

目前光伏发电主要技术路线包括单晶PERC、N型TOPCon、异质结(HJT)、背接触(IBC)、钙钛矿等。从电池技术路线发展看,光伏电池技术正在从传统P型PERC电池向TOPCon、HJT等N型技术过渡,随着技术路线的多样化,光伏产业链正在重新布局;从不同技术的发电效率来看,目前主流的PERC电池效率达到23.2%,已经接近理论极限24.5%,提升空间较小;N型TOPCon电池效率达到24.5%,其理论极限效率可达到28.7%,仍有一定发展空间;异质结电池效率达到24.6%,理论极限效率可达到27.5%。其中,受益于设备投资成本的下降以及N型硅片制备技术的进步,当前N型TOPCon电池在组件端和系统端逐渐表现出经济性,平均转换效率达24.5%,已具备大规模量产条件。

TOPCon技术相对成熟,已实现规模化量产,到2023年底投产产能有望超300吉瓦;HJT已建在建产能约为122.8吉瓦,未来规划产能可达到135.34吉瓦;XBC电池2023年将迎来10吉瓦以上规模释放。另外,以钙钛矿为代表的第三代薄膜电池,具有转换效率高(叠层钙钛矿电池理论极限转换效率高达45%左右)和成本低廉的双重优势,发展空间较大。目前,钙钛矿电池正处于产业爆发前夕,许多头部企业和厂商争相涌入布局。2023年,全国钙钛矿产能有望落地880兆瓦,预计2024年落地超3吉瓦,部分企业已开展产业化生产试点和示范,产业化进程加速推进。未来光伏技术将进一步向着更高转换效率、更少原材料消耗、更低能源消耗、更低制造成本方向发展。光伏电池技术处于革新换代窗口期,这为临沂市快速切入新型光伏电池赛道、实现“弯道超车”提供有利发展时机。

同时,我国光伏产业凭借晶硅制造技术及成本控制的优势,在全球光伏制造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多晶硅生产能耗显著降低,引导原料成本下降;硅片、电池片技术快速发展,大尺寸和薄片化趋势明显,182mm和210mm尺寸硅片、电池片己增长成为主流产品,单晶硅片厚度已下降到140μm-155μm左右,电池效率提升和用硅量减少,进一步降低发电成本;组件单位面积功率逐步提升,大尺寸、高功率组件市场占比快速提高,双面组件渗透率稳步扩大,半片、叠瓦等组件产品也得到发展,进一步提升组件效率。光伏产业链各环节技术持续发展,引导光伏发电成本进一步降低。

(三)国内产业扩张不断加快。

我国光伏产业主导全球。我国光伏产业核心环节自主可控,已经占据了全球的主导地位,成为全球光伏市场的主要供应方和制造基地。2022年,我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占比分别达到86%、98%、88%、84%,从光伏产业链产能分布来看,我国在全球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中都占有绝对优势。2023年上半年全国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再创新高,同比增长均超过60%,我国光伏产业制造中心地位愈加明显,且有逐步扩大趋势。进出口方面,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超292.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69%,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光伏产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得到了提升。光伏头部企业快速扩张。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2年,多晶硅环节CR5(行业前五名企业合计市场占有率)87.1%,产量同比增长69.4%;硅片环节CR5为66.0%,产量同比增长23.7%;电池片环节CR5为56.3%,同比增长70.4%;组件环节CR5为61.4%,产量同比增长53.9%。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等头部企业在全国范围内加速产业布局,持续扩张产能,为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临沂适宜光伏产业布局。光伏核心产业主要集聚区在长三角地区,仅江苏、浙江2个省的太阳能电池产能就超过全国的一半。临沂是山东的“南大门”,地处京津冀与长三角经济圈的中间位置,承南连北、双圈互动,是商贸物流之都和市场名城,空间资源和区位交通优势明显,为临沂市承接光伏产业转移、加快产业升级带来重大发展机遇。

三、面临挑战

(一)国际贸易环境复杂多变。

加大贸易壁垒和扶持本国企业,是海外国家发展本国制造业、遏制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组合拳”。早在2011年,美国就开始启动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定对我国光伏产品征收23%-254%的高额双反税。2018年,美国出台“201法案”和“301法案”,对中国光伏产品实施保护性关税调查,税率为25%。2021年,美国通过“强迫劳动法案”,对越南、泰国、马来西亚及柬埔寨进口的光伏产品发起反规避调查,并曾一度扣押3GW自我国出口的光伏组件,给我国光伏企业造成极大损失。无独有偶,欧盟于2022年6月、9月分别发布了《反强迫劳动海关措施决议》和《欧盟禁止强迫劳动产品立法草案》。除美国、欧盟外,近年来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先后出台法令,限制对我国光伏产品的进口,而以欧美发达国家为首的国际市场,从未停止抵制我国光伏行业发展的行动,我国光伏企业海外市场拓展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

(二)光伏行业阶段性产能过剩。

当前受光伏产业发展形势影响,社会资本过热涌入光伏产业链。自2021年以来,我国光伏行业产能投资明显增快,开启新一轮扩张计划,这将导致近期光伏企业之间竞争加剧。2022年,国内主要光伏企业的组件产能超过500吉瓦,而国内全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仅120吉瓦,80%的光伏组件出口国外。今年以来,受国内光伏组件产能迅速扩张、国际出口限制、光伏技术迭代等因素影响,由部分头部企业牵头,引导国内光伏市场开始了新一轮洗牌,光伏组件价格持续下降,目前已降至1元/W左右,一些小型企业出现了成本倒挂,低效电池将失去发展机会,落后产能将加速出清。

(三)技术路线发展还有不确定性。

随着新型N型电池产能逐步释放、钙钛矿叠瓦电池的加速演进,PERC生产线改造淘汰已成必然,未来产能过度释放,将大大增加光伏企业产能投资风险。同时,随着新材料、新装备的不断应用,光伏技术正在加速变革,TOPCon、HJT、IBC等多种新型光伏产品已进入产业化阶段,钙钛矿电池等第三代太阳能电池技术也在快速突破。但是,未来哪种技术路线能够成为市场主导还需要市场验证,超前的光伏产业布局需要防范市场风险。

(四)本市产业生态有待完善。

临沂前期对新能源产业发展认识不足,注重新能源应用多,关注新能源装备制造少,制造业起步晚、产业总体偏小。全市领军骨干企业、龙头项目数量仍较少,没有形成产业发展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产业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仍需进一步加强。光伏产业生态仍需优化,全市光伏制造企业联动不多,产业链条不够紧密;产业链存在缺链环节,上下游配套还不完善;光伏产业发展技术研发、人才、金融、进出口贸易等配套服务不够健全。

第二章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为契机,抢抓光伏产业发展窗口期,结合全市经济发展战略总体布局,以建立光伏产业体系为指引,以产业集聚区为核心,以技术创新和产业培育为抓手,在巩固现有光伏产业已有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从市场、技术、应用等层面深化认识、把握脉搏、明确方向,坚定信心、谋定后动,放大后发优势,争当后起之秀,力争后来居上,推动光伏产业向全市一号产业跃升,把光伏产业打造成全省“标志性产业链”,奋力推动新能源产业产值“三年翻三番”,不断推动光伏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和跨越式发展,助力建设临沂“绿色低碳之城”。

二、基本原则

1、规划引导,政策扶持。

科学制定发展规划,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实行集约发展。加强政府引导协调,完善光伏产业发展激励政策措施,加强服务体系建设,建立服务企业的公平环境。

2、集聚产业,强化配套。

以产业聚集区为核心,重点支持和引进研发能力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吸引并带动上下游企业发展,不断增强集聚区的产业竞争力。发挥产业集聚化优势,进一步推进原辅材料、关键零部件和相关生产装备发展,形成有利于产业发展的良性循环。

3、光储一体,链式发展。

围绕资源禀赋和商贸物流优势,科学布局产业链上下游强化产业协作与配套,加快引进电池片、组件及相关配套产业,与多元化新型储能产业紧密融合,加紧补齐新能源产业链短板和弱项,着力构建光储一体化产业集聚区,形成全产业链发展新格局。

4、技术引领,弯道超车。

紧抓光伏技术迭代机遇期,瞄准TOPCon、异质结、IBC等N型电池技术,持续推进先进技术和工艺的规模化应用,加快布局新一代高效光伏产能,迅速壮大体量、占领市场,力争实现“弯道超车”。

5、拓展场景,构建生态。

搭建产业发展共同体,强化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相互协同,共同维护产业链安全平稳运行,优化产业发展生态。推进光伏应用创新,拓宽光伏应用场景,促进光伏与建筑建材、智能交通、新型农业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光伏+”商业新模式,进一步激发光伏活力。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聚焦临沂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按照构建“项目—园区—集群”集聚发展路径,坚持招引头部和本土培育并重,坚持“技术驱动”和“场景带动”双侧发力,坚持创新引领、协同融合,重点推动“五个三”(即:聚焦硅材料、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三大”核心环节产业,完善平衡部件、光伏配件辅料、生产装备制造“三大”重点配套产业,推进新型储能、循环再利用、智能光伏“三大”未来新型产业,拓展光伏建筑一体化、“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三大”新型应用场景,构建创新、人才、基金“三大”产业服务体系),打造具有国内比较优势的光伏产业发展高地。

到2025年,光伏产业链构建初见成效,生产制造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形成2-3个具有国内市场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建设3个产业高度聚集的特色光伏产业园区,力争新能源产业产值“三年翻三番”,成为临沂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到2030年,基本建成光伏产业发展生态,形成一批专精特新科创企业和一批技术创新研发平台,先进技术产业集群规模显著,产业链协同配套更加有效,光伏产业基地竞争力更加突出,全力打造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擦亮临沂“光伏新城”城市名片,成为具有国内影响力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新高地。

(二)具体目标

——产业目标,打造一批行业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加快光伏先进企业引进,培育提升光伏产业竞争能力,以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等光伏产业集聚区为核心,打造10家具有较强技术研发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瞪羚企业,形成以光伏电池片、光伏玻璃、逆变器、辅材辅料、储能产业基地为代表的完整光伏产业链和配套产品规模化生产能力。

——技术目标,培育一批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和企业研发中心。以国家或行业先进性指标为标准,严格把关引进产业的技术水平,鼓励支持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推动企业提升产品性能指标和生产指标。到2025年,高水平培育一批企业级研发中心和实验平台,建成1家以上省重点实验室、省级创新中心。到2030年,全市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创新平台、重点实验室、创新中心达到5家,力争实现代表光伏前沿技术的产品规模化生产和商业化应用。

——应用目标,推广一批光储一体、光伏建筑、光伏交通、光伏农业等新型电力系统应用场景。坚持光伏发电技术创新、应用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统筹全市光伏应用开发资源,提高光伏消纳和存储能力,有序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发展,重点推进分布式发电应用,加大光伏建筑一体化、光伏交通融合等光伏应用方式的推广,加快构建适应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到2025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570万千瓦;到2030年,全市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到800万千瓦。

四、区域布局

结合全市区域发展战略总体布局,根据当前全市产业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和区位优势,打造“三核”支撑、“多点”发力的光伏总体空间布局。

“三核”支撑:以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等3个光伏产业聚集区为核心、辐射全市,构成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的核心空间。①兰山区光储一体化核心产业园区。兰山区以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和新型储能为重点,加快引进产业链中间环节,强化产业技术研发,着力打造光储一体化核心产业园区;②兰陵县光伏科技产业园区。兰陵县以光伏玻璃项目为引领,吸引上下游产业配套落户,打造光伏产业集聚园区;③河东区光伏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园区。河东区以延链补链强链为中心,加快引进上下游配套制造企业,形成以完整的光伏核心产业链为目标的光伏全产业园区。

“多点”发力:以高新区、沂河新区、费县、平邑、沂南、郯城、蒙阴、临港等县区高效光伏产品生产、光伏装备制造及光伏发电应用为带动、多点发力,实现优势互补、形成产业集聚,共同引领带动全市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各县区立足自身优势,在高纯石英砂制备、光伏电池等核心产业链、光伏逆变器、边框、支架等配套产业、高端光储装备制造、新型储能、光伏产品循环再利用、钙钛矿薄膜电池前沿产业等方面招引培育优秀项目落地,不断壮大产业发展规模。通过龙头引领产业链高度配套,上下游高度协作,逐步培育起临沂市具有竞争力和带动力的光伏产业集聚区,打造光伏产业发展生态圈。

第三章发展重点

将引进先进技术水平、高端智造的光伏头部企业为重点,加快培育发展光伏制造产业,通过支持技术创新、产业集聚、完善产业链,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光伏产业体系;有序统筹开发全市光伏资源,丰富光伏应用场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不断提高光伏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加快建立完善光伏产业配套相关服务体系支持政策,推动产业、创新、资金、人才“四链”深度融合。聚焦“三大”核心环节产业,完善“三大”重点配套产业,推进“三大”未来新型产业,拓展“三大”新型应用场景,构建“三大”产业服务体系,全面推动临沂光伏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聚焦“三大”核心环节产业

(一)硅材料产业

1、石英砂提纯应用

(1)市场前景。

硅材料是当前光伏产业的原料基础,原材料为石英砂。石英砂是石英经粉碎、筛选、酸洗、水洗、煅烧等工序制成的石英颗粒,为乳白色或无色半透明状。由于石英砂性能随纯度提升明显改善,故纯度是区分石英砂品质的重要参数,也是决定石英砂用途的主要依据,一般可分为普通石英砂和高纯石英砂。普通石英砂市场基本成熟、价格相对稳定,由于广泛应用于建材、玻璃等下游领域,产销体量庞大。高纯石英砂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是光伏上游原材料行业,也是激光光电、半导体、光学镀膜、航天、军工等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性材料。目前,我国仅实现了4N级以下石英砂的稳定供给,高端产品严重依赖进口,产销与价格波动明显,已成为我国高纯石英行业的一大瓶颈。2021年,我国高纯石英砂消费量约100万吨,单吨价格依据产品纯度、粒径由数千元至十余万元不等。其中,在光伏产业链中,高纯石英砂是硅料(硅锭、硅棒、硅片等)的主要原材料,也是生产光伏用石英制品(如石英坩埚、石英舟、石英管等)的重要材料,尤其是拉晶环节所需石英坩埚的内层石英砂现仍依赖进口,未来随着装机规模扩大,高纯石英砂成为紧缺资源。经测算分析,2022-2024年全球光伏用高纯石英砂需求分别为6.12万吨、10.22万吨、12.91万吨,复合增速为45.24%(同期光伏装机需求复合增速为39.88%)。

(2)发展思路。

临沂市普通石英砂资源丰富,依托沂南县、兰陵县等县区资源优势和目前已形成的石英砂提纯产业基础,大力发展石英砂提纯、光伏玻璃、石英坩埚(外层)等石英砂相关产业。重点支持通过研究高纯石英砂的合成、提纯等方式突破石英坩埚内层、高纯石英管等原料瓶颈,建立石英砂精深加工及其制品的生产基地。

(3)主攻方向。

依托临沂商贸物流优势,加快布局石英砂提纯项目,加快引进拥有高纯石英砂合成、提纯技术的企业和项目,以材料高端化、过程绿色化、生产智能化为发展方向,加快石英砂精深加工及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集聚。支持鼓励企业提升技术研发能力,突破高纯石英砂合成、提纯等产业化关键技术,发展石英制品用各类石英砂产品。

2、光伏玻璃

(1)市场前景。

光伏玻璃是应用在太阳能组件上的具有保护电池片和透光功能的特种玻璃,主要分为超白压延玻璃和超白浮法玻璃,两者的区别在于制作工艺和应用对象不同。随着光伏行业的迅速发展,市场需求进一步扩大,国内相关企业纷纷引入国外先进技术、大力投入研发、拓展产线,实现光伏玻璃国产化,光伏玻璃产量实现稳步增长。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光伏玻璃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未来发展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约为6.42亿万平方米,同比增长8.1%。预测2023年我国光伏玻璃产量将达7.11亿万平方米,2024年进一步达7.5亿万平方米。同时,光伏玻璃作为光伏组件重要组成部分,受运输成本限制,已成为影响光伏组件产能布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2)发展思路。

利用兰陵县、沂南县石英砂资源优势,以兰陵县为核心,充分发挥石英砂资源优势,推动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光伏玻璃企业聚集,不断扩大产业规模,打造山东省光伏玻璃生产基地。依托临沂物流及出口优势,积极扩大产品销售范围和出口市场份额。

(3)主攻方向。

大力发展光伏玻璃产业,加快兰陵县国华金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4×1200t/d太阳能光伏玻璃、德仕邦新型耐火材料有限公司年产2万吨太阳能光伏玻璃等项目落地,快速形成产能;支持国华金泰公司加强技术研发,重点研发高透光率玻璃、导电玻璃、超薄玻璃等新型产品。瞄准南玻、信义光能、彩虹新能源、福莱特等光伏玻璃头部企业,积极引进技术先进、能效高的先进光伏玻璃产能。

3、硅片

(1)市场前景。

硅料生产光伏硅片环节是我国产能和产量在国际上占比最高的环节,国际竞争优势明显。2021年底我国硅片产能约为407.2GW,占全球的98.1%,占据绝对领先地位。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装机终端市场的快速发展有效拉动了对产业上游包括硅片在内的原材料的需求,我国光伏硅片市场规模发展迅速。光伏硅片大体可以分为多晶硅片和单晶硅片。根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国内太阳能级硅片市场的单晶硅片渗透率由2017年的36.0%提升至2021年的94.5%,而多晶硅渗透率反之下降,单晶硅作为太阳能级硅片投资回报率大,竞争优势明显,预计未来单晶硅片的市场份额仍将成上升趋势。目前,光伏硅片环节技术向着大尺寸、薄片化的方向发展,生产技术向着单位硅锭/硅片出片率高、耗硅量少、切片电耗低的方向发展。随着硅片产线技术的升级换代,硅片环节产能扩张快速,新的产能和产线正处在建设当中。

(2)发展思路。

临沂市应依托自身物流商贸和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区位优势,借助全市太阳能电池产能扩张的时机,快速扩大硅片产能。到2030年,全市硅片产能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同时,加强硅片产业对熔铸、剖锭、多线切割及浆料废液回收利用等关键技术再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品质和生产工艺的环保水平。

(3)主攻方向。

加快已有签约硅片生产产线落地,加大对拥有先进生产技术的硅片制造企业招商引资力度,尤其加强代表硅片技术发展趋势的大尺寸、薄片化技术路线的产线引进,关注铸锭单晶等技术和产能发展趋势,适时引进相关产能。加大招引力度,重点引进高效率、低成本、大尺寸硅片生产技术和产线,提高成品率、减少硅料损耗、降低硅片厚度。尤其引进扩大N型硅片技术和产能。

(二)太阳能电池产业

1、市场前景

单、多晶硅片经过制绒、扩散、刻蚀、镀膜、烧结、测试等工艺制程得到电池片。单体太阳能电池片不能独立使用,需与若干电池进行串、并联,并严密封装成组件才可进行使用。光伏产业链快速发展的本质是技术驱动“降本提效”,高转换效率、低生产成本是电池片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晶硅电池片根据电池结构分为Al-BSF、PERC、TOPCon、异质结、IBC等,目前市场上以PERC电池片为主,市场占比超过90%。2022年PERC电池片平均量产效率为23.2%-23.5%,基于P型硅片的PERC电池即将达到极限转化效率。TOPCon电池片、异质结电池片平均量产效率均超过24%。由于PERC电池片转换效率提升空间有限,TOPCon、异质结电池成为量产化前景较好的光伏电池技术,随着生产成本降低和效率的提升,TOPCon电池片、异质结电池片市场份额将逐步提升,截止2022年底,TOPCon市占率已达到8.3%,而2021年仅2%,2023年有望快速发展。根据《中国光伏产业发展路线图(2021版)》预测,到2025年,TOPCon和异质结市场份额将超过35%。

薄膜太阳电池是指在玻璃或柔性基底上沉积若干层,构成PN结的半导体薄膜光伏器件,包括铜铟镓硒(CIGS)、碲化镉(Cdte)等。由于近年来,晶硅电池组件产业的快速发展,薄膜电池组件产业被推向边缘化,但随着BIPV产业的兴起,薄膜组件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2022年4月1日起,《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开始实施,要求“新建建筑应安装太阳能系统”。同时钙钛矿电池近几年发展迅速,其光电转换效率已经从3.8%提高到25.7%,钙钛矿与硅叠层电池研发效率已达到29.8%,若稳定性问题得到解决,将产生巨大的市场空间。

2、发展目标。

重视BIPV等产业机遇,以高转化率、高稳定性、柔性化为方向积极发展新型太阳能电池及组件。以兰山区、河东区、沂河新区等产业优势区域为重点,推动钙钛矿、薄膜等新型电池技术研发应用。结合BIPV发展趋势以及柔性化应用的需求,前瞻布局,引领新型电池产业创新升级,着力培育新型电池研发生产重点企业,打造国内外光伏研发创新高地。组织实施临沂市光伏产业未来产业孵化与加速计划,建设未来产业技术研究院和示范区,推进钙钛矿科技成果在临沂转化应用。加大新型薄膜电池、叠层电池、聚光电池等技术的跟踪、研发和引进力度,寻求国内外在新型电池技术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的企业落户临沂。建立电池技术研发测试平台,加强与国家级光伏技术研发、检测机构合作,创立本地电池技术测试服务公共平台、光伏电池技术创新中心、光伏电池技术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到2030年,全市太阳能电池片产能达到3000万千瓦以上,打造山东省太阳能电池产业基地。

3、主攻方向

加快推进曜灵、力诚、大明光福等太阳能电池项目建设,快速形成产能。借助光伏电池技术路线发展多样、电池片产业重构的有利时机,高起点、高标准引进新型高效电池片技术和制造企业,按照“产业聚集、优化布局”原则,在引进电池片制造业的同时,加大对配套辅材辅料产业的引进和建设,完善产业链。以曜灵“双碳”(光伏)研究院为重点,支持落地光伏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加大新型BIPV、钙钛矿叠层等新型太阳能技术研发。

(三)光伏组件产业

1、市场前景

光伏发电正在越来越多的国家成为最有竞争力的电源形式,预计未来全球光伏市场仍将保持高速增长。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2022-2025年,全球光伏年均新增装机将达到2.32~2.86亿千瓦。在巨大的市场推动下,对光伏制造终端产品光伏组件的需求也将大幅增加。目前,以晶硅技术为主的光伏组件是全球光伏发电产品供应的主要类型,现阶段技术发展主要聚焦在电池效率的持续提升、高效组件封装技术的优化以及硅片尺寸的增加等方面,尤其随着TOPCon电池片技术、异质结(HJT)电池片技术以及IBC电池片技术逐步投入产业化,组件转换效率也将进一步提升。

2、发展目标

以配套太阳能电池、硅片的产业链项目模式,落地一批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围绕新型电池组件技术,高标准、高质量引进先进光伏组件生产线,以半片、叠瓦、多主栅、无主栅、双面、大尺寸等先进组件技术为重点,布局基于N型TOPCon、HJT、IBC和钙钛矿技术的组件产线。强化建筑一体化组件(BIPV)产线招商引资,争取打造BIPV组件全国生产基地。支持无边框等新型组件产线建设。以临沂商城为重点,积极推动光伏组件对外贸易,扩大产品出口。到2030年,全市光伏组件产能达到5000万千瓦以上。

3、主攻方向

以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平邑县为重点,加快布局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加强已签约光伏组件项目保障,促进产线建设快速形成产能,打造新型高效光伏组件集群。坚持龙头带动,聚力引进亿晶光电、天合光能等光伏组件头部企业,建成一批成长性高、创新活力足、经济效益好的重点项目。

二、完善“三大”重点配套产业

(一)以逆变器为代表的平衡部件产业

1、市场前景

平衡部件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设备,主要包括逆变器、控制器、跟踪系统等。其中,逆变器是光伏系统的核心部件,虽只占系统总成本8%-10%,却直接影响发电效率、运行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在整个光伏发电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业内一般将逆变器分为集中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等,其中集中式逆变器、集散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主要用于地面光伏电站,组串式逆变器、微型逆变器等主要用于工商业屋顶、住宅型屋顶等分布式光伏电站。光伏逆变器的原材料和元器件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MOSFET和IGBT为核心,但是此部分产品技术门槛高,现阶段仍以海外企业供应为主,因此也是我国光伏产业发展的卡脖子环节。受应用场景变化、技术进步等多种因素影响,未来不同类型逆变器市场占比不确定性较大。未来逆变器技术将向着单机额定功率提高、功率密度提升的方向发展。另外,跟踪系统、控制器等平衡部件将向着更加智能化、更高可靠性的方向发展。除了新增市场外,光伏组件的寿命一般是在25年,而早期的逆变器作为电气设备,其使用寿命只有10-15年,存在替换市场。欧洲光伏市场起步早,逆变器替换市场已经开启,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在EMEA地区市场需求占比超过70%,预计中国、美国、印度逆变器替换市场需求也将陆续开启。假设光伏逆变器生命周期为10年,2011-2016年安装的光伏逆变器将在2021-2026年更新,预计国内光伏逆变器行业在新增市场和存量市场替换的推动下,整体规模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并于2026年达到200亿元人民币。

2、发展思路

以高新区软磁产业为重点,结合临沂分布式光伏应用基础,重点引进组串式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生产企业,同时整合优化当地电气装备及部件生产产业,引导发展高低压变压器、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智能配电监控系统、智能通讯系统、连接器、传感器等光伏系统配套产业。大力引进发展拥有IGBT、MOSFET等功率半导体器件及核心元器件技术的企业,支持技术产业化和国产化。加快先进微型逆变器技术引进和产线建设,积极布局引进微电网技术和相关产线,布局培育控制器、太阳跟踪器、电站监控系统等生产企业。

3、主攻方向

利用光伏应用优势,加快中节能光伏逆变器项目落地,补齐光伏产业链短板。支持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高新区积极对接阳光电源、华为、古瑞瓦特、锦浪科技等头部企业,依托现有光伏产业项目,大力招引逆变器等平衡部件项目。

(二)光伏配件辅料产业

1、市场前景

光伏配件辅料主要包括金刚线、浆料、胶膜、背板、边框、接线盒、焊带、硅胶、支架等。光伏支架、金刚线、浆料、胶膜、背板、边框等是光伏生产中重要的配件和辅料。随着硅材料产能与技术不断提升,辅材在光伏组件中成本占比不断增大。未来预计辅材占总成本比例或将达到40%。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组件环节辅材辅料环节的重要性凸显,使用合理的辅材与对应的电池技术搭配成为组件环节降本增效的主要方式。降本方面:共挤型胶膜、超薄玻璃、涂覆型背板等材料均可在组件产品可靠性不降低的情况下降低生产成本。增效方面:如白色EVA、圆形/三角型焊带等材料,可提升组件功率3~5瓦。未来随着N型电池技术的发展,其他环节对辅材辅料的需求也将日益凸显,切片环节则随着N型电池发展,大尺寸薄片化趋势明显,而金刚线因线径下降空间有限且材料寿命影响,钨丝线则因可更细和更高寿命的特点有望代替金刚线成为切片主材;再如电池环节国产浆料用银粉、银铜混合浆料以及低铟/不含铟靶材等材料市场前景均十分广阔。光伏支架是光伏系统安装的重要产品,其稳定性与否是影响光伏系统寿命长短和发电效益的关键因素。未来随着光伏发电市场化改革的推进,将促进光伏电站精细化管理,跟踪式支架和新型材料支架将得到快速发展。

2、发展思路

发挥电池、组件先进产能聚集效应,大力推动光伏胶膜、光伏背板、组件边框、接线盒、焊带、连接器等辅料产能落地,补齐光伏浆料、导电胶、密封胶等高技术门槛材料环节,提升辅材辅料本地化供给比例,进一步完善产业链配套环境,打造光伏辅材辅料产业配套基地。重点推进N型电池浆料技术(含银包铜、电镀技术等)、靶材技术等的产线引进。

3、主攻方向

依托临港区钢铁产能,推进光伏支架材料研发生产。以河东区、临港区为重点,逐步扩大光伏支架产能。加快曜灵银粉银浆项目落地,支持加快新型浆料研发。加快胶膜、金刚线等辅料项目招引,形成上下游完整配套。

三、推进“三大”未来新型产业

(一)新型储能产业

1、市场前景

随着新能源不断高比例接入,为保持电网稳定性,储能重要性凸显。储能既可以构建小型分布式电网成为电网的优选补充方案又可以组成虚拟电厂,通过综合调度、控制管理,增加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国家已出台相关政策以推动储能产业的发展。2021年8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号)指出,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15%配建调峰能力,按照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2020年至今,已有31个省市出台储能配置政策。截止2023年6月底,我国投运的电力储能累计装机规模70.2GW(包括抽水蓄能、熔融盐储热、新型储能),同比增长44%。其中,新型储能项目数量(含规划、建设中和运行项目)850个,是2022年同期的2倍多,新增投运规模8.0GW/16.7GWh,超过去年新增规模水平(7.3GW/15.9GWh)。

2、发展思路

把握新型储能发展窗口机遇期,紧盯锂电池、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赛道,坚持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储能同步推进,快速做大产业体量,把新型储能打造成临沂市储能产业发展的城市品牌。建设电化学储能电池关键材料研发、测试、应用验证和分析平台,推动关键材料、单元、模块、系统中短板技术攻关。

3、主攻方向

以兰山区、郯城县、沂河新区等县区为重点,以“延链补链强链”为目标,以储能电池正负极材料、电解液溶剂等产业为基础,加快引进电芯制造、系统集成等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发展用于储能的磷酸铁锂电池、液流电池、钛酸锂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化学储能制造业,科学合理选择大容量、高效率、长时间、经济可行的不同技术路线,打造电化学储能制造全产业链。

(二)光伏产品循环再利用产业

1、市场前景

光伏产品回收和循环利用是光伏产业链最后一环。我国是光伏市场大国,新增和累计装机量均连续多年保持全球第一。但当光伏电站运行期满后,废弃的光伏组件就将产生相应固废。若以光伏组件20年寿命计算退役期,则到2031年左右,我国才开始有规模组件报废量,且报废量也不高。但考虑早期分布式电站技术成熟度低、产品功率、效率低等原因,很可能面临提早更换以满足经济性的情况,因此光伏组件大规模退役期可能大幅提前。国际能源机构预测,全球光伏组件回收量将在2030年达到800万吨左右,迎来回收大潮。2050年,全球光伏组件回收量将会进一步提升至近8000万吨。其中,我国光伏组件回收量将在2030年达到150万吨,在2050年达到约2000万吨。

我国及全球光伏产品回收产业市场潜力大,目前全球回收技术和商业模式都处起步阶段,存在着回收难度大、运输成本高、处理技术不成熟、回收机制与标准制度缺乏等多方面的问题和挑战。未来,绿色标识有可能成为光伏产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而回收和循环利用环节是绿色制造、绿色标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光伏产品的回收与无害化处理,成为具有发展潜力需要提前布局的光伏产业链重要一环。

2、发展思路

抓住光伏产品回收再处理产业发展初期的机遇,提前谋划布局光伏组件、光伏平衡部件等回收循环利用产业。大力支持易拆解新型结构光伏组件产业的引进和培育。借助临沂物流优势,力争将临沂建设成光伏产品回收循环再利用的集散地。

3、主攻方向

以兰山区、兰陵县、河东区等光伏(电池)组件产业优势区域为重点,推动光伏组件回收产业发展。制定完善且具备实操性的光伏组件回收产业政策体系,明确把光伏组件回收纳入到环保回收管控范围,对于采用环保方法回收处理的公司给予一定的激励政策。依托光伏电池、组件、玻璃、储能电池等集聚发展优势,系统谋划,提前布局,积极引进具有光伏组件胶膜拆解、电池片或硅片完整回收、高价值金属高纯度低成本环保回收再利用相关先进技术的企业和科研团队,支持光伏组件龙头企业、专业组件回收企业、行业协会等,共同建设组件回收产业创新中心,加强废弃组件回收及无害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在物理拆解、回收、再利用等环节,形成绿色环保闭环回收流程,培育孵化相关产业,打造光伏产品回收处理“专精特新”企业,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光伏产业循环产业链条。

(三)智能光伏产业

1、市场前景

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电子信息制造业2023-2024年稳增长行动方案》,提出深入实施《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推动“智能光伏+储能”在工业、农业、建筑、交通及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创新应用,发布第四批智能光伏试点示范名单。到2025年,光伏行业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产业技术创新取得突破。新型高效太阳能电池量产化转换效率显著提升,形成完善的硅料、硅片、装备、材料、器件等配套能力。智能光伏产业生态体系建设基本完成,与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水平逐步深化。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取得明显进展,智能光伏产品供应能力增强。支撑新型电力系统能力显著增强,智能光伏特色应用领域大幅拓展。智能光伏发电系统建设卓有成效,适应电网性能不断增强。在绿色工业、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绿色农业、乡村振兴及其它新型领域应用规模逐步扩大,形成稳定的商业运营模式,有效满足多场景大规模应用需求。

2、发展思路

光伏制造方面。围绕光伏制造企业,开展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鼓励现有光伏企业开展智能化升级改造,提升上下料、导片插片、串焊、装框、灌胶、包装等生产环节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提高产品质量。鼓励光伏制造企业主动加强重大装备智能化,积极应用丝网印刷机、层压机、焊接机、电致发光测试仪等智能化装备。鼓励研发生产具有自动控制、实时监测等功能的智能光伏组件产品,不断提升科技水平。

光伏应用方面。充分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支持智能清扫、智能跟踪、智能监控等新技术研发和应用。建设智慧电网,重点开发智能光伏发电管理系统,实现信息采集分析、远程监控调度、智能检测诊断、故障报警处理等一体化智能管理,

3、主攻方向

支持兰山、兰陵、河东光伏产业园开展智能化制造试点。遴选一批传统光伏电站开展智能运维示范建设,鼓励新建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智能管理平台,依托市供电公司市能源智能管理系统,推动全市光伏应用智能化、信息化,打造具有临沂特色的智慧光伏生产运维体系。

四、拓展“三大”新型应用场景

临沂市是山东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市,充分发挥太阳能资源良好、场景丰富的特点,坚持“分布为主、集散并举”,加快光伏开发应用。积极开展集中式光伏项目建设。综合考虑区域规划、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电网接入、市场消纳、房屋资源等条件,科学规划开发时序,合理布局光伏示范重点项目,推动光伏发电与农业、养殖业、矿业、林业等融合发展。利用荒山荒坡、建设用地、设施农业地、园地等,建设一批“农光互补”“牧光互补”“林光互补”等光伏复合利用项目,在保障农林正常生产的情况下提高农民收益。加快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将分布式光伏规模化作为临沂光伏发展的重点方向,开展整县、整乡、整村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打造一批具有沂蒙特色的光伏应用样板。重点在各类工业园区、党政机关等公共建筑屋顶整体规模化推进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建设,鼓励居民社区、家庭和个人发展户用光伏系统,支持农居连片进行光伏发电应用开发改造,推动光伏发电入社区、进家庭。

同时,加快光伏发电应用创新。重点推动光伏发电与建筑、交通物流、工业等多种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光伏与新型储能、氢能、充换电等相结合,探索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源网荷储”一体化、“光伏+”等新型应用场景,推动光伏发电就近就地消纳,不断拓展光伏应用新空间。

1、大力推动光伏与建筑一体化(BIPV)

推动太阳能与建筑深度融合发展,建立光伏行业和建筑业有效合作机制,完善光伏建筑一体化应用技术体系。积极推广新建建筑、既有建筑节能改造中光伏建筑一体化产品应用,将光伏建筑一体化作为建筑节能重要内容。以光伏替代棚顶、幕墙、玻璃等建筑材料,推动装配式建筑、新型建筑等与光伏建筑一体化有机结合,促进低碳绿色建筑发展。以曜灵新能源厂房BIPV为试点,在新建交通枢纽、会展中心、文化场馆、中央商务区、工业园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等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示范。

2、加快“源网荷储”一体化示范

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与储能、微电网等融合发展,围绕光储充一体化、光氢一体化,建立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园区、绿色物流、绿色村居。推动光储充一体化应用示范。鼓励光伏发电合理配置储能系统,加大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新型储能技术应用与推广,实现多能互补,提高消纳能力。在条件适宜地区,开展集光伏发电、储能、直流配电、柔性用电于一体的“光储直柔”建筑试点。稳步开展光氢一体化示范。有效整合光伏发电资源,合理布局光伏发电制氢项目,以中能建光伏制氢、氢装上阵氢能物流等项目为试点,积极推动光伏制氢项目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光伏制氢与交通物流融合发展。以临沭为重点,支持金沂蒙、史丹利等化工企业,探索开展光伏制氢在合成氨、甲醇等工业领域替代化石能源的应用技术试点。依托临港精钢基地,积极推进绿氢在氢冶金领域的应用,促进传统高耗能行业低碳绿色发展。完善“源网荷储”综合优化配置方案。加强充电桩、储能、光伏电站的系统集成与相互融合,提高系统平衡能力。运用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

3、全面推广“光伏+”综合应用

持续推进全市集中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大力促进光伏发电与建筑、农业、养殖业、矿业、工业等领域的融合发展,同时,探索光伏发电与交通、生态旅游、数据中心、清洁取暖等方面的协同建设,创新发展模式,创建发展新业态。光伏+交通。重点利用铁路边坡、高速公路、主干渠道、园区道路和农村道路两侧空闲土地资源,推广“光伏廊道”行动。光伏+生态旅游。全面推进光伏发电与生态环保、文化旅游相结合,利用停车场、游客中心等设施建设光伏电站,实现景区能源绿色化。光伏+通讯。鼓励5G基站、数据中心等高电耗基础设施开发光伏发电项目,打造绿色数据中心。光伏+清洁取暖。重点在农村地区推进光伏与风电、生物质能、地热能、空气能等配合开发利用,实施清洁取暖示范,助力大气污染治理。

五、构建“三大”产业服务体系

发挥政府引导性作用,强化科技、人才、资金有效支撑,推动创新、人才、资金“三链”与光伏产业深度融合,加快推动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构建技术创新体系

围绕产业链布局创新链,坚持技术赢人,加快推进技术中心、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光伏产业研发平台建设。

1、建设公共研发平台。

依托临沂大学碳中和研究院,以刘焕明院士团队为核心,集合材料学院、资源环境学院、机械车辆学院等多个学科带头人团队,打造临沂市光伏技术研发平台,开展钙钛矿叠层、BIPV(光伏建筑一体化)、锂离子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光伏、储能新型技术研发。

2、建设企业研发平台。

支持曜灵新能源(光伏)研究院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会同临沂大学碳中和研究院开展光伏技术研发,申报省级科技创新中心和制造业创新中心。鼓励国华金泰、力诚新能源设立市级技术研发平台,开展新型光伏玻璃、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技术研发。

3、建设光伏检测平台。

依托市检验检测中心建设光伏产品质量检测平台,积极争取国家实验室认可,全面加强光伏产品质量检测,提升临沂市光伏产品质量。

(二)构建高层次人才体系

1、大力引才。

针对光伏产业智力密集、技术密集的特点,依托市新能源协会,建立临沂市光伏产业高端智库,多渠道集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带编引才。探索“人才编制在高校、创新创业在企业”的高端产业人才引进模式,继续引进院士团队,助力临沂市光伏产业创新发展。飞地引才。以曜灵、纬景等企业为依托,在珠海、上海等地设立科创飞地,聘请院士及团队根据临沂市光伏发展需求开展异地技术研发;开展“光伏人才沂蒙行”等活动,积极对接临沂籍光伏人才,引导为家乡光伏产业发展出谋划策。高管引才。聘请有资源、有能力的新能源领域的知名企业家为临沂市“新能源双招双引大使”,充分发挥企业家以商招商、以商揽才的作用。

2、全力育才。

将产教融合作为促进光伏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面向光伏产业发展需求,全面推行校企协同、合作育人,促进供需对接和流程再造,构建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技能人才方面。支持临沂市重点光伏企业与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合作开设光伏定向培训班,设立企业学院,参与学校专业规划、教材开发、教学设计、课程设置、实习实训,推行面向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任务式培养模式。临沂科技职业学院开设光伏相关专业,2024年秋季招生,培养电气工程师、光伏运维工程师、结构工程师、机电一体化、数控技术、机械制造、硅酸盐、无机非金属、焊机电焊等领域专业人才。专业人才方面。临沂大学与光伏骨干企业构建紧密协同的创新生态系统,集聚更多光伏人才资源,牵引推动光伏产业迭代升级。加强碳中和学院建设,开设光伏产业相关专业,力争本科专业由2个逐步扩大到6个。以刘焕明院士团队为核心,积极申请设立光伏研究生专业,培养光伏产业高级人才。

(三)构建基金保障体系

实施“国资领投”,以市城投集团致同资本为基金管理人,联合市属国企、市县引导基金、社会资本,设立20亿元“双碳”产业引导母基金,继续推动产业基金扩大到50亿元,从“双碳”产业引导母基金中设立5亿元天使基金重点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积极推进与鲁信创投、华能景顺、上海胜帮基金等合作,与上海善达基金合作设立子基金。以资本为纽带、以股权为入口,积极投资光伏上市企业,推动光伏企业返投临沂。发挥资本在订单导入、供应链支持、上市等方面作用,吸引光伏上下游企业落地。引进国内优质的基金管理人在临沂设立子基金,逐步设立种子、天使、VC等各类基金。

第四章环境影响评价

一、规划实施的环境影响分析

规划明确的光伏电池片、组件及设备材料等配套项目实施过程中,对环境可能存在的影响如下:

(一)对水环境的影响。

电池片、组件、胶膜等项目生产制造可能产生的污水包括硝酸废水、氟废水、碱废水、回用系统浓水等。生产废水在各项目自设的废水处理装置处理达到相应标准后,进入市政污水管网,对周边水环境影响较小。

(二)对空气环境的影响。

电池片、组件等生产项目可能存在的大气污染因素有粉尘、氟化物、氯化氢、氮氧化物、氨气、非甲烷总烃等。生产废气经过废气处理设施处理,能满足相应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不会改变项目地环境状况。

(三)对声环境的影响。

光伏电池片、组件等生产加工设备一般位于专用厂房内,声级较小,产噪设备主要为空压机、真空泵、风机、水泵等动力设备。经过优化设备选用、合理位置布局以及相应的隔声、减振等降噪措施后,项目厂界噪声可以达到有关噪声排放标准。

(四)固体废物环境影响。

光伏产品制造的固体废物,包括缺陷电池片、辅材裁剪边角料、缺陷电池组件、废导热油、废拆包材料、氟化钙污泥、生化污泥、含银污泥等。固体废物分别交由专业废物处理单位统一处理,或交由原供货商回收,不会对周边环境造成较大影响,不会改变项目地环境状况。

二、规划实施的环境保护措施

光伏产业相关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节能管理等法律法规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相关产业规划及布局要求,符合当地环境功能区划和环境保护规划等相关规划要求。

在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及规划确定或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的基本农田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脆弱区等法律、法规规定禁止建设工业企业的区域不得建设光伏制造项目。

(一)产品加工制造。

具体项目实施中,生产规模和工艺技术、资源综合利用及能耗、环境保护和污染物排放均须满足《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1年本)》、《晶体硅光伏组件回收再利用通用技术要求》(TCPIA0002-2017)、《光伏产品环境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分类分级》(NB/T42130-2017)、《光伏组件环境试验要求通则》(NB/T42131-2017)、《电池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30484-2013)等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具备与产业相配套的危险废物、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

(二)污染物排放。

在污染物排放上,光伏产业要严格落实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做好“三废”防治和噪声控制,避免引起环境风险和污染。废水排放要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相关要求。废气排放要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相关要求。固体废物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相关要求管理和处置,一般工业固废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和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20),危险废物贮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不能自行利用处置的委托有资质单位处理处置。噪声要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要求,光伏产业项目营运期要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的相关要求,施工期应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的相关要求。

第五章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统筹规划实施

成立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有关部门、县区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临沂市光伏产业工作专班,负责全面谋划、统筹协调推进全市光伏产业发展,加快光伏项目招引和建设,建立健全光伏产业链条,提升临沂市光伏创新发展能力;加快光伏开发应用,深化光伏领域“放管服”改革,加强财税金融支持,构建绿色电力供给消纳体系,推进光伏产业高质量发展。市发展改革委负责制定全市光伏产业发展规划,谋划推进光伏项目建设,统筹加快光伏产业发展;市教育局负责加强光伏领域人才培养,配合做好教育机构光伏推广应用,指导建设绿色校园;市科技局负责加大光伏创新平台培育力度,加强光伏领域科技创新,强化关键技术、新材料、新产品攻关和核心零部件、设备研发,组织光伏产业发展论坛;市工业和信息化局负责提升临沂市光伏产业装备制造能力,建立健全光伏产业链条,打造全省标志性产业链;推进光伏与电子信息技术融合发展;市财政局负责配合相关部门争取上级政策和资金,支持光伏产业发展;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负责加强光伏项目用地保障,把全市光伏发展专项规划统筹到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中;市生态环境局负责科学评价光伏项目生态环境影响和效益,指导具有生态保护和修复效益的光伏项目布局和建设;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推进建筑领域光伏应用,推广光伏与建筑一体化;市商务局负责指导光伏企业加强对外合作、探索开展出口业务,配合做好光伏产业展会服务工作;市国资委负责指导所监管市属企业积极参与光伏产业发展;市行政审批服务局负责光伏相关领域市场准入、投资建设等行政审批服务要素保障工作;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发挥质量、标准、品牌作用,指导光伏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市地方金融监管局负责指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项目的绿色金融信贷支持;临沂商城管委会负责建立光伏专业市场,组织举办光伏会展活动,推进光伏产品销售;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负责招商引资的协调、服务光伏项目和装备制造企业;临沂供电公司负责加强电力设施建设,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和灵活性,提高配电网接纳光伏电力的能力,保障光伏项目并网。各县区负责具体推进光伏项目落地和产业发展。

二、落实激励政策,加快产业发展

更好发挥政府引导作用,聚焦光伏产业发展“人地钱”需求,加强政策激励。人才方面,结合临沂市“1+N”人才政策,对落户临沂市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发放补贴津贴,对光伏企业引进的高水平职业经理人、技术负责人等给予一定薪资补助;对光伏关键技术研发、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给予财政奖励,对高层次科研团队给予经费支持。土地方面,符合条件的光伏项目可统筹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光伏发电项目用地涉及使用建设用地的,可依照土地征收规定办理土地征收手续;光伏方阵用地允许以租赁等方式取得。对创新孵化光伏制造项目可以免费提供经营场所;鼓励县区采取厂房代建等政策措施,助力企业“轻装快跑”。资金方面,支持光伏总部企业落地和开展股权融资,对上市光伏企业财政支持,支持光伏项目纳入绿色金融证券项目库,对关键设备采购给予补贴支持,对租赁厂房、购置标准厂房给予补贴。对引进或培育的牵引性光伏项目,土地供应、能源保障、财税分成等政策实行“一事一议”。

三、壮大产业联盟,优化产业配置

全市30余家光伏制造、建设运维、技术研发、综合服务等企业和机构联合成立了临沂市光伏产业联盟。下一步,利用市新能源协会平台资源,不断吸纳更多光伏行业企业进入联盟,整合产业资源,推进企业合作,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本地上下游产品供应链,联合本市企业共同应对市场波动和外部冲击,积极开拓国内和海外市场,形成产业发展凝聚力。倡导联盟企业行业自律,在光伏开发运维方面主动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抵制行业乱象,优选高品质光伏组件,严格执行光伏建设标准,定期开展检测和维护,确保稳定运行和电站安全,切实保护群众利益。

四、用好“双碳”基金,拓宽融资渠道

充分发挥致同“双碳”基金的作用,专项用于新能源及光伏产业。按市场化方式对产品研发、公共技术平台建设、人才引进和培训等进行资金支持,培育有竞争力、有发展后劲的光伏产业发展集群。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光伏产业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开展项目融资、股权融资、小额贷款、碳交易和知识产权质押等新型投融资服务。建立政府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协调机制,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合作平台。支持探索光伏产业科技保险和知识产权证券化。推动相关机构发行光伏创业投资基金类债券、双创债务融资工具、双创金融债券和创新创业公司债等。支持光伏项目运营模式创新,促进投资多元化。推动光伏产业产品保险、电站保险等新型保险产品的推广和应用,降低项目投资风险。

五、加强质量管理,超前指导服务

加强产业引进技术把关、风险评估等工作,以市场化手段为主、行政化手段为辅,结合激励性和约束性手段,保障光伏产业发展建设。建立光伏工业园区、高科技园区等的光伏产业重大项目建档跟踪机制,实时跟进评估光伏产业项目进展,掌握光伏产业项目动态,不断优化光伏产业项目,推动光伏产业链健康有序发展。建立光伏产业项目风险管控机制,对光伏创新技术科技成果转化、前沿技术产业化、技术路线不明朗等产线投资建设项目,以不影响光伏产业建设大方向为原则,制定风险应对方案和处置措施。修订完善《临沂市分布式光伏管理办法》,规范分布式光伏开发运维市场,提高产业准入门槛,保障分布式光伏电站选用光伏产品质量和工程建设安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六、组织举办展会,打造城市品牌

充分发挥会展对光伏产业开拓市场、活跃贸易、打造品牌的作用,加快探索“综合展+专题展+区域展”发展路径,打造“光耀沂蒙”品牌。举办中国(临沂)光伏产业博览会。积极对接省新能源产业协会、省太阳能行业协会,每年举办一次中国临沂光伏产业博览会。博览会以展示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成果、推进项目招引洽谈、提升临沂市产业影响力为目标,采取产品展销、项目对接、产业研讨等形式,凝聚发展共识,加快产业发展。展会期间同步举办“光耀沂蒙”光伏产业发展论坛。举办若干专题展会。依托中国(临沂)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大会,采取分会场、分论坛的形式设立光伏发展论坛和光伏产业推介活动。自2024年起,在临商大会、临沂商博会、资本交易大会等专业展会中设立光伏板块,扩大对接范围。积极参加外地展会。支持市新能源协会以“光耀沂蒙”为光伏区域品牌,集合全市光伏企业组团参加全国有影响力的光伏,扩大临沂光伏知名度、美誉度。

七、加大宣传力度,营造浓郁氛围

全面加强临沂光伏产业的宣传和推介,增强临沂市在光伏领域内的声量,营造大力支持光伏产业发展的城市形象,打响临沂市“光伏新城”城市产业名片。一是加强媒体合作。与国家、省级主流媒体、知名平台开展合作,充分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把临沂市的产业优势、发展成效宣传出去。二是发挥人才声量。充分发挥高端人才在光伏行业内的影响力和声量优势,积极邀请为临沂光伏产业代言宣传,提升临沂市产业影响力。三是营造发展氛围。利用城市宣传栏、广告栏大力宣传临沂市光伏产业品牌,积极在市级各新闻媒体上宣传临沂市光伏产业发展成效,依托市新能源协会、各光伏企业定期开展光伏品牌宣传推介活动,营造浓厚的光伏产业发展氛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