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比亚迪季销量首超特斯拉 四个新能源汽车大省做了什么?

   2024-01-29 环球零碳张千惠28780
核心提示:中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跟地方大力推动和支持密不可分。

最近汽车行业有一条新闻被广泛报道:比亚迪2023年全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超过302万辆,刷新了中国汽车市场销售记录。而在最新销量数据出炉的背后,众多国际媒体则更多把关注点放在了头部企业销量排名的里程碑式换位上:2023年第四季度,比亚迪纯电动乘用车的全球销量首次超过了特斯拉,跃居全球首位。

近年,中国汽车产业正在新能源赛道突飞猛进,除涌现了如比亚迪、宁德时代等电动汽车及其供应链领域的全球头部企业外,中国也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和出口地之一。2023年全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完成958.7万辆和949.5万辆,同比增长35.8%和37.9%;实现新能源汽车出口120.3万辆,同比增长77.6%。

在中国新能源汽车取得全球性影响力的同时,产业面临的不确定性及风险也在逐渐涌现。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欧盟关键原材料法案、电池及废电池法案等将深刻影响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及关键车企及供应链企业的企业战略布局甚至是出口表现,机遇与挑战并存。只有增强产业的国际综合竞争力,才能在全球绿色产业竞争的浪潮中不断壮大发展。

中国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跟地方大力推动和支持密不可分。特别是广东、浙江、安徽、江苏四个大省,抢占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先机。

2023年前11个月,浙江、江苏、广东、安徽四个东部沿海重点省份的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比重近五成。本观察文章将梳理回顾“双碳”目标下,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重点省份的路径与策略,分析评估江浙皖粤在产业目标设置、补贴政策、公共充电桩等配套基础设施以及增强国际竞争力方面的政策和实施成效,以更好理解支撑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取得全球性突破背后的中央及地方政策体系,并尝试识别不同省份的发展策略异同及其未来的改善方向。

01 年产量目标:广东、江苏提前完成,浙江自主加码

回顾中国新能源汽车近十年的发展历程,国务院于2012年发布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的通知》中将“产业化、经济性、技术水平、配套能力、管理制度”五项内容作为发展的主要目标,这一阶段,中央各有关部门先后推出了近60项支持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各地方政府结合自身实际出台了500多项配套政策。而进入“十四五”,国务院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则将发展目标进一步深化到“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深化开放合作”五点。基于国家发展规划,各重点省份也依托于本省和本区优势,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

在年产量目标的设置和完成情况方面,绿色和平根据公开数据梳理发现,江浙皖粤四省中,目标设定较低的江苏(50万)、广东(60万)已提前完成其2025年年产量目标,而将2025年年产量目标定为120万辆的浙江和安徽则还在努力达成目标。截至2023年第三季度,广东实现新能源汽车产量177.17万辆,以28%的产量占比贡献领跑全国,产量目标完成率[每省2023年前三季度产量与该省最新2025年产量目标之间的对比]接近300%,而浙江、安徽则分别实现了产量目标的34.8%和50.5%。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浙江省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十四五”规划中制定了“十四五”产量60万辆的目标后,又在2023年出台的《浙江省加快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中将2025年产量目标更新至120万辆,体现其加速发展新能源产业的雄心。而广东省已大幅超额完成的该省年产量目标,虽然未有更新,其下辖的深圳自发提出了更具雄心的目标。该市2023年发布的《深圳市加快打造“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深圳全市新能源汽车年产量将超过200万辆。

02 配套基础设施:广东、安徽公共车桩比优于全国,浙江需进一步发力

充换电站是新能源汽车重要的补能设施,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提升,充换电设施匹配不足、分布不均、运维不够规范等配套基础设施协同发展问题凸显。聚焦到江浙皖粤四省,施行新能源汽车产业“十四五”规划以来,各省陆续跟进了涵盖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设施运营规划、电动汽车充换电场景下的分时电价政策等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运营管理政策。

充换电设施发展规划方面,相较于私人充电桩的排他使用,公共充电桩因其普遍性、可及性,成为影响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央层面也相应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的行动文件及相关实施细则,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6月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构建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力争到2030年基本建成覆盖广泛、规模适度、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高质量充电基础设施体系。

单从公共充电桩保有量数据来看,截至2023年12月,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前三的省份分别为广东省(56.3万台)、浙江省(22.4万台)、江苏省(21.8万台),而安徽省(12.2万台)则位居第八位。四省累计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占全国比例达到41.3%,其中,广东一省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就占到全国的20.6%。目标完成情况方面,广东、安徽和浙江均已完成了各自到2025年的公共充电桩目标数量。

但从电动汽车与充电桩基础设施协同发展的角度来看,受充电桩场地运维、区域电网容量冲击及限制、用电安全、数据资源及盈利模式等因素制约,公共领域的充电桩保有量仍旧存在较大缺口。绿色和平根据公开数据梳理显示,截至2023年6月,中国纯电动车车桩比为2.4:1,若只考虑公共充电桩车桩比,则仅为7.5:1。江浙皖粤四省中,安徽省、广东省公共车桩比分别为3.9:1和3.2:1,优于全国水平。而浙江省的公共车桩比(8.3:1)目前还落后于全国水平,仍需结合快速增长的纯电动汽车渗透率配套建设相应的公共充电桩。

此外,虽然车桩比是评估新能源汽车技术设施完备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有专家指出,还应通过车功率比、找桩时长、利用率等指标来综合评估相关基础设施协同情况。未来,地方相关部门需要以综合多元指标动态评估与规划基础设施,积极统筹协调多元主体协同“进场”,共同解决充电桩场地规划与布局、运营效率、区域电网容量冲击及限制、用电安全、数据资源及盈利模式等问题。

03 补贴政策:“国补”退场后,“地补”积极跟进

消费支持层面,过去十余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经历了从国家财政主导支持到社会市场灵活运作的转变。自2009年起,全国范围内以“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开启了新能源汽车购置税补贴政策时期,明确了中央财政及地方财政均要安排一定资金,对十个试点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的部分环节给予补贴。随后相关补贴政策由“公共领域推广”扩展到“个人购买及租赁”,从“购车补贴”到“充电设施、电池回收等环节的补贴”。在国家购置补贴、传统燃油车燃料昂贵等因素的激励下,从2009年到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从5294辆增长到688.7万辆。

2021年12月31日,财政部等四部委联合发文,明确“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于2022年12月31日终止,之后上牌的车辆不再给予补贴”,由此终结了长达十三年国家财政支持购置新能源汽车的补贴政策。

虽然“国补”退出了历史舞台,国家层面仍旧延续了免征新能源汽车购置税政策,并通过出台信贷支持、消费券发放等支持性政策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与此同时,地方积极跟进,2023年,各省级政府和车企积极推出地方性消费补贴政策刺激新能源汽车消费,市级则多为在省级指导原则和政策框架之下因地制宜地出台细化措施进一步激励新能源汽车消费。

各地“地补”政策方向和策略有所不同:有普惠的直接消费刺激措施,例如浙江杭州滨江区、广东省珠海市高新区给予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直接减免补贴;有针对一部分群体的置换补贴,例如广东省深圳市、安徽省合肥市对符合条件的报废旧车并购置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给予一定补贴;还有联合金融平台提振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例如江苏省无锡市为符合条件的个人消费者发放消费券,江苏省常州市推出了新能源汽车专项贷款等创新产品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

04 新能源汽车“走出去”:重点省份仍需综合规划提升国际竞争力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而随着中国产业竞争力的增强,汽车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的闪亮名片。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持续攀升,有预测显示,依据2023年中国汽车产业出口的数据表现,2023年中国将首次成为全球年度第一大汽车出口国。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占汽车出口总量比24.5%,且出口量同比增长77.6%,高于传统燃料汽车的出口同比增速,成为汽车出口增量中不容小觑的推动力量。在江浙皖粤四省中,浙江新能源汽车出口表现最为亮眼。该省2022年新能源汽车出口数量为8万辆,占全国出口数量的17.2%。

随着新能源汽车作为外贸“新三样”对海外市场的出口以及更多中国新能源汽车及其供应链企业的出海,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代表的新能源供应体系逐步发展成一条新的国际赛道。通过梳理江浙皖粤四省的新能源政汽车相关政策可以看到,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地方政府提升本地国际竞争力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四省均已在其“十四五”规划文件中提及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及对外开放的重要性,提出要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企业。各省在政策文件中对国际竞争力的表述也有所侧重:安徽省和浙江省在提及培育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整车企业之余,亦提及发展有全球竞争力的关键配套和零部件企业,积极融入全球价值链体系。浙江省和广东省则选择致力于加快“关键技术研发”等关键环节,促进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高端。江苏省、浙江省、广东省均提及提升国内、国际标准制定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以及打造国际竞争力品牌。

虽然新能源汽车“走出去”的主体是企业,但涉及各省政策中提到的关键技术研发、国际标准制定和增强话语权等国际竞争力中的关键目标,并非一个整车品牌或者供应链企业通过“一企一策”的“单打独斗”可以实现。特别是在以欧美为代表的全球各国加速绿色低碳产业竞跑的当下,地方及中央政府在助力新能源汽车出海以及增强新能源汽车国际竞争力方面继续深耕的需求紧迫、潜力巨大。

江浙皖粤政策制定层面应根据自身产业及资源优势,进一步明确更加系统化、前瞻性的“走出去”战略设计,从政府间接洽、到规则解读再到标准引领、打造标杆品牌,使得“走出去”企业或行业协会可以得到更加专业的理论支撑和服务支持。期待在下一个五年规划时,这些新能源汽车产业“第一梯队”省份配套更多应对贸易和规则“壁垒”、国际谈判及标准制定、品牌建设的支持政策,以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更好地“走出去”,助力实现新能源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质的新飞跃。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