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何祚庥、高宏玲:不能承受的光伏之重

   2011-07-12 王赵宾16340
核心提示:  过去的10年,光伏产业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未来10年它又会如何呢?假冒伪劣产品、两头在外等问题是否会成为光伏产业今后发展中的致

  过去的10年,光伏产业创造了一个奇迹,那么未来10年它又会如何呢?假冒伪劣产品、“两头在外”等问题是否会成为光伏产业今后发展中的致命绊脚石?

  过去的10年,对于光伏产业可以用风光无限来概括。

  不过,由此引发了一窝蜂地上项目、假冒伪劣产品、多晶硅高耗能、高污染,特别是国内光伏企业的市场几乎完全依赖于国际市场等问题,这样的掣肘,给在一片叫好声中的光伏产业涂抹上了一层阴影。也难怪有人称,现在的光伏产业是“两头在外”甚至是“三头在外”。

  事实上,这仅仅是这些年来国内光伏产业所面临危机的一个侧面。产业专家指出:“聚光发电将会成为晶体硅、薄膜电池的替代者。”这更让光伏产业的未来,充满了变数。

  那么,未来10年国内光伏产业又将何去何从?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和中国光伏产业联盟副秘书长高宏玲。

  跟风恶果

  CEI:2005年底,尚德成功登陆纽交所,其董事长施正荣也荣登当年国内新首富。之后,大批跟风者进入光伏产业。这是榜样的力量还是另有深意?

  何祚庥:与榜样无关。一般而言,民营企业的资金短缺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么有实力,融资难是它们的老大难问题。

  高宏玲:光伏作为技术相对成熟的可再生能源之一,其巨大的应用前景和盈利潜力是吸引企业进入该产业的根本原因。

  在国外,风力发电是常采用上市股票募集资金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通过引入股票方式,在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均可以赢利,其收益比单纯可再生能源发电要高许多,因此非常值得国内的光伏企业效仿。

  CEI:从现状来看,国内的企业和地方政府对光伏产业几近谄媚,这也难怪一窝蜂地盲目上项目。

  何祚庥:我觉得地方政府即便是为了政绩,也应该做太阳能。像北京就应该做,因为北京现在的太阳能没有那么多。大力发展清洁的太阳能是必须的。据我所知,上海的清洁能源占到了50%,而北京却相差很远,可能也就5%。北京市的电几乎都是火力发电,火力发电哪有不污染的。

  不是批评它不做,而是批评它做的技术含量不高。而由此造成大量的低端产品充斥市场,这就需要有高端人才的进入,帮助把关和提升产品的质量水平。

  高宏玲:在未对技术、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等发展要素进行深入分析研究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扩大产能,肯定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需要,应谨慎而为。

  因此政府要推动该产业的发展,首先要在了解本地的资源、人才、市场和竞争优劣势的基础上,制定出切合当地实情的发展规划,统筹兼顾,有序推进;其次,应透析光伏产业发展趋势,包括技术、市场等方面,引进一些有技术优势,发展潜力巨大的企业,确保产业发展的竞争优势;此外,在细分光伏市场的基础上,做强做大某些细分领域,填补市场的空白点。最后,政府应积极采取鼓励措施,引导当地光伏产业平稳健康发展。

  连锁效应

  CEI:目前,国内光伏领域是民营企业一家独大,但是随着类似于敦煌光伏招标民企因成本被拒之门外的事情发生,未来民企是否退居其后,这将是个巨大的命题。同时,面对国际市场的风云变幻,国内光伏企业如何做到进退自如?

  何祚庥:已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比如说竞标,国有企业资本雄厚,敢不惜赔本去竞标,而民营企业就不敢那么去赔钱。所以,民营企业几乎没有国内市场。但并不是说民营企业就没有机会。因为有些国有企业的技术也不先进,甚至是很落后的。整体来看,国内企业在这个领域的研发工作不够扎实。

  高宏玲:目前,特许权招标工程所启动的装机量与我国电池产量相比微不足道,对国内光伏企业影响不大。不过,它采取低价中标的方式,本身就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引发恶性竞价,此种竞标方式在后续肯定会得到订正。实际上,特许权招标是为了摸清光伏发电的合理价格,为后续出台的上网电价法奠定基础,国内光伏市场将大规模依托上网电价法而非特许权招标工程,届时民企将与国企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竞争。

  对于国际光伏市场的波动,国内光伏企业要通过持续的投入、技术进步、管理水平的提高等方式首先练好内功,提高产品竞争力;同时,要加强沟通与合作,积极与国外相关企业合作,通过合资建厂或在外建厂方式,使产品接近终端市场;最后,敦促政府主管部门,加快启动国内光伏市场,规避国际市场波动所带来的影响。

  CEI:没有核心技术,也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有人因此认为,国内的光伏产业有沦为加工厂的危险。

  高宏玲:我国光伏产业在产业化技术方面已经走在世界前列。在电池生产技术方面,我国已经基本上掌握了全套的晶硅电池关键生产技术,单晶硅、多晶硅电池的产业化光电转换效率在世界上处于比较先进的水平。在专用设备方面,中国以较快的速度完成了从无到有的发展过程。2010年光伏设备销售已超过30亿元,相当一部分设备已经实现国产化,有的还实现了出口甚至出现批量出口。出口的光伏产业均达到国内外相关的认证标准,总而言之,我国质优价廉的光伏产品为全球光伏产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少部分产品质量不合格的光伏企业也将在产业整合过程中被市场所淘汰。

  CEI:多晶硅污染向来被看成是光伏行业中挥之不去的阴影。有人说,国外由于环保标准高、要求严格,污染的事情相对较小,果真如此?国内的多晶硅污染治理与国外还有哪些差距?

  何祚庥:有人说,太阳能是高耗能、高污染,我不认同。我所说的太阳能是少耗能、无污染,它是当代太阳能发展的趋势之一,就是第三代光伏太阳能,或者叫“绿色光伏发电技术”。它严重冲击第一代、第二代光伏太阳能发电技术,它的优点在于绿色、高效、价廉和寿命长,其最为核心的技术是太阳能炼硅。

  高宏玲:国内多晶硅污染问题并非普遍存在。对于像保利协鑫、洛阳中硅、大全等国内大型的多晶硅企业而言,由于已经采用改良西门子法解决了制备多晶硅存在的副产物综合利用问题,生产过程基本不存在污染问题。但是对于少数产能较低,投资有限的小型企业,可能存在污染的问题。

  国外由于多晶硅企业历史相对悠久,企业数量少,每个企业的产量较大。经过多年的发展和与化工企业配套建设,污染问题确实很少。

  从污染治理方面,国外基本没什么污染,特别是德国、美国、韩国等。我国治理污染措施严格,对于新建项目需达到2010年底由工信部、发改委、环保部共同出台的《多晶硅行业准入条件》的要求,从设厂、产能、环保、副产物利用等各方面对多晶硅生产企业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最大限度的确保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东西失衡

  CEI:东部省份向来是用电主力军,光伏发电也不例外。然而,廉价的土地优势让不少光伏发电项目落地西部,加之并网和输送制约,这是否意味着项目上马越多问题就越多?

  何祚庥:目前,包括太阳能发电、风电等在内的新能源产业都遇到了这样的问题。像最新的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已在甘肃省武威地区建造了峰值功率总量为1兆瓦的20个转盘,已长期稳定可靠地发电,加上运费的售价是26000万/千瓦,现在又加改进,包括逆变器在内的整体组件“峰值功率”售价是1.5万/千瓦~1.6万/千瓦,大规模产业化后还有大幅度降价空间。不过,在管理体制上碰到了困难,国家至今没有制定出此类技术的标准,虽价廉价但国内市场上难以大规模出售,而且不能参与竞标。

  高宏玲:光伏的应用主要是并网问题。就区域而言,发挥地方优势在西部建电站不会对产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就像现在的传统电力应用,发电也是以能源富集的中西部为主。

  CEI:光伏产业是否会成为西部地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宏玲:西部有资源优势,有光伏应用的地域优势,所以在光伏产业链上游的多晶硅材料制备以及下游的光伏电站建设方面有明显的优势,这也是光伏产业进入西部地区的重要切入点。光伏产业落户西部,可以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当地人口就业、培养行业紧缺人才等,给地方的经济发展带来好处。

  未来路径

  CEI:有人认为,5~10年内晶硅的地位难以撼动,但是10年后薄膜将占据主流,这是因为薄膜具有的弱光发电、损耗小等优势是晶硅难以比拟的?

  何祚庥:我很赞成大力发展聚光发电技术,应积极推进这一技术的产业化。现在国外将聚光发电技术,称为第三代光伏发电技术,意思是说它可以取代第一代光伏发电技术(晶体硅),第二代光伏发电技术(薄膜电池)。这不是我一个人的意见,已经是国际主流技术共识。

  按照国外的预测,第二代光伏发电亦即薄膜电池发电成本,约是第一代光伏发电,亦即晶体硅光电池发电成本的1/2;第三代光伏发电成本,亦即“聚光”技术为核心的光伏发电的成本,又将是第二代技术的1/2。所以,并不是薄膜和晶硅谁取代谁,而是第三代技术可能取代它们。

  高宏玲:虽然说薄膜电池的售价相对于晶硅电池来说较低,但实际上薄膜电池的投资成本和生产成本相对于晶硅电池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

  目前国内众多薄膜电池厂商的盈利能力仍然较弱,并且随着光伏产业的发展与技术的进步,光伏原料价格不断走低,晶硅电池的生产成本也不断下降,薄膜电池原先具备的硅原料使用相对较少的优势也被晶硅电池逐步蚕食。但不可否认,随着薄膜电池技术的进步,其投资成本、生产成本大幅下降的可能性也未可知,因此10年后到底哪种电池占主流谁也不好下定论。另外,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并不存在谁取代谁的问题,因为两者均是针对不同的细分市场,晶硅电池在大型光伏并网电站建设中有优势,而薄膜电池则在光伏建筑一体化、可定制型和柔性光伏发电市场有优势,未来薄膜电池与晶硅电池必定同时并存发展。

  CEI:尽管国家已经开始启动建筑一体化、金太阳工程等试点,但国内光伏应用市场仍迟迟难以打开。除了意识不够、上网难之外,还有哪些主要症结?

  高宏玲:入网标准和检测能力缺失,电网公司对光伏发电并网不积极,不配合,电网规划未能同光伏电站建设同步进行等,都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所在。因此,要想推动我国光伏市场健康发展,首要解决的就是光伏发电并网难的问题。

  另外,我国政府目前的光伏项目仍以示范工程为主,在大规模启动光伏市场上显得颇为谨慎,最为典型的便是迟迟未出台被业界公认为最能大规模推动光伏市场发展的政策——上网电价法。再次,我国光伏应用政策仍有待完善。前期出台的金太阳工程与光伏建筑补贴政策虽然对光伏项目的初始安装有50%的关键设备补贴与定额补贴,但盈利空间仍然有限。在光伏电站特许权招标项目中,中标价格普遍较低,财力雄厚的国资介入新能源领域使光伏民企陷入被动,初具雏形的国内应用市场基本无利可图。

  CEI:光伏产业在经历了10年的高歌猛进之后,是否还会延续这种爆发式增长?

  高宏玲:可以肯定,光伏产业不会再出现爆发式的增长。实际上,随着国际光伏补贴政策的逐步下调,光伏市场增长逐步放缓,倒逼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降,光伏利润率不断走低。

  一些在中国光伏产业迅速增长的大潮中涌现出来的国内二三线光伏企业,已经开始出现停工停产的现象。虽然这是由国际光伏政策紧缩引起的短期现象,但从长期来看,光伏市场要取得大规模发展,必然要求光伏发电成本不断下降。光伏产品价格不断下调是必然趋势,并且国际光伏市场增长已经开始趋于缓和,预计将很难出现大规模增长的现象,需求的稳步增长,供给的不断扩大,产品价格的不断下调必然加速光伏企业间的竞争,留给新进入者的空间已然十分狭小。

  从产业发展规律来看,这也是一个必然趋势。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线品牌凭借着技术、成本与品牌优势,需求将持续,而二三线品牌,特别是尚未获得认证的新企业将会受到制约。未来光伏企业将迎来整合变局,1000家光伏制造商的局面必然不会长远存在,未来十年行业内的兼并重组将不断发生。据预测,到2020年时包括所有环节在内,全球有影响力的光伏企业会缩减至30~50家,其中核心产品段的制造商大概10家左右。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