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0日,雨生百谷。由世纪新能源网、中国氢能100人论坛主办,氢能观察承办的第三届世纪氢能大会在京隆重召开。
现场照片
本次会议以“示范引领 协同创新”为主题,邀请氢能产业示范城市代表、行业领军企业、高校、科研院所、金融机构等共同参会,充分发挥政府及行业龙头的引领作用,促进氢能产业“政产学研金”的深度融合,推进制、储、运、加、用等产业链各环节全面发展,加强多途径、多领域、多形式的合作交流,加大氢能产业科普宣传力度,为推动氢能产业稳定发展助力。
下面就跟随小编看看各位专家院士说了哪些吧!
加拿大皇家科学院、工程院、工程研究院院士张久俊针对车用动力氢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核心技术和挑战发表主旨演讲,他表示,氢能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车产业化之路面临着“燃料电池动态运行条件下的耐久性不足”的科学技术挑战、“燃料电池堆各个部件的高昂价格”的经济挑战以及“加氢设施的普及程度太低”的基础设施挑战。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已被认为是电动车的终极主力电源,目前提高耐久性、降低燃料电池的成本及发展加氢站是氢能利用的主要努力方向。燃料电池的耐久性主要是由膜组件的催化剂、膜、气体扩散层所决定,通过基础科学研究和技术的创新是提高催化剂和膜稳定性的必然举措。
挪威技术科学院院士白勇谈到车载储氢气瓶发展情况,针对目前储氢技术而言,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是最为成熟,最主要的储氢方式,以III、IV型储氢气瓶为主,IV型瓶势必会取代III型瓶,国内车载储氢瓶多为Ⅲ型、国外车载储氢瓶多为Ⅳ型,IV型具有低成本、小重容、轻量化的优势,是今后的发展方向。目前,国内主流气瓶企业的IV型瓶业务均感受到了来自下游市场的需求催动,开始由实验研发进入与终端应用协同的产品开发阶段。大部分在接下来两年将联合合作企业推进IV型瓶产品的应用,到2025年前后国内Ⅳ型瓶发展有望迈入正轨。
Agora能源转型论坛中国区总裁、哥伦比亚大学全球能源政策中心及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客座研究员涂建军表示,欧洲能源处在十字路口,俄乌战争爆发后,俄罗斯与欧盟的能源贸易跌到历史低谷。欧盟计划利用发展氢能来摆脱对天然气的依赖。电解槽是欧洲氢能生产的主流技术路线,工业以及氢谷是欧洲氢能需求的重中之重。
绿氢在中长期内将比蓝氢和灰氢更有竞争力,但生产成本的驱动因素不稳定性极高。在所有需要用氢来实现气候中和的领域中,毫无异议应用氢能十分有限。
ACME集团中国区总裁兼首席技术官赵英朋为与会嘉宾介绍了绿氢与绿氨市场的广阔前景,他表示,一般来说,目前全球天然气的储气量相当于天然气年用量的 12% ,BloombergNEF 估计氢能的存储量需达到年用氢量 15% -20%。按此推测,则全球2030年1.3亿吨和2050年4.2亿吨的商用氢,对应的存储需求为2600万吨和8400万吨,按照我国占全球的30%计算(仅考虑国内用氢需求,不考虑大规模出口),我国的储氢需求分别为700吨、2500万吨,如果这些氢全部转化为氨,则对应的氨储量分别为4000万吨、1.4亿吨,约需要水容积为5万方的双容罐1000座和3500座, 我国约有2800座县级城市,相当于在我国的每座县城建设1-2座5万方左右(系统造价约1.5-2亿/座)液液氨储罐,即可满足2050年我国的储氢需求。
三一重工集团三一电动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魏长河对氢燃料重型工程车辆的发展提出思考,发展氢燃料重型车辆是3060战略重要抓手,并且有显著的技术领先性和经济效益,内生动力足。氢燃量重型车辆具有补能快、长续航、宽气候、低能耗、高运载等优势。氢燃料重型车辆补贴后购车用车成本大幅下降,在示范区有氢源的重载高能耗长运距的场景,甚至跟纯电动车型的经济价值对齐,且表现出较大的技术领先性,值得大力推广。随着氢相关部件成本快速降低,氢燃料重型车辆预计TCO成本在2025年后与柴油车相当,2030年与纯电动相当,具备竞争优势。行业应该积极、乐观布局。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钟财富从氢能产业宏观层面对我国氢能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他表示,未来在我国建立以可再生能源制氢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不仅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要求,而且也是完全经济可行的。氢消费的占比一方面取决于绿氢成本下降速度,另一方面是碳排放成本,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氢能将作为工业领域深度减排十分重要的手段。
氢能产业万亿风口已经来到,不论是龙头企业跨界玩转氢能,抑或是新兴企业创新氢能技术,整个产业都在以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再向前迈进。此次论坛凝聚各方代表,聚焦氢能产业痛点问题,共话氢能发展。
本次世纪氢能大会的圆满举办,离不开行业内的支持。氢能观察积极着眼于产业发展,为各位专家学者、企业代表等提供交流合作平台,期待未来能够加速推动全行业全产业链的良性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