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欧阳明高解读氢能产业进展,隆基、阳光、天合、双良等悉数亮相……

   2024-03-28 氢能观察张赢8590
核心提示: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

3月26日,为期三天的2024中国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在北京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朝阳馆)开幕。本届博览会以“清洁能源助力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为主题,展品覆盖风、光、氢、储等多个领域,展示清洁能源新型电力系统生态链。

本次博览会同期举办2024中国国际氢能及燃料电池产业展览会(以下简称“中国氢能展”),隆基氢能、阳光氢能、天合元氢、国氢科技、鲲华科技、双良氢能等众多氢能头部企业悉数亮相,氢能观察小编总结多家企业在本次展会上的产品及技术,一起来看看吧!

展会亮点

阳光氢能

在本次展会上,阳光氢能携PWM制氢电源、超高效能电解槽盛装亮相。

来源:阳光氢能

PWM制氢电源、碱性/PEM电解槽是可再生能源柔性制氢系统的核心设备。在源端,PWM制氢电源具备百毫秒级功率调节响应速度,能够瞬时响应光伏、风电功率快速波动;在制氢端,它的输出电压纹波在1%以内,使得电解槽及整个制氢系统运行平稳,能耗更低。同时,阳光氢能电解槽还具备10%/s负荷调节速率,智能电压巡检功能,保证了制氢系统在波动功率下稳定、安全地运行。两者相得益彰,共同协作,在智慧氢能管理系统的调控下,柔性制氢系统综合效率大大提升。

双良氢能

本次展会双良带来了最新一代碱性水电解制氢产品及制氢系统整体解决方案。

双良自主研发的绿电智能制氢系统,具有安全、长寿、低耗、智能等显著优势。最新一代电解槽产品,通过国际第三方认证和专家鉴定委员会鉴定,最大产氢量2000Nm³/h,直接能耗为3.992kW h/Nm³ H₂@2500A/m²,4.036kW h/Nm³ H₂@3000A/m²,4.433kW h/Nm³ H₂@6000A/m²。采用先进的双良全智慧化系统Wonder Cloud/OS数字化平台+AI算法+AIoT终端一体化系统技术,可保证系统在最优工况下稳定运行。公司拥有氢能技术研发中心、绿电智能制氢系统全性能测试中心及氢能装备制造专业化车间,已开工建设的二期工程完成后,将具备1000台套年生产能力。

来源:北京氢能展

江苏双良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江苏双良新能源装备有限公司的子公司,依托双良集团院士科研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构建的强大研发体系,专业制造碱水制氢电解槽、气液分离装置、氢气纯化装置等。以绿电智能制氢系统为核心,双良氢能源推出全生命周期绿电制氢解决方案,以“绿电+绿氢”循环模式助推“零碳”能源发展,为助力国家“双碳”目标、实现经济社会绿色转型贡献双良力量。

隆基氢能

本次展会上隆基氢能“绿电+绿氢”系列产品集体亮相,并于展会现场接受由全球知名检验认证机构德凯DEKRA颁发的“低负荷”和“长周期”两项权威认证报告。

德凯专业的鉴证结果显示,隆基氢能ALK Hi1系列产品,在30%低负荷工况下稳定运行380分钟,氧中氢含量<1.5%;4000A/㎡电密下,能耗低于4.25kwh/Nm3。在电解槽长周期测试中,隆基氢能LHy-LA1000产品已连续稳定运行超12000小时,这一鉴证数据充分彰显了隆基氢能ALK系列产品能够在各种复杂应用场景中保持高效稳定的工作状态。

隆基氢能展出的“四对一”制氢系统模型是隆基氢能创新型系统集成设计方案,通过将四台碱性电解槽对应一套气液分离及纯化装置高效集成,从而提高制氢效率,降低能耗,减少占地面积,提升整体系统的稳定性和经济性,为实现大规模、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亿纬氢能

3月26日,亿纬氢能100 kW AEM电解槽产品正式发布。

图源亿纬氢能

该100 kW AEM电解槽具有出色的电解水制氢效果,其负载调节范围更是达到了10~120%,可根据实际需求灵活调动,实现最佳的能耗比。工作电流密度达到10000 A/m2,运行压力可达1.6 MPa,使用自主研发的膜电极体系实现高效制氢。单槽采用轻量化设计,体积只有380×480×1200 mm,槽体重量仅为同等功率下传统ALK碱槽的1/4。材料体系均使用非贵金属材料,其中关键的非氟AEM隔膜材料完全由亿纬氢能自主研发和生产,初始投资成本低且实现绿色制氢。上述电解槽产品配套AEM制氢系统使用时,具有集成度高、运行可靠等优点,还可以通过多堆耦合等方式,灵活满足更大制氢量应用需求。

国氢科技

作为国内氢能领域独角兽企业,国氢科技携多款“中国芯”产品惊艳亮相。

来源:国家电投氢能科技

国氢科技“氢涌”兆瓦级PEM电解槽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经第三方鉴定关键技术指标达国际领先水平,并已入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度能源行业十大科技创新成果。目前“氢涌”PEM电解槽额定产氢量可达250Nm³/h。时时有所创造,处处有所精进,国氢科技凭借“硬功夫”为我国氢能行业发展树立标杆。

正星氢电

本次展会,正星氢电集中展示了自主创新研发生产的PLC智能控制加氢机、集成式增压加氢装置等多款核心国产化重点产品设备。展出产品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且多项关键性能技术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赢得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的青睐,争相前来“打卡”。

来源:国际清洁能源博览会图片直播

正星氢电PLC智能控制加氢机  来源:正兴氢电

PLC智能控制加氢机通过搭载全球先进的PLC控制技术,配备全面的安全联锁策略、友好的人机操作界面、简洁的控制显示面板,实现加氢机的全自动“一键”加注操作。同时,该机型实现同一气源两种压力(35MPa/70MPa)氢气加注,最大加氢流量7.2kg/min。能够满足乘用车最快5分钟加满、大巴车最快15分钟加满、重卡最快20分钟加满,加注达95~100%,大巴车、重卡加注预冷节能30%以上。

大咖观点

3月26日下午,国际氢能创新合作论坛正式召开,论坛上,众多专家学者发表观点,为国内氢能产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欧阳明高:氢能的“战略价值热”还需变成“商业价值热”

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欧阳明高在论坛上做主题为《绿色氢能研发与产业化进展及技术展望》的主旨报告。

他表示,中国在氢能核心关键技术方面主要是燃料电池和电解槽方面已经取得重大的技术突破,还要继续优化升级,尤其是燃料电池的耐久性现在成本已经降得很低了,一千瓦一千块钱水平,5年之前是两万块钱一千瓦。

现在氢能很热,但是目前还是战略价值的热,我们需要把战略价值变成商业价值,这中间核心是氢能的性价比,绿氢成本,靠什么降?首先是富裕的绿电已经到达0.15元/度电,这可以和煤制氢的成本相比了。我们预计2030年有可能绿氢的规模到达500万到1000万吨,我们力争要达到这个目标。总之,我们要以绿氢低成本为源头,以多元化大规模商业化应用为拉动,带动绿氢全产业链发展。

Steven·Libbrecht:让整个生态链同步崛起

国际氢能委员会执行董事Steven·Libbrecht(史蒂文·利布雷希特)发表《全球氢能发展》报告。

报告中提到,目前全球电解槽产能大概有1000多兆,其中600多兆瓦都是在中国;此外,全球部署了大概1100个加氢站,其中超过350个在中国,这是去年的数字,据说中国的加氢站已经超过420个,而且在不断增多。加上日本韩国的加氢站,可以看到亚洲地区的加氢站部署已经超过了全球的2/3。

根据目前全球氢能贸易的方向,他在报告中提到两个问题:一是必须要理解制氢的成本,在不同的区域有什么样的不同;二是必须要理解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我们现在有这样的进口和出口方面的差异。

此外,在最后的总结中,他表示,在氢能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要关注整体的生态链和供应链,这样才能够让整个供应链同步崛起,而不仅仅是其中一个环节变得过强或者过弱,而是同步的崛起和发展。

谢秀娟:液氢储能能够实现氢能长周期时空转移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项目首席科学家谢秀娟博士发表《规模化氢液化储运发展与产业应用》主题演讲。

谢博士讲到,我们梳理世界上的氢液化的分布,可以看到主要的总产能是以北美为主,特别是以美国为主。它们的总产能达到430吨/天,欧盟是30吨/天的量级,中国3年前还是以航天为主,特别是近三年中国的氢液化装备实现了井喷式的发展,目前已经突破了1.5-5吨/天的氢液化装备,单套大于5吨/天以上的装备正在研制突破中,国内的总产能逐渐开始跟上,达到了目前15吨/天民用的量级。

谢博士预期未来液氢在应用端,将达到99.9999%的超高纯度,不仅能够极大的满足我们在交通、半导体、电子氢、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而且是随着可再生能源的比例逐步增大,液氢储能能够有效地解决未来氢能长周期的时空转移的应用场景。

(嘉宾演讲内容根据现场速记整理,未经嘉宾本人审核)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