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连亏3年,股价腰斩,这家光伏公司决定“断臂求生”

   2024-04-12 能源严究院李欣76750
核心提示:如今,光伏产业迎来新周期,甘胜泉的此次豪赌将会画上怎样的结局不得而知

尽管直言不会放弃光伏业务,但海源复材董事长甘胜泉却不得不“断臂求生”,将滁州项目公司卖给了浙江爱旭。

不久前,海源复材发布公告,决定终止其与滁州全椒县政府的项目合作,并将滁州赛维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滁州赛维”)100%股权以3800万元的价格转让给浙江爱旭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浙江爱旭”)。

甘胜泉随后接受媒体采访时将上述举动归咎于“光伏市场TOPCon电池及组件产能过剩”。但事实上,TOPCon是目前光伏行业最具活力的技术路线,而以晶科、天合为代表,那些押注TOPCon的光伏企业在2023年均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表现。

海源复材如今的境况,或与其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摇摆不定有关。该公司曾押注异质结(HJT),后又近百亿重注TOPCon,由此错失良机。

自2020年投身光伏赛道迄今,海源复材的处境并不理想。从濒临退市,到仅花费不到10万元“逃出生天”。此后多年,尽管连年亏损,其股价却也曾乘“双碳”东风暴涨4倍,如今股价已跌去近8成。

01    

"断臂求生”

海源复材滁洲项目始于2022年。

根据公告,该公司于2022年12月22日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对外投资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等相关议案。

按照规划,海源复材将以滁州赛维为主体在全椒县投资新建光伏产业基地,其中一期建设10GWTOPCon高效光伏电池项目;二期二期建设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

但该公司很快变更了议案。2023年5月,海源复材召开第五届董事会第二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变更议案,同意公司变更15GW N型高效光伏电池及3GW高效光伏组件项目并签订补充协议,项目实施进度安排调整为一期建设年产10GW TOPCon光伏电池项目及3GW高效组件项目,二期建设5GW HJT超高效光伏电池项目。

不过,到了去年下半年,光伏行业及市场环境急转直下,“产能过剩说”甚嚣尘上,产业寒冬骤然而至。

在谈及终止滁州光伏项目的原因时,甘胜泉列了两个数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23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216.88GW;而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国内仅TOPCon产能就已投产433GW,约为光伏新增装机的两倍,产能明显过剩。

他还认为,目前光伏处于低谷期的主要原因是,产业链两端不匹配:上中游制造端急剧扩张,而下游应用端消纳不足,造成产业链就像口大尾小的漏斗,运行不通畅,致使产能过剩,“内卷”严重,价格大跌。

事实上,从重整赛维到借道海源复材,再到高调推进光伏转型。海源复材虽拥有昔日赛维的“基因”,却低估了光伏的周期性。

该公司之所以陷入当下的窘境,其中较为重要的原因是,甘胜泉在HJT和TOPCon这两条技术路线上的态度摇摆不定,致使其错失了扩产的良好时机。

另一个迫使甘胜泉“断臂求生”的原因是,海源复材的短期还款压力比较大。近三年中,该公司2021年和2023年前三季度的现金流难以覆盖短期借款。

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2年以及2023年9月,该公司的货币资金分别为0.25亿元、0.66亿元和0.39亿元,而同期的短期借款分别为0.55亿元、0.66亿元和0.76亿元。

而从产能和业务规模的角度来看,该公司在光伏板块的影响力较为有限。据其2023年半年报显示,该公司2021年投产的组件项目产能规模为375MW,2022年又建成了1GW的组件生产线,光伏组件产能合计为1.375GW。

在行业排名中,该产能规模只能排在三、四线厂商的行列。

从企业经营的角度进行分析,受此前扩产潮的影响,2023年下半年,光伏行业进入了周期性产能过剩的阶段,产业链价格持续走低,硅料最低已跌至6万元/吨,各光伏企业的盈利空间不断被压缩。

对于海源复材这类厂商来说,降价可能会面临新项目刚上线就陷入亏损的局面,与其面临亏损,不如自断臂膀。

02    

 股价暴跌

除了“断臂求生”,甘胜泉的烦恼不止于此。

资料显示,海源复材原本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复合材料轻量化制品及新型智能机械装备企业,该公司于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2020年7月,其实际控制人变更为甘胜泉,自此海源复材开始转向光伏赛道。

3月29日,海源复材的股价为8.07元,涨幅为0.37%。仔细梳理海源复材股价,其于2021年年底冲高至35.76元/股后,便开始持续下跌。

今年2月8日,该股盘中价格为5.19元/股,创下近三年来股价新低。据此测算,海源复材的股价累计跌幅最高曾达85.5%。

时间追溯至2021年,海源复材股价的飙涨是从2021年6月22日之后开始的。就在这一天,该公司撤销退市风险警示,成功摘帽,这也成为公司股价启动的一个标志。

尽管股价飙涨,但海源复材的业绩却并不理想。据其2021年年中报显示,该公司上半年亏损1606.52万元,同比下降192%。

值得一提的是,在业绩预告发布前后,甘胜泉的女儿甘琳累计买入公司股票2100股,后又累计卖出股票1100股。甘胜泉夫妻因女儿参与短线交易而受到监管部门处罚。

不过,海源复材的股价并未因上述事件受到影响,而是一路“狂飙”。股价快速飙升的一个重要缘由是,该公司被贴上了“赛维”的标签。

在一系列资本运作后,该公司摇身一变,成为光伏概念股。而踩在“双碳”的风口上,该公司亦获得了投资者的青睐。

但好景不长,海源复材的股价在2021年12月达到最高点后,便开启了两年的下跌模式。

雪上加霜的是,该公司近些年来的业绩亦差强人意。财务数据显示,2021年、2022年海源复材分别亏损1.14亿元和1.50亿元,扣非净利润已连续11年亏损。

2024年1月30日,海源复材发布业绩预告,该公司预计亏损1.11亿元-1.28亿元。据其解释,主要是受部分客户需求下降及市场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公司销售规模有所下降;另外公司高效光伏电池项目前期建设投入大,人员储备及期间费用增加等。

业绩预告发布的第二天,该公司股价再度大跌,跌幅一度达到7.33%。或许是基于公司经营业绩的现实情况,二级市场似乎并不看好其现阶段发展,7天股价累计跌幅达到38%。

03     

 赛维“救世主”?

海源复材股价涨跌起伏的背后,与公司近年来的业务变动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

财报显示,海源复材的控股股东为江西赛维电力,持股比例达18.14%,而后者的实际控制人是甘胜泉。但此“赛维”已非彼“赛维”。

在中国的光伏发展历程中,由前江西首富彭小峰创立的赛维LDK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2007年6月,赛维LDK成功在美国纽约证交所上市,缔造了中国企业在美国单一发行中最大的一次IPO纪录。

2012年,受欧美“双反”打压,加之过度扩张以及管理不善,赛维LDK在低迷中颓然倒下。等待破产重整的“救赎”期间,该公司已成为无人敢接手的“烫手山芋”。

直至2017年,赛维LDK等来了它的“救世主”。此前从未涉足过光伏领域的神秘江西商人甘胜泉,成为了赛维破产重整大案的主角。

彼时,甘胜泉不顾家人劝阻,毅然决然返乡,斥资17.95亿元,一举拿下赛维LDK两公司的100%股权,成为新赛维的掌舵人。

甘胜泉也因江西赛维的这次破产重整,而“闯入”公众视线。

早年,甘胜泉及其妻子许华英长期在江苏、江西等地从事物流、商贸、房地产等行业,还一度尝试过新能源汽车业务,由此形成了一定规模的资金积累。

在参与完赛维的破产重整后,甘胜泉、许华英便陆续将自己此前从事的相关业务逐一注销、解散,包括赖以起家的赣商科技集团。

执掌新赛维之后,甘胜泉曾对外公开表示,计划在未来3年内让赛维实现IPO上市。此后,甘胜泉早已将目标瞄向了濒临退市的*ST 海源。

有了赛维巅峰时期上千亿资产的重整经验,对于甘胜泉而言,海源新材的重整可谓轻车熟路。

2020年,甘胜泉又上演了一场资本大戏——从高溢价接手壳公司,到0元注入光伏资产绕道“借壳”,再到抛出百亿级投资计划,加之神秘公司在最后关头出手协助“保壳”,以及引入国资战投开启超低价定增。

这一连串令人眼花缭乱,环环相扣的资本运作,不但“点燃”了海源复材的股价,更让幕后操盘者获利颇丰。

通过甘胜泉主导的跨界,海源复材构建了“机械装备业务+光伏业务+复合材料轻量化业务”共同驱动的业务格局。

据其财报显示,光伏业务、复合材料业务以及压机及整线装备在其主营业务中的占比分别为40.87%、39.34%及17.39%。

如今,光伏产业迎来新周期,甘胜泉的此次豪赌将会画上怎样的结局不得而知。但海源复材的状况似乎很难令广大股民们满意。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 能源严究院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