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欧盟宣布依据《外国补贴条例》(FSR),对西班牙、希腊、法国、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五个国家的中国风电机组供应商开展调查。在此之前,欧洲媒体不断报道欧盟高级别官员以及欧盟多个成员国官员针对中国风电装备的各种言论,以倾销与不公平竞争等为借口抵制中国产品,不惜破坏自由贸易规则,从政治角度人为构筑贸易壁垒,大搞贸易歧视,欲将中国风电产品拒之于欧洲之外,达到保护欧洲企业的目的。这些不合时宜的行为,与当下国际社会同心协力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所付出的努力背道而驰。它将严重影响中欧在新能源领域多年来形成的紧密合作关系,对欧州乃至全球通过风电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不利。
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完整产业体系,造就强大竞争力
通过打造全国统一大市场,结合构建完整的产业体系,造就了中国风电独一无二的强大竞争力。
一方面,中国建设了全国统一大市场,带动产业链快速发展。不仅降低了生产成本,还推动技术进步。规模对制造业的成本影响显著,一旦达到相当的规模,可降低产品价格30%~40%。中国通过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打通制约经济循环的关键堵点,推动风电市场由大到强的转变,形成了强大的规模效应,从而摊薄制造业的研发、固定投资、物流、市场开发、原材料采购成本,增强了技术创新能力。在颁布《可再生能源法》后的20年间,中国风电装机规模增长了1000倍。2023年新增装机容量超过7500万千瓦,累计装机容量已达4.7亿千瓦,连续13年领跑全球。风电开发规模的持续增长,带动了产业加速发展,到2023年,中国风电全产业链产值已达1.2万亿元,直接和间接就业人数超200万人。
另一方面,以世界最完整的工业体系为基础,中国构建了全球最完善的风电产业体系,实现上下游紧密配合、高效协同,进一步降低了设备价格,提升了产品竞争力。这在其他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是难以做到的。目前,中国已经拥有整机企业15家,叶片企业25家,主轴承企业13家,齿轮箱企业15家,发电机企业14家,变流器企业9家,并且打造出了从整机、原材料、零部件、勘测设计、施工、工程装备、运营开发、运维服务到认证咨询等27个大项、70多个品类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
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链,为外资企业提供了发展空间
中国的风电产业链是高度国际化的产业链。中国风电产业界始终与国际同行站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在国际合作中受益,也为外资企业成长提供了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风电产业成长的背后,有政策制定者的殚精竭虑、几代风能人的接续奋斗,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欧洲的产品、经验和资金。中国始终以开放包容的合作态度,支持欧洲企业深度参与中国风电发展,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中国风电行业从欧洲企业大量采购设备,众多欧洲企业选择在中国从事风电相关的生产销售活动,成为中国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从中赢得了大量市场机遇和广阔发展空间。在2023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上,有来自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多家参展企业,其中外资企业占比接近三分之一,涵盖风电产业链的方方面面。德国、丹麦、挪威企业也纷纷组团参展,到中国获取和寻求合作机会,受益于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
欧盟当前的调查,只会破坏双方合作的大好局面,不利于在全球范围内构建安全可靠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
先进产能,助力各国经济发展和能源转型
采用先进且经济的中国风电设备,可有效控制风电项目开发成本,帮助设备使用国生产出便宜可负担的绿电,从而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实现能源安全,促进全球能源转型,造福当地百姓乃至全人类。因此,在今天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与全球贸易低迷的大背景下,中国输出的是国际社会所亟需的先进产能。
以越南为例,2020年后该国出现电力短缺,开始从中国进口风电机组。到2022年,越南已累计进口中国机组278.1万千瓦。以折算满发利用小时数3000小时计算,这些机组一年可生产83.43亿千瓦时电力,为越南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欧洲同样存在绿电需求与风电设备供应缺口。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报告显示,欧洲国家的风电部署率与欧盟气候变化目标不符。德国《经济周刊》援引行业内部人士的分析称,欧洲希望实现大规模风电扩张,但西方供应商因为价格和供货速度等原因,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全球风能理事会则发布报告指出,到2026年,除了中国外,全球大部分地区都可能出现产业链供应链瓶颈。因此,迫切需要新的投资和区域合作,建立更加多样化、富有弹性的产业链供应链。此外,还需打破贸易壁垒,确保全球风电产业链供应链自由流动。限制性的贸易和投资政策将增加成本,并有可能推迟全球能源转型。
据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统计,2023年中国品牌风电机组出口量为470万千瓦,仅占产能的不到5%。中国风电产业综合产能约为1亿千瓦,只能基本满足国内市场和一部分国际市场需求,处于相对良性的状态。未来几年中国国内风电市场仍将保持增长态势,有望达到8000万千瓦以上。因此,中国风电产业链在供应当前市场需求时是合理的。
风电产业已高度全球化,遍布世界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紧密交织,欧洲风电未来的发展必定离不开中国。近期欧盟进行的贸易保护行为,忽视了中欧风电产业间的正和影响,过分夸大了“中国威胁”。欧洲风电设备制造业所面临的困境,不是由他人所造成的,而是应找找包括通货膨胀、原材料供应短缺、需求端市场波动等自身原因。
4月1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德国总理朔尔茨时指出,中德两国都是以实业立国,都支持自由贸易和经济全球化。双方要警惕保护主义抬头,坚持以市场眼光和全球视野,从经济规律出发,客观、辩证看待产能问题,多探讨合作。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希望德方为中国企业赴德发展提供公平、透明、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
朔尔茨回应,德方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挑战,致力于维护多边国际秩序,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赞同对立对抗。德方反对保护主义,支持自由贸易。作为欧盟重要成员,德国愿为促进欧盟同中国关系良好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保护主义保护的是落后,失去的是未来,造成的是多输。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两个风电市场,中欧只有相向而行,才能构筑起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风电产业链供应链体系,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实现能源转型、增进人民福祉作出贡献。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