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欧洲各界反对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2024-06-14 新华社康逸9950
核心提示:欧盟以“反补贴”为名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招致欧洲政商界、学界等多方人士反对和不满

欧盟委员会12日发表声明,拟从7月4日起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

欧盟以“反补贴”为名滥用贸易保护主义,招致欧洲政商界、学界等多方人士反对和不满。观察人士指出,此举严重扰乱和扭曲全球新能源产供链稳定,拖累欧洲经济复苏,阻碍全球绿色低碳转型,给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努力蒙上阴影。

“加税将伤及自身”

“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对我们将是一场噩梦!”德国北德意志州银行汽车行业分析师弗兰克·施沃佩这样评价欧盟委员会相关决定。他表示,欧盟委员会此举“必将损害汽车工业和欧洲消费者的利益”。

去年10月,欧盟发起了针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此次调查是在欧盟产业未申诉的情况下由欧盟委员会主动发起的,在欧盟贸易救济实践中非常罕见。欧洲多国领导人和产业界人士均表示,欧盟委员会的临时反补贴税措施不利于欧洲自身,不利于欧中贸易,也不利于欧洲乃至全球的绿色转型。

“输家是市场参与方、企业和消费者。”在德国批发和外贸协会主席迪尔克·扬杜拉看来,效仿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会导致德国汽车工业深受其苦。“没有一辆欧洲汽车没有中国零部件。我们的制造商也从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加税将伤及自身。”

匈牙利萨佐德韦格研究所政治分析中心主任基塞伊·佐尔坦认为,欧盟委员会做法“十分危险”,将限制自由贸易,限制科技创新合作,在全球范围内产生负面影响。

马耳他老牌汽车公司哈桑-扎米特首席执行官斯特凡·德古阿拉告诉记者,征收临时反补贴税将增加欧洲消费者成本,减缓电动汽车普及。从环保领域来看,这也意味着会减缓欧盟向更环保技术的过渡,并很可能导致一些欧盟国家无法实现能源转型目标。

近年来,中国-斯洛伐克经济联委会主席帕沃尔·安塔利奇经常去中国参观车展,试驾过很多中国品牌的电动汽车,也走访了多家电动汽车制造商。他说,中国是一个非常开放的市场,经贸往来,互通有无,是最好的合作方式之一,滥征关税不利于任何一方。

补贴补不出竞争力

此次,欧盟针对进口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理由是“反补贴”。中国电动汽车的优势真的是“补出来”的吗?

“没有事实依据!”这是德国权威汽车经济学专家、波鸿汽车研究院院长费迪南德·杜登赫费尔的研究结论。他说,中国凭借庞大市场、创新能力和完备产业链条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规模化,这是中国汽车产业竞争优势和良好成本条件的来源所在。

世界工业与技术研究组织协会秘书长保罗·博若思也表示,电动汽车是中国在技术上具有领先优势的领域,中国政府不是拿补贴培育市场,而是让众多公司同台竞技。比亚迪、蔚来、小鹏等车企以及宁德时代等电池制造商,在中国创新的高速竞争中相互比拼,不断做大“蛋糕”。

蔚来汽车12日表示,强烈反对用加税方式阻止全球电动汽车的正常贸易,这对于全球的环保、减排和可持续发展而言是阻碍而非促进。“蔚来不会因保护主义而动摇我们在全球市场长远发展的决心。”

补贴补不出产业竞争力,保护也保不出真正强大的企业。很多欧洲车企高管和商业协会认为,欧盟委员会不应惧怕中国电动汽车进入欧洲市场,靠加税等保护主义措施无助于解决自身竞争力问题,反而阻碍欧洲汽车产业向电动化、数字化转型。

雷诺公司驻波罗的海国家公共关系和沟通协调员明道加斯·普卢基斯认为,欧洲制造商不可避免地要适应市场变化。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上并非特例,欧洲企业必须学会与其他市场参与者共存,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好的选择。

合作才能创造机遇

中国电动汽车性价比高、质量好、功能强,不仅受到普通消费者青睐,也备受专业人士推崇。荷兰老牌汽车经销商霍梅斯公司技术经理埃德加·博高对记者说:“无论是质量、智能化还是舒适度,中国电动汽车为我们打开了新视野。”

分析人士指出,中欧汽车产业具有广泛的合作空间和共同利益,如今已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大众、斯泰兰蒂斯、雷诺等多家跨国车企与中国车企合资建厂,充分享受中国市场红利。

杜登赫费尔表示,中国拥有体量庞大、极具活力的汽车市场,全球领先的新技术越来越多地来自中国。他说,不少德国汽车制造商扎根中国市场、与中国企业进行长期稳定的合作,这有助于保证德国汽车厂商增强竞争力,中国对于德国乃至欧洲汽车产业转型至关重要。

波兰电动汽车推广基金会高级顾问亚采克·米扎克告诉新华社记者,国企波兰电动汽车公司已与中国吉利汽车达成协议,合作打造波兰首个自主电动汽车品牌Izera。米扎克说,合作是双赢的,对吉利来说,这将是进入欧洲市场的好机会;Izera也可以获得所需技术等支持,使波兰首个电动汽车品牌早日问世。

与此同时,中国车企在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减碳约1.66吨,中国2023年出口120万辆新能源车,仅此一项每年可减碳约200万吨。

“全球面向绿色转型的发展浪潮中,没有一国能够独自前行。各国只有携手发展和合作,才能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愿景。”杜登赫费尔说。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