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移动储能技术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2024-06-20 国家电网杂志2310
核心提示:电力系统的稳定供应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转型已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和一致行动。作为应对气候变化和推动能源转型的重要抓手,可再生能源呈现出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新特征。

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受天气、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发电的波动性较大,给电网的稳定性带来了一定挑战。储能系统能够灵活调节资源,解决不同时间尺度下可再生能源发电的间歇性问题,提升电网的稳定性、电能质量和输电的可靠性。因此,可再生能源的发展需要储能系统的技术进步和支撑。

移动储能系统是一种创新的能源储存解决方案,在实现能量平衡和稳定运行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可以通过对微电网中各种能源的优化调度和储存,提高整个系统的供能可靠性和经济性。

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移动储能

能源管理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智能电网作为一种利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电力系统智能化的新型能源管理模式,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中的移动储能系统结合了人工智能技术和可再生能源储能技术,能够实现能源的智能化管理和高效利用。

移动的储能系统机柜具有灵活、可扩展、环保、高效等优点,可以广泛应用于多种场景。如果某一地区出现突发紧急电力需求,可以随时将移动储能系统转移到该地区,提供短期供电服务,以满足基本的电力和通信需求。

如果仅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储能系统,电池就可能因为长时间没有充电和放电操作而产生异常状态,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解决了这一问题。该系统能够优化控制微电网系统中移动的储能系统机柜,实时监测能源的供给和使用情况,分析和评估现有的能源供应情况,常态化进行基于现场负荷特性的最优电力调度控制。同时,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时了解移动储能系统的当前位置和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储能系统的优势。

安装在微电网现场的移动储能系统机柜内一般会包含两个储能系统,分别是柔性移动储能系统和固定储能系统。柔性移动储能系统将边缘服务器与5G网络连接,收集电池数据,返回电池信息,并作为能源管理系统命令的通信接口。为方便不同电压等级的设备使用,柔性移动储能系统同时安装了多个电压等级的电源插座。固定储能系统则用于调节负荷,通过能源管理系统降低现场的最高电力需求。固定式储能系统的功率控制系统也带有一个孤岛回路,可以作为现场的孤岛控制,有效防止因电网故障而导致的设备损坏和安全问题,保障供电可靠性和稳定性。

基于分布式电力资源管理的移动储能系统

分布式电力资源管理是智能电网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通过将电力资源分散到客户端,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和灵活调度。

将移动储能系统安装到分布式电力资源管理中,能够实现分布式储能管理系统。该系统将传统能源管理系统决策和控制功能下放到能源系统的各个分布式单元中,让每个能源单元都具有一定程度的智能和自主决策能力,能够根据局部信息和系统整体目标进行自主调节和控制。这些能源单元通过协同合作,又能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协同运行,以满足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指标。该系统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即使某些能源单元出现故障或失效,电力系统依然可以部分工作,甚至还可以根据环境条件和系统需求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分配电力资源。

分布式储能管理系统还将电力资源分散到客户端,减少了能源传输的损耗,降低了电力系统的运行成本和维护成本,减少电力资源浪费的同时最大程度地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此外,这种管理结构还可以进一步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减少供电中断和故障发生的可能性。

移动储能助力电网建设

电力系统的稳定供应是现代社会运转的关键所在。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和能源结构的不断调整,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移动储能技术的发展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作为灵活的备用电源,移动储能系统能够通过北斗系统监控自身的供电状态及储能系统实时状态,迅速响应停电情况,为客户提供稳定的电力保障。随着移动储能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移动储能系统将成为电网应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电网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同时,移动储能系统与固定式储能系统的结合,也为电网的负荷管理带来了新的思路。通过智能电网能源管理系统的优化调度,移动储能系统和固定式储能系统共同降低用电峰值负荷,实现储能系统效益的最大化。这种灵活的负荷调度方式不仅能够降低电网的运行成本,还能够提高电网的资源利用率,减少能源浪费,促进能源可持续发展。

随着智能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电力市场的不断完善,电网将更加智能化、灵活化,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移动储能技术的技术创新会不断提升提升储能密度、降低成本,进一步增强供电稳定性和安全性,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性能和效率,为电力可靠供应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移动储能技术在实际应用中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难题。比如,移动储能系统还面临技术成本较高、可调节负荷资源池建设占比规模不足、运营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解决。只有不断推动技术创新,才能够更好地促进移动储能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为电网建设和能源转型注入新的活力。在合理应用和持续创新下,移动储能技术为实现电力的可靠供应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移动储能技术一定能够在电网建设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让电网更加美好!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