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老树新花,66岁开关厂孕育微逆新王

   2024-09-02 世纪新能源网马增辉61330
核心提示:成立于2012年的禾迈股份,九年沉淀,一朝爆发

日前,一则国产微型逆变器企业禾迈股份连续三年成为全球出货量亚军的消息,引起了世纪新能源网的关注。

在国内光伏逆变器领域,集中式与组串式逆变器无疑是聚光灯下的主角,频繁成为业界热议的焦点。然而,在逆变器赛道的市场份额角逐中,“同门小师弟”微型逆变器却如同幕后的默默耕耘者,鲜少被提及。虽然微型逆变器保持着低调的姿态,但这并不等同于它缺乏爆发的潜力。

成立于2012年的禾迈股份,九年沉淀,一朝爆发。2021、2022、2023年,蝉联世界微逆逆变器出货量第二名。

回望禾迈股份发展历程,则是一段鲜被外界详尽了解的奔腾岁月。其前世今生,极具传奇色彩,跨度长达66年,犹如一部中国电力电子应用领域的发展简史。如今重温征程,仍能令人心生激荡。

今天,我们将C位,以长文的方式,还给本文的主角——禾迈股份。

【崛起历程】凭科研内核,乘东风直上云霄

其实,禾迈股份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凭借持续的技术革新和对市场需求的精准把握。禾迈股份从最初的技术积累到产品不断地创新,继而踏浪而行,锋芒毕露。

在全球微型逆变器市场的舞台上,长期处于“一超多强”的激烈竞争格局。Enphase,这家立足于北美市场且影响力遍及全球的企业巨头,以其压倒性的市场份额,成为了这场竞争的核心焦点。据统计,2023年,Enphase的出货量占据了全球微逆CR4出货台数的85%之巨。而更为棘手的是,美国在保护本土企业时“怪招”频现,为中国的微逆企业争夺市场份额增添了无数困难。

然而位列“第二军团”的中国微型逆变器企业,却展现出强大的斗志,占据CR4其余3席,并大有围攻Enphase之势,其中近三年出货量的佼佼者,便是禾迈股份。

在讨论禾迈股份的崛起历程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三大助力:科研创新、丰富的产品线和政策的契合。正如古语所云:“风起于青萍之末”,正是这三股东风,为禾迈股份的快速发展提供了源源动力,使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稳扎稳打,不断开拓创新。

科研力量是企业创新的灵魂。禾迈股份的研发主力源自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工程学院的电力电子实验室,这是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该团队早在2008年就开始进行逆变器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背景。

目前,禾迈股份知识产权全部源自内部研究与开发,为其产品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特性。这些特性在微逆变器产品中表现尤为明显,包括高功率密度、高效率的能量转换、卓越的可靠性以及低成本等优点。

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的不断普及,高压拉弧存在的起火隐患令欧美地区对光伏发电安全性越来越重视。德国、美国、加拿大、墨西哥等国家相继出台光伏安全规定,组件级关断功能成为重要“标配”。

尽管组串式+优化器与组串式+关断器的组合均能实现组件级关断,然而在提升电力生产的效率上却显得力不从心,并且这两种方案都仍旧携带着高压拉弧起火的潜在威胁。

相比之下,微型逆变器不仅拥有组件级关断和监控的智慧功能,还能在增强发电效益的同时,以低压运行的特点有效避免了高压拉弧起火的风险。在小功率的应用舞台上,微型逆变器与组串式+关断器/优化器的成本较量中,不仅不相上下,甚至在某些方面展现出了不可小觑的优势。

在这种情况下,微型逆变器迎来了市场机遇。

然而,复杂的客户需求,并不能通过一套解决方案进行解决。禾迈股份不断丰富的微逆产品线为用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目前,禾迈股份微逆已形成一拖一至一拖八产品矩阵,以单相、三相全面覆盖小型工商业、阳台、屋顶等各种复杂光伏应用场景。

禾迈股份新推出的MIT-5000-8E系列代表了其在三相微型逆变器领域的最新进展,该微逆具备高达5000W的输出功率和20A的输入电流,特别适合与高功率光伏模块配合使用。其独特的一拖八结构允许单个逆变器连接多达八个光伏板,并配备四条独立MPPT,有效减少系统开销,同时提高发电效率。此外,该系列采用2.4G无线通信技术,确保与禾迈的S-Miles Cloud智能监控系统稳定互联,实现精确的组件级监测和便捷的远程管理。

禾迈股份凭借强大的产品力,赢得了国际市场的认可,不断扩大市占率。形成了以欧洲、拉丁美洲为主战场、北美为辅战场的销售网络。

2017年,禾迈股份开始布局储能赛道。

2022年,禾迈股份注册成立专注储能系统的青禾新能子公司,以电芯外采,PCS、BMS、EMS等自制的形式出货。凭借模块化逆变器的技术底蕴和全功率研发团队,已推出覆盖全功率段/全场景的储能系统,产品矩阵丰富完善。海外以户储为主,国内以大储、工商储为主,覆盖国内、欧洲、拉美、非洲。2023年公司储能系统实现营收3.13亿元,迎来了企业第二增长点。

禾迈股份的快速崛起,确实可圈可点,但与其背后的厚重年代感的故事相比,还略显青涩。

【追根溯源】母公司杭开集团,从开关厂到新能源翘楚

谈及禾迈股份的崛起过程,离不开三个关键词:杭开集团、邵建雄、浙江大学。关键词的三方,产生的交集,还要从20世纪说起。

我们先将时光指针调至1958年。这一年,杭州五金制品合作社、红五月翻砂社、杭州电力公司下属的杭州开关卫星厂合并,组建杭州开关厂。这也是浙江省第一家专业从事高低压开关柜生产的厂家。

图片来源:百度百科

1959年,杭州开关厂成功开发浙江省第一台高压汕陆路器。

1965年,杭州开关厂为响应国家“三线建设”号召,抽调部分员工和技术人员至江山市,成立浙江电工器材厂(后更名为浙江开关厂)。从此,形成计划经济时代浙江省内高低压配电设备生产领域杭开、浙开分工合作的新时期。

同是1965年,一位名叫邵建雄的男孩,在浙江江山市出生,您没看错,就是杭州开关厂新成立浙江电工器材厂所在地江山市。不得不说,这一切的一切,犹如命运的安排般。此后多年,他的人生轨迹,虽几经辗转,但却最终与杭州开关厂相交,并且迸发出耀眼的光芒……

1975年,杭州开关厂与浙江大学紧密合作,开始生产可控硅中频电源。而这种紧密合作,应该是出于浙江大学提供科研技术成果,而杭州开关厂则负责打通科研技术市场化环节。

谁又能想到,这种企业、高校的合作方式,直接决定了未来杭州开关厂之后59年的发展走向。

1984年,杭州开关厂成为国内可控硅中频电源的龙头企业。

时光荏苒。

1986年,邵建雄从杭州大学化学系毕业后,被分配至家乡的江山化工厂,担任技术员,之后由于工作优秀,升任生产技术科科长。

图片来源:网络

1989年,杭州开关厂获得国内颁发首批高、低柜生产秩序与产品质量整顿许可证书,其中低压柜许可证为最高等级的红证。

同年6月,25岁的邵建雄从江山化工厂辞职,“下海”从商,成立江山科技服务部,以乡镇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从事非标准设备设计业务。此后十多年,邵建雄先后创办江山东海电脑商行、江山江凌电气有限公司(现浙江省江汇电气有限公司)、衢州绿都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

与此同时,杭州开关厂也通过兼并、合并、股份置换等方式不断壮大。1999年,实现了杭州杭开电气有限公司、杭州电气控制设备厂、杭州开关厂3块牌子统一运作。

1998年,杭州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浙江医科大学、与浙江大学正式合并,组建成新的浙江大学。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邵建雄毕业于浙江大学。这也为10年后邵建雄与师弟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2002年,邵建雄与杭州开关厂迎来了交集。邵建雄旗下的衢州绿都房地产投资有限公司以承债方式对杭州开关厂完成收购。

当时,杭州开关厂所处的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行业面对“内忧外患”。在国外市场,跨国企业牢牢占据着高端产品市场份额;国内企业在中低端产品环节处于“内耗”状态,价格战成为常态。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当时的杭州开关厂,犹如一块烫手的山芋,将压力给到了邵建雄。

至此,邵建雄开始了杭开集团的建设征程。并一路披荆斩棘,一步步带领杭开集团成功转型成为新能源集团公司。

【强强联手】杭开集团牵手禾迈股份,创造多个神话

我们再将时间指针回调,回顾禾迈股份的传奇发展之旅。

1981年,禾迈股份“一号人物”杨波(CEO)在四川出生。19岁时,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全国排名第一的电力电子专业,之后一路取得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杨波留校任教,并在电力电子变换技术、新能源发电领域进行深入研究。

2008年,27岁的杨波与师兄弟们加入浙江大学电力电子国家重点实验室内成立的光伏逆变器核心研发团队。其中就包括禾迈股份“二号人物”赵一(CTO),赵一同样是浙江大学电气工程博士,多次参与国家级重点光伏项目,拥有丰富的技术背景和项目经验。与杨波为师兄弟关系。

当时,我国在光伏逆变器领域并不具备领先优势。看着一个个科研成果出炉,杨波既欣喜,又惋惜。

欣喜的是一个个技术难关被团队攻克,惋惜的是这些成果距离产业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他认为,既然科研成果转换成生产力的前路漫漫,那么与其在实验室里搞研究,不如走出试验室,披挂上阵创办公司,亲自将科研成果推向产业化,以商品的形式造福社会、并反哺科研。

同是2008年,身为杭开集团掌门人的邵建雄在考察一处工业园区时发现,该园区以孵化的方式,扶持起很多中小型企业,这些企业虽然规模名气不大,但生产出的产品却在国际市场上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回到浙江后,邵建雄着手引导杭开集团进行转型。他决定依托杭开集团多年来持续发力装备制造业,并积累的大量生产技术和企业运营经验,孵化一批企业,禾迈股份正是名单中的一员。

顺带说一句。如今,杭开集团已成功孕育出众多企业,其业务范围广泛,涵盖节能环保、新材料、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共同构筑了杭开集团的辉煌版图。

2012年9月4日,杭开集团旗下杭开新能源公司出资,成立杭州科为达电气有限公司(禾迈股份前身),注册资金为200万元。杨波、李一披挂上阵,带领着来自浙江大学的研发团队,开启了创业之旅。禾迈股份也踏上了逆变器领域的征战之旅。

2014年,禾迈微型逆变器获得北美CSA、欧洲BV、澳洲SAA、中国CQC全系认证。

2015年,微型逆变器落地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市场。

2017年,在A轮融资中筹集2,800万美元。禾迈获得CSA测试实验室认可。推出MI1000-1500,这是市场上性价比超高的一款一拖四微型逆变器。

2020年,推出第一代三相微型逆变器,兼容工商业光伏系统和第一代混合逆变器。

随着时间的推移,科为达电气经历了多次名称变更。2014年4月起,科为达电气有限公司先后更名为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技术有限公司、杭州禾迈电力电子有限公司。2020年6月,公司更名为杭州禾迈电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2020年12月,禾迈股份向上海证券交易所递交了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招股说明书,计划发行1000万股,目标筹资额为5.58亿元。该公司选择了中信证券作为承销商,后者作为中国领先的证券公司,拥有深厚的行业经验,最初给出的定价相对保守,但在最终询价阶段,市场评估认为此价格过低,结果发行价激增至原来的十倍,从55.79元/股飙升至557.8元/股,募集资金总额随之膨胀至55.78亿。创下A股史上发行价最高新股记录。

2021年12月20日,禾迈股份正式在上交所科创板上市交易,证券简称“禾迈股份”,证券代码“688032”。

图片说明:邵建雄(右三)、杨波(左二)参加禾迈股份上市仪式

上市首日,禾迈股份以633.66元/股开盘,最高价冲至824元/股,收盘于725.01元/股,首日战绩不俗。

面对超额筹集的50亿元资金,禾迈股份管理层不得不考虑如何利用这笔额外的巨额资金。在上市的第一个晚上,禾迈股份公布了一项关于运用部分短期未使用的筹资进行财务管理的通知,授权公司及其子公司利用最多不超过45亿元人民币(包括该金额)的临时未用筹资进行现金管理。

2022年9月7日,禾迈股份迎来了股价巅峰,当日股价开盘价1211元/股,最高价冲至1338.88元/股,成为最高股价仅次于贵州茅台的“第二高价股”。

2023年,禾迈微型逆变器出货量超130万台。杨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禾迈的微逆产品在欧美等海外市场应用非常普遍。从美国的商超,到欧洲的家庭,再到东南亚711便利店都在使用禾迈的产品。可能只要关注国际分布式光伏市场,就会明白禾迈微逆的受欢迎程度。

同是2023年,禾迈股份微逆出货量,第三次位列世界第二名。

于是,就有了本文开篇的新闻……

然而,这并不是整个故事的全部,我们还应该了解一下,联系杭开集团、禾迈股份的关键纽带——浙江大学。

【股权结构】“红娘”浙江大学,牵线校企、企企合作

在探讨禾迈股份与其母公司杭开集团紧密合作的背景时,我们似乎忽略了一位关键“红娘”——浙江大学。这座学术殿堂不仅在两者之间搭建了桥梁,更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创新精神,为这两家公司注入了浓厚的浙大底色。

浙江大学如同“月老”,巧妙地织就出一张无形的关系网,令杭开集团与禾迈股份十指紧扣,并共同绘制出一幅合作共赢的美丽画卷。

前文已经提及,早在邵建雄接手杭开集团之前,杭州开关厂就与浙江大学有过合作传统,可谓渊源颇深。

我们或许可以这样推测,在邵建雄考虑收购杭开集团的种种因素中,浙江大学这所母校长久以来对杭开集团的扶持与协作,无疑占据了他决策的重要位置。

正如古语所云:“饮水思源,不忘本初”,母校的期望或许正是希望有一位深谙企业精神的校友来引领杭开集团迈向更加辉煌的未来,而邵建雄,恰逢其时,成为天时地利人和俱佳的最佳人选。

岁月流转,邵建雄的母校杭州大学历经沧桑,最终与其他学府合并,形成了今日的浙江大学。从此角度看,邵建雄、杨波、李一等众多禾迈股份的研发骨干均系出同门。当同窗之间萌生创业梦想时,作为师兄的邵建雄自是不遗余力摇旗呐喊。更何况,微逆领域与杭开集团的业务本就紧密相连,并非跨界之举。因此,杭开集团能够凭借自身优势,为禾迈股份的成长助力加油,风险自然降至最低。

故此,杭开集团对禾迈股份的大力支持,宛如家人互助,增进了亲情,减少了疏离。无论是对邵建雄还是杨波来说,浙江大学既是培育他们的摇篮,又如同牵线搭桥的“月老”,更是两家企业共同绘就浙大底色的关键一笔。

深入分析禾迈股份的股权结构,我们不难发现,浙江大学不仅是培养技术精英的沃土,更以投资者之姿加盟禾迈股份,实现了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共赢。

在审视禾迈股份前十大股东的过程中,显而易见的是,他们主要来自杭开集团、禾迈股份以及浙江大学三方及其相关人士,展现了一种独特的合作与共生关系。

从禾迈股份十大股东股权结构不难看出,杭开集团为第一大股东,因此,邵建雄为禾迈股份的实际控制人。

第二股东为信果投资,这家合伙企业是由邵建雄、杨波二人共同创办的,持有18.11%禾迈股份股票,其中邵建雄持股占比31.25%,杨波持股占比68.75%。

第四股东为浙大九智(杭州)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浙大九智”),占股比例5.59%。这家由浙江大学携手校友及资本市场专家精英共同打造的投资管理平台,不仅深植于国内股权、债权以及定向增发市场的投资领域,更是浙江大学在资本舞台上的关键棋子。身为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的一员,浙大九智也是浙江私募投资管理机构中最早的一批会员,其身份和地位不言而喻。自成立之日起,浙大九智便紧密围绕浙江大学这一学术巨擘,根植于浙江这片富饶的土地,与众多国家大型央企和金融机构如中国华电集团、工商银行、中信银行以及兴业银行等建立起深厚的业务联系,逐渐成为这些企业长期战略合作伙伴。同时,中央汇金公司旗下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不仅为浙江省政府提供财务顾问服务,还担任浙大九智的常年财务顾问,与之展开了长远而深入的合作。

第五股东,浙大九智董事长、法人韩华龙,占股比例3.83%。

第七股东,俞永平占股比例1.87%,浙江大学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历任浙江大学药物研究所所长、药学院副院长、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杭州泽德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荣耀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杭州泽励企业管理咨询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执行合伙人。2022年11月30日起担任浙江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第八股东,禾迈股份CTO赵一,占股比例1.7%。

由此不难看出,前十股东有6个与浙江大学有着直接或间接关联。浙大九智作为连接浙江大学与资本市场的桥梁,其影响力覆盖了教育、科研与金融投资等多个方面,展现了高校背景企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作用。这种校企联合的模式,不仅为浙江大学的科研成果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同时也为投资界带来了新的增长点,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局面。通过这样的合作模式,浙大九智能够更准确地把握市场动态,优化投资组合,为投资者带来更为稳健的回报,同时也为社会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影响。

长期以来,我们拥有专注于科研创新、孜孜不倦追求突破的高校与研究机构,它们面临的挑战在于如何稳定地获得科研经费。通常情况下,这些机构依赖于政府拨款等资助,然而由于与市场的脱节,这种模式往往难以为继,制约了科研的持续繁荣。

随着高校不断通过深化校企合作方式,将其宝贵的研究成果交给企业去实现商业化,再由企业将收益的一部分回馈给学术圈和科研人员,从而形成一个正向循环。这不仅提高了科研的投资回报率,也使企业因采纳新技术而获得丰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双赢的局面,激活并振兴了整个产业的发展。

将先进的科研技术巧妙地转化为蓬勃生产力,无疑是激发企业蓬勃发展与科研活力的一剂良方。构建一个长效的研发、转化和反哺机制,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或许正是中国制造业从跟跑到领跑全球舞台的核心秘诀所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浓厚的校企合作氛围如同春风化雨,滋养着产业链的每一环,使之和谐共融、相得益彰,共同铸就辉煌成就。这种紧密的校企联动,无疑是中国制造不断攀登世界之巅的关键动力。

同时,这也是中国制造迅速崛起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从最初的引进技术、仿制产品,到如今的自主研发创新,中国制造已经逐渐突破了种种束缚,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无限的可能。

徐徐怒放,灿烂夺目。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