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邯郸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的通知

   2024-10-10 邯郸市人民政府820
核心提示: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点”氢能产业布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冀南新区管委会,市对口有关单位,市政府有关部门:

现将《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邯郸市人民政府

2024年9月28日

(此件公开发布)

 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4—2035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战略性新兴产业“建圈强链”有关要求,围绕打造全国新能源示范城市,促进新能源与“千行百业”融合发展,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和省发展改革委《河北省氢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冀发改能源〔2021〕972号)等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产业布局

按照因地制宜、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兼顾长远的原则,结合邯郸市氢能产业基础特点,合理布局氢能产业,构建“一核、两翼、两廊、多点”氢能产业布局。

“一核”: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为核心。充分发挥本地领先企业对氢能产业的牵引作用,推动氢能项目和人才集聚,建设氢能创新研发中心,集中布局氢能关键技术、核心材料及关键零部件产业化项目、检验检测项目,重点建设制氢设备、储运装备、整车运营、燃料电池系统、燃料电池关键部件与材料、检测认证等氢能源产业集群式园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装备制造基地。

“两翼”:以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和广平县河北中威氢能产业园为“两翼”。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围绕制氢、运氢、加氢以及燃料电池全产业链,重点发展氢气制取及运输、氢能源汽车示范运营、氢能源汽车整车制造、电堆及系统、燃料电池系统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供氢及加氢站等氢能产业,鼓励支持武安科沃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建设,推动“焦炉富产制氢+燃料电池生产+现代物流运输”一体化发展,打造区域氢能源的产、加、运、储等领域核心零部件制造产业示范;广平县河北中威氢能产业园围绕燃料电池汽车,精准布局氢燃料电池车辆加工基地,加快推进氢燃料电池生产基地项目建设,大力引进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氢燃料电池生产和氢能车辆加工应用基地。

“两廊”:即晋冀鲁氢能应用走廊和京津冀豫氢能应用走廊。晋冀鲁氢能应用走廊沿涉县、武安市、复兴区、丛台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肥乡区、广平县、馆陶县等县(市、区),西联山西省临汾市、长治市能源基地,东接山东省青岛港、日照港等港口资源,构建西部能源基地与港口相连接的陆港氢能交通运输体系;京津冀豫氢能应用走廊沿永年区、武安市、丛台区、邯山区、冀南新区、峰峰矿区、磁县等县(市、区),北达京津氢能示范区、黄骅港等,南通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氢能示范区等,打通南北氢能物流运输体系,形成相互融合、互联互通的氢能经济网络。

“多点”:即依托我市西部地区工业副产氢资源丰富优势,以武安市、涉县、峰峰矿区、磁县、冀南新区为区域性氢能供应及应用支点,大力提升氢能供给规模和质量,积极发展绿氢制备项目,不断提升绿氢供应比例,着力打造以邯郸市为中心、服务晋冀鲁豫的多元氢能供应中心。武安市加快推进焦炉煤气制氢产业规模化发展,支撑我市城区北部区域用氢,持续推进氢能重卡应用深化;涉县加快推动焦炉煤气制氢项目建设,支撑邯郸市与长治市、临汾市之间物流运输通道氢能重卡用氢;峰峰矿区大力推进新建焦炉煤气制氢项目落地,促进传统煤焦化向新型煤化工产业转型升级,支撑我市主城区氢能产业发展;磁县持续扩大焦炉煤气制氢规模,为河北省与河南省运输通道用氢提供支持,加速推进我市“风光储氢一体化”首创示范项目建设,率先打造邯郸绿氢先行示范区;冀南新区尽快实施开云氢能源汽车改装制造项目建设,加快氢能快递车辆应用场景落地见效。

二、重点任务

(一)提升氢能产业创新能力

坚持创新驱动,统筹规划布局氢能重点创新项目。围绕氢能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准确把握氢能产业创新发展方向,搭建氢能创新平台,突破氢能新技术,探索氢能产业发展新模式,将我市打造成华北地区重要的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高地,以创新驱动我市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1.搭建氢能支撑新平台

搭建氢能研发创新平台。依托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八研究所、中国华能集团清洁能源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科研机构、相关企业联合组建市级氢能综合研究院,合力搭建科研平台,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制定实施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集中力量突破氢能及燃料电池领域材料、关键零部件、系统集成与管理等核心技术,引领产业跨越式发展。

搭建氢能大数据服务平台。围绕氢气制备、储运、加注以及终端应用场景等环节,建立氢气生产、储运和加氢安全监控大数据平台,将氢能供应链信息和产业链信息有效结合,推动氢能产业与数字化产业深度融合,实现氢安全及氢能制备、储运、加注、应用全链条的数字化协同管理。利用数据平台挖掘氢能项目成果转化潜力,加快氢能科技项目成果落地实施,推动企业孵化的质量和效率。

建立氢能公共服务平台。借助专家团队智力支持,以氢能与燃料电池市场检测需求为导向,加快建立完善检测认证、质量监管、安全监测服务平台,推动开展全市质量基础设施一站式服务试点,构建具有业内一流水平的氢能与燃料电池产品检测服务体系。以氢能全产业链资源整合、深化上下游协同为方向,推动组建氢能相关协会组织,建立行业交流合作机制,助力氢能行业持续向好发展。

2.突破氢能产业新技术

有序开展氢能装备技术应用探索。重点突破兆瓦级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大功率高效碱性电解水技术、氢气精准提纯和痕量杂质检测技术,研发固体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水电解技术和固体氧化物电解制氢技术。积极推进以绿氨为载体的氢气储运技术示范运行,探索有机液态储氢、低温液氢技术示范,提高氢气运输半径和运输效率,构建高效便捷的高压气氢储运体系,满足先发需求。发挥高压气氢储运机动灵活、适合短距离运输的优势,扩大高压气氢储运车队,做好氢源与终端需求的衔接;降低高压气氢储运成本,满足更多地区用氢需求。

探索钢铁行业氢能冶炼技术推广应用。密切跟进国内氢冶金工艺发展,积极引进国内氢冶金领先技术团队,探索氢冶金钢铁技术,降低传统冶金工艺中碳还原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将钢铁行业作为全市传统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重中之重,扎实推进钢铁行业环保绩效创A。鼓励市内大型钢铁企业开展氢冶金示范建设,借鉴秦皇岛市昌黎县高炉富氢冶炼工业化应用示范项目,推动建设近零排放的氢冶金钢铁工艺示范项目,探索由传统高炉向绿色低碳转变,积极开展氢冶金实践,助力我市钢铁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

试点示范燃氢轮机氢能清洁供暖项目工程。依托中船(邯郸)派瑞氢能科技有限公司、国鸿氢能科技(嘉兴)股份有限公司和邯郸大运中威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科研实力,与燃气企业及供暖企业合作,通过扩大氢能应用,强化新建燃气轮机项目与氢能产业发展协同,推动新建燃气轮机具备掺氢运行能力。在可再生能源制氢基地附近率先开展试点示范天然气掺氢供气、氢电耦合锅炉供暖、热电联供等项目工程,在确保安全和采暖需求等基础上,逐步推广覆盖全市。

3.探索氢能发展新模式

开展氢储能调峰领域应用。大规模开展氢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风光制氢、电网调峰等场景技术应用,助力我市打造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新能源应用场景。结合武安市、涉县、磁县等县(市、区)可再生资源丰富优势,探索培育“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助力形成多种储能技术相互融合的电力系统储能体系,实现氢能多元化赋能可再生能源消纳。探索大型风光新能源基地制氢多元互补的自我平衡、自我调节的外送基地建设模式。

探索绿色电力跨市制氢。积极推进市内电力主干网架建设,依托绿电交易增强跨市绿色电力和氢能优化配置能力,探索建立电网制氢模式下的合理市场交易机制,逐步形成具有价格优势的绿氢供给,驱动下游多元化应用,逐步培育用户、形成市场、扩大规模。同时,推动受电县(市、区)布局制氢项目,提升可再生能源制氢能力,扩大辐射范围,构建稳定高效可再生能源制氢体系,降低用氢成本,优化氢气资源配置。

(二)巩固氢能装备制造优势

发挥我市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优势,围绕氢能“制、储、运、加、用”五大环节,梯次布局产业链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和巩固制氢装备产业的发展优势,大力引育氢能储运和加注技术装备制造企业,着力打造华北地区重要的氢能装备产业生态圈。

1.打造制氢装备产业基地

加快装备制造业上下游以及配套产业集聚。积极推动中船派瑞氢能装备产业园项目建设,大力引入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及测试设备生产企业,推动氢能全产业链条纵向延伸、横向配套,覆盖研发、生产、检测、应用等产业价值环节,引导我市氢能技术装备产业建立健全产业链。通过建立制氢、储氢、运氢、加氢、用氢的全产业链氢能装备产业生态体系,拓展邯郸氢能装备制造产业辐射区。

强化制氢装备制造能力。鼓励企业利用先进技术,推动电解槽制造工艺向大标方、低能耗发展。提升装备生产制造能力,重点提高分体安装式水电解制氢设备、一体式水电解制氢设备、集装箱式水电解制氢设备、氢气纯化设备等制氢装备生产能力。鼓励氢能装备制造企业研究市场需求,开展商业模式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管理创新。

加快补齐技术短板。鼓励企业间以战略合作推动我市氢能技术创新平台的建设,联合我市氢能装备领域重要企业,以合作项目的模式,围绕槽体结构、隔膜、电极、高性能膜、集电器、变压吸附装置、吸附剂再生装置等核心零部件,积极应用新技术、新工艺,不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招引高性能隔膜、新型改性垫片、电极等关键零部件供给短板企业,加快培育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全面提升氢能装备的性能和质量。

推动核心产品本地化生产。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相关技术或产品。以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氢能装备产业园为载体,引进一批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入驻邯郸,推动制氢装备向上游延伸,降低制氢设备制造成本,提升本地氢能装备制造产业优势,带动制氢装备制造产业链强链补链,建设我市氢能装备零部件生产基地,逐步扩大氢能装备制造企业配套份额、提升配套能力。

2.提升储运加装备生产力

进一步提升储运产品质量。积极探索大容量、轻量化、高压力、高效率的储运装备,创新高压气态储氢技术、氢气液化技术、固态合金储氢技术、车载储氢技术,推动氢能储运气瓶制造产业向大容量的4组瓶、6组瓶、8组瓶发展,持续攻关车载70兆帕Ⅲ型瓶、Ⅳ型瓶制造技术瓶颈,提升碳纤维缠绕氢气瓶单位质量储氢密度和压力循环次数,积极推动氢能源高压气体装备研发与制造。

稳步推进“储运加”产业升级。搭建氢能储运及加注技术研究平台,推动我市氢能产业研究团队合作交流,加快本地企业在碳纤维自主生产以及缠绕气瓶制造工艺方面的技术研发,围绕技术和安全方面做好氢能“储运加”设备大规模应用的准备,加速卸气柱(从长管拖车卸氢)、氢气隔膜压缩机、储氢瓶组、加氢机等氢能加注装备关键部件本地化生产,加快气瓶管阀件、管道等材料与配套装备材料研发进程,实现氢能“储运加”领域创新性突破。

加快储运核心部件市场推广。开展大容量管束集装箱氢气储存、高压储氢瓶和加氢设备制造技术等高效氢能系统技术装备示范,积极推动“储运加”核心装备市场开发。通过举办氢能产业综合应用展示、商务博览会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商业宣传活动,吸引外部资金和技术投入,以强大生产能力促进要素整合,带动“储运加”核心部件制造产业发展,提升我市氢能储运及加注装备制造产业在全国市场的影响力。

3.促进用氢装备制造发展

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集聚发展。加快推动武安市华丰氢能产业园和广平县河北中威氢能产业园项目建设,依托武安市丰富的氢能资源和应用场景,推进氢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一期建设,大力引入新源动力等燃料电池关键材料和核心部件等产业链上游机构和企业,推动氢能燃料电池生产项目建设;借助广平县现有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和冀南新区开云氢能源汽车改装制造场景应用,实现项目规模化、产业化、集群化发展。

加快燃料电池核心技术研发。重点引入国内外燃料电池领先企业或技术,突破燃料电池堆在膜组件和催化剂领域瓶颈,加快提升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关键材料、膜电极、催化剂、双极板、碳纸、空压机、氢气循环系统、增湿器等关键环节自主化能力,填补我市在关键核心零部件领域的技术空白,推动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关键零部件本土化规模生产。

推动燃料电池制造产业延伸。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开发氢燃料电池汽车,推动燃料电池在客车、重卡、专业车领域的多样性、高功率系统研发,以市场引导用氢车辆种类多样化研发。招引国内外知名氢燃料电池企业,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覆盖燃料电池系统制造和氢燃料电池汽车整车制造领域,重点提高氢燃料电池产品的性能、寿命和国产化率,持续降低系统集成整体成本,带动氢能装备制造全产业链发展,构建先进的氢燃料电池研发制造基地,培养全国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

探索氢电集成改造应用。研究轨道交通装备氢电集成应用,联合先进氢电动力集成技术企业,谋划轨道交通和工矿牵引机车动力锂电池和氢能集成利用改造基地,推动专用车氢电集成应用,运用动力锂电池和氢能集成利用技术,生产和改造适应多元化应用场景氢燃料电池专用车。

4.推动制造与服务业融合

探索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新路径。推动氢能装备制造企业向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带动配套产品测试专业服务等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建设氢燃料电池汽车维修和保养等售后市场,培育氢燃料电池汽车零部件生产、维修等企业,建设集制造采购、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等为一体的服务体系。

培养装备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深化实施互联网平台与装备制造融合,推动装备制造与智能控制等高端工业软件技术结合,统筹氢能装备制造业全产业链全要素,建设智能化制造和服务业体系,推动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坚持金融服务氢能装备制造业,发展风险投资、众筹、资本市场等多样化投融资方式,推动金融服务制造业质效升级,支持氢能装备制造融资供应链发展。

激发装备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新活力。发挥行业骨干企业示范效应,鼓励发展制氢装备、储运装备和燃料电池产业专业化服务,激发小微企业融合发展活力,鼓励小微企业在专业测试、检验认证、运营维修等领域加快业态模式创新,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提升邯郸市装备制造业整体服务质量。

(三)拓展氢能多元应用场景

立足我市氢能应用市场空间,推动氢能多场景深度融合,加快氢能应用赋能传统产业生产过程,推动传统产业深度转型,推进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冶金、化工等行业替代的应用空间,开拓储能、发电源等电力领域的应用,形成具有邯郸特色的多元化氢能应用生态。

1.推广交通领域氢能应用

加快重卡运输“脱碳换氢”。依托河北省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支持工程服务、物流车辆等领域逐步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替代工作。重点打造氢能重卡应用先行区,围绕我市本地成品钢材、煤矿、装备及零部件等重载物流领域,推进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在武安市、涉县、磁县、峰峰矿区等重工业区的应用。结合工矿园区特定示范场景,探索氢燃料电池拖车及叉车的示范应用。

专栏一:氢能物流闭环通道

利用河北港口集团的港口优势和河北陆港保税物流公司的内陆港口保税优势,积极开拓氢燃料汽车运输通道,规划5年内以武安市为中心,建设半径为500公里的氢能物流闭环大通道,向北到达沧州市、北京市、天津市,向南通往河南省安阳市、郑州市,向西连接山西省临汾市、长治市、吕梁市、太原市,向东对接山东省青岛市、日照市。  

推动城市交通“氢装上阵”。打造城市交通氢燃料汽车应用示范区,在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等经济活动密集区域,以出租车为切入点,重点在邯郸机场、邯郸站、邯郸东站等区域推广氢燃料电池乘用车。大力推广城市氢燃料电池公交车、通勤客车等氢能用车。支持冀南新区在氢能快递车辆方面的示范应用。推进公务领域用车、市政专用车辆氢能替代,鼓励引导民众购买使用氢燃料电池乘用车。

打造绿色“氢能走廊”。统筹协调运输能力及应用场景,开辟氢能绿色示范线路,参与京津冀氢燃料电池重型卡车省际间货运专线建设,协同京津冀氢能发展,连通邯郸与重点企业物流专线和以农副产品为重点的生活必需品运输线路。依托大兴国际机场自由贸易试验区、大兴国家氢能示范区、北京新发地、雄安新区等重大应用场景,构建面向京津冀、晋冀鲁豫等地区的氢能燃料电池重型卡车货运物流闭环通道。沿主要氢能绿色运输线路,打造氢能绿色智慧服务平台,提供氢燃料电池汽车物流、租赁、配套加氢科学智能化管理及氢能车辆维保服务。

专栏二:氢能车辆运输通道

物料运输线路:结合邯郸市工业物料主要经过道路,西起涉县,经过武安市、复兴区、邯山区、肥乡区,东达广平县,向北经过曲周县,抵达鸡泽县,建立物料运输线路。

煤焦钢联运线:联合武安市、磁县、峰峰矿区,共同打造煤焦钢氢能联合运输线路。

市内环卫线:以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邯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区域为主要阵地,逐步扩散至永年区等其他区,构建市内氢能环卫线路。 

探索“氢能轨道”与“氢能航空”发展模式。探索建立轨道交通与氢能设施用地统筹规划、系统一体化设计和基础设施协调建设机制,谋划轨道交通氢能列车应用示范项目。研究商业化氢能机场运营体系新模式,鼓励邯郸机场行李车、引导车、作业清扫车等专用车辆氢能化,探索氢能无人机、氢能飞机等创新产品应用。

2.探索工业领域氢能替代

建设领先“氢基化工”产业示范。积极培育高端氢能化工产业,以高附加值的精细化、系列化氢能化工产品为主,推动合成氨、合成甲醇、炼化等化工行业向低碳工艺转变,拓展氢气高端化利用途径,提高我市氢气资源利用效益,建立完整的氢能化工产业链,促进高耗能行业绿色低碳发展,以氢能为纽带构建化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统筹布局可再生氢替代工程示范试点,推动氢能与风电、光伏、化工等一体化发展。

打造“氢能炼钢”重点示范项目。引导本地钢铁企业积极参与研究、开发氢冶金技术,号召有条件的钢铁企业建设氢冶金生产线,推进高炉富氢冶金和竖炉全氢冶金的示范应用,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鼓励邯钢能嘉、新兴铸管、普阳钢铁等企业探索高炉喷吹焦炉煤气富氢冶炼,推动钢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钢铁行业的二氧化碳超低排放和绿色制造。

探索工业氢能“热源替代”新路径。加强各类创新主体合作,集中突破工业氢能利用技术瓶颈,重点推动氢能与煤化工耦合,打造氢能耦合煤化工示范工程,在建材、陶瓷、玻璃、水泥等行业适时开展氢能应用,探索工业锅炉、工业窑炉掺氢应用,扩大清洁低碳氢能在工业能源消费终端的应用范围,推动工业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3.引导电力领域综合发展

推动“电氢协同”发展。发挥氢能高度可调节负荷优势,面向并网型电制氢、集中式可再生能源自发自用制氢+余电上网、可再生能源离网型电制氢、传统火电与可再生能源耦合制氢等电氢耦合的电源侧应用场景,谋划氢能与电力协同互补示范工程,通过电制氢运行功率与新能源出力波动的紧密耦合,平抑新能源发电波动,提升电力灵活力和安全性,提升可再生能源并网友好性。

开展“氢气储能”示范应用。鼓励邯郸西部风光资源丰富地区探索风电、光伏电解水制氢储能和调峰示范项目,发挥氢能长时大容量的储能技术优势,创新发展“风光发电+氢储能”一体化应用新模式。积极发展氢储能与波动性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运行的商业化运营模式,协同电化学储能等新型储能,研究建立支撑邯郸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体系,推动构建电能、热能、燃料等异质能源互联互通的能源网络。

4.打造氢能创新应用场景

开展“氢进万家”示范项目工程。在确保安全和采暖需求等基础上,探索邯郸本地天然气管网掺氢试验示范,开展天然气管网掺氢的可行性研究,研究建立氢能供热产业安全监管体系,加大氢能供热产业的政策与金融支持力度,推动氢能供热产业发展。打造基于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示范工程,设计燃料电池电、热出力与负荷需求匹配的运行模式,鼓励开展小型家用燃料电池热电联供系统试点示范,推动社区、商业楼宇等区域内开展氢能源多场景应用和综合利用示范。鼓励符合条件县(市、区)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站,建设氢电一体化综合能源系统示范项目。

创新氢能应用模式。探索“氢能农业”应用模式,以规模富氢水粮食种植、养殖、中药种植为重要方向,探索富氢水滴灌、喷灌、养殖等技术,推动氢农业种养,促进形成氢农业“品牌效应”,实现特色氢农为内涵的产业延伸。谋划“农光/渔光互补+氢能”的零碳乡村项目,推动新农村低碳化供能。在磁县溢泉湖、峰峰矿区滏阳河国家湿地公园等地探索氢能在水上场景商业化应用。

(四)建设氢能高质供应中心

依托我市产业基础特色和资源禀赋优势,兼顾制氢产业规模、经济效益、环境影响,确定长期发展路径,重点布局工业副产气提纯制氢项目,稳步开展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建设,逐步构建服务晋冀鲁豫高质量多元氢能供应中心。

1.保障工业副产氢供应规模

加快扩大工业副产氢规模。依托我市钢铁焦炭企业所产生的丰富焦炉煤气资源,积极开展焦炉煤气制氢项目,稳妥推进企业已开展制氢项目逐步扩大产能,推动华丰清洁能源有限公司焦炉煤气制氢联产LNG项目等尽快达产稳产,充分发挥其带头示范作用;大力支持企业在建制氢项目竣工投产,加快推进河北新彭楠焦化有限公司焦化产能整合及减量项目、德鑫氢能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焦炉煤气制氢综合利用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焦化等具备工业副产氢生产能力企业改造产线工艺,提升高纯氢气产能。

着力提升氢能源供应质量。鼓励企业升级大规模氢气提纯技术工艺,对已建成的提纯设备实施升级改造,力争制氢设备单套制氢能力达成1万标准立方米/小时,提高提纯效率和质量,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推动成立公共氢气监测机构,制定工业副产氢纯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的质量标准。依据不同应用场景,提供高纯度、普通纯度、工业纯度氢气,确保工业副产氢满足产业链下游用氢需求。

探索工业副产气产业协同发展。支持工业副产气制氢、制氨和制甲醇协同发展,建立实时氢气、氨气和甲醇产能调控系统,依据实际需求与产能匹配工业副产气产品生产规模,全面提升工业副产气生产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发展甲醇储氢和液氨储氢技术,将氢能以液体的形式长期储存,实现氢能长距离运输及大规模应用。

研究提升工业副产氢绿色价值。推动大型能源企业加快向氢能生产企业转型,鼓励工业副产氢生产企业配套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CCUS),提升制氢产业的环境效益。积极研究本地工业企业将氢能利用过程产生的碳减排量开发成碳减排项目,对其减排量进行资产化核证并与金融机构碳减排支持工具对接,加快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资产化经验。

2.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制氢

推动风光制氢项目建设。依托邯郸西部地区丰富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资源,积极发展光伏发电制氢、风电制氢、风光耦合制氢等新型制氢方式,加快推动磁县采煤沉陷区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项目和武安绿色氢能零碳产业园区建设。鼓励新建风光发电项目配套制氢装置,促进氢能生产和利用,提高风光发电利用效率,推动绿色氢能产业发展,实现多元化氢能源供应,构建低碳、低成本、安全可靠的绿色氢能供应体系。

探索生物质制氢新路径。依托我市丰富的农业废弃秸秆、园林绿化废弃物、高浓有机废水等农业废弃残留物及工业城市废弃残留物,积极利用生物质制氢新型制氢方式,探索符合我市生物质资源条件的技术路径,鼓励生物质资源富集县(市、区)开展生物质多元化制氢应用项目,完善相关配套设施,进而实现生物质制氢技术工业化应用,推动生物质制氢规模化生产,提升我市废弃生物质资源化利用效率,支撑多方式绿氢供应体系建设,支持我市实现多业态氢能商业应用可持续发展。

探索建成以绿氢供应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持续研究氢能制备、氢储能等新兴市场主体参与绿色电力交易,加强与内蒙古等省市能源领域的深层次合作,探索建立绿电进邯郸制氢新模式,积极主动参与国家“西氢东送”跨区域氢能输送管网建设,将内蒙古乃至我国西部的绿氢运送到东部市场需求旺盛的区域,为邯郸“绿氢”需求增长提供解决方案。

专栏三:重点制氢项目

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德鑫氢能科技(河北)有限公司焦炉煤气制氢综合利用项目,采用变压吸附提氢装置提纯氢气。计划分3期建设,1期氢气提纯产能4000标准立方米/小时,2期氢气提纯产能8000标准立方米/小时,3期氢气提纯产能16000标准立方米/小时,项目建成后,年产氢气约1.25万吨。

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华能磁县综合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采煤沉陷区风光储氢一体化基地项目,建设400兆瓦风电、300兆瓦光伏、1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制氢装置、100兆瓦/200兆瓦时储能装置,项目建成后,年产氢气876万立方米,约为782吨。 

3.建立氢气市场化交易机制

支持本地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区域性氢能行业协会,打通氢能产业市场,引导行业良性发展,推进制氢端和用氢端精准对接,支持用氢企业和供氢企业签订中长期交易协议,激发氢能市场活力。加强与山西省氢能企业合作交流,集合周边区域氢能资源,推动区域氢能上中下游产业合作,探索建立服务晋冀鲁豫地区多层次的区域氢气交易平台,提升我市在氢能源生产领域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五)完善氢能基础设施配套

以需求导向为建设原则,统筹布局建设加氢站,有序推进加氢网络建设,沿重要交通道路打造“加氢走廊”,构建气态运输、液态运输和管道运输多元化的氢气运输体系,逐步建立支撑邯郸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设施配套体系。

1.部署建设氢能基础设施

依托我市工业集聚产业优势,充分利用四通八达的道路交通网络资源,围绕主城区东、南、西、北各个方位以及各县(市、区)物流运输的主要线路通道,规划布局加氢、储氢等氢能基础设施,在符合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和安全标准规范的前提下,加强存量设施的混合利用,鼓励加氢站与加油站、加气站和充电站多站合一布局,支持现有加油(气、电)站扩建成加氢、加油(气、电)合建站。探索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化示范,形成可再生能源制氢加氢一体站推广模式,探索分布式制氢、储氢、加氢一体化的加氢站等新模式。

2.推动加氢服务网络建设

扩大各地加氢站覆盖范围,保障各场景用氢需求。按照“功能集成化、资源集约化、运行商业化”的原则,在示范加氢站基础上,在公交路线沿线、物流园区、重要交通枢纽等地布局加氢站点。根据氢源位置和满足铁矿石等物流运输需求,围绕主要交通干线,在武安市、馆陶县、涉县、广平县、磁县、丛台区、复兴区、邯山区、峰峰矿区建设加氢站。鼓励利用物流园区、工业园区内存量土地新建加氢站。适度超前布局加氢站,实现邯郸市应用区域全覆盖。到2025年,累计建设加氢站11座;到2035年,力争累计建设加氢站45座。

打造重点区域加氢示范。为快速推动市内加氢站布局,在武安市、磁县、峰峰矿区等县(市、区)优先建设示范加氢站。积极有序推动全市加氢站项目开工建设,推动河北鑫普加氢综合能源服务站工程项目、德鑫氢能加氢站项目及邯钢华丰能源有限公司加氢站项目建设。依托我市现有压力容器设计技术和工业气体储运装备制造工程技术,引进固体合金储氢技术领军企业共同建设2座满足5兆帕加注要求的示范加氢站,直接连接20兆帕运氢管束车进行加注,无需额外增压设备,使现有加油站、加气站快速实现加氢功能。

布局省际和城际高速,打造跨区域加氢网络。依托全市发达的高速公路网络,在有条件的服务区配套建设公共加氢站等基础设施,重点沿高速、国道、省道等重要交通道路打造“加氢走廊”,加强我市与周边区域间合作,扩大邯郸市加氢服务范围。

3.打造高效氢能储运工程

开展氢气储运试点示范,探索新型储运模式。积极开展规模化氢能储存应用,在高压储氢瓶方面,采用35兆帕储氢气瓶,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逐步应用70兆帕储氢气瓶。在固定式储氢压力容器方面,应用45~50兆帕和80~100兆帕两种设计压力的储氢容器分别配套35兆帕和70兆帕加氢站。鼓励探索低温液态、有机液态、合金固态储氢方式,研究将液氨、甲醇等富氢产品作为储氢介质的输送路径和商业模式。

形成市内网格化氢气储运体系,提高储运灵活性。重点采用高压气态储氢和长管拖车运氢,满足加氢站补氢需求;短途点对点管网运氢,满足化工用氢需求或近制氢厂加氢站需求。构建高压气态运输、液态运输和管道运输方式多元氢气运输体系,完善多元氢气运输网络建设。优化设计氢气储运路径,逐步将百公里运氢成本控制在6元/千克以内,最优运输半径达到50~200公里,满足各地氢能利用经济性和灵活性需求。

建立智能化氢气储运协调管理平台。建设氢气交易、物流资源交易、综合运输服务等物流信息平台,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运输服务一体融合,提供信息发布、线路优化、仓配管理、数据分析、客户咨询等服务,提高运输效率。支持管输单位建设具有全面感知、自动预判、智能优化、安全预警、高效运行的智能化管网。

(六)健全氢能协同发展体系

牢固树立绿色发展意识,完善协同发展体系,不断夯实氢能产业发展制度基础。注重氢能产业人才队伍建设,加大本地人才培养与优秀人才引进力度。加强与国内外产业和行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交流,扩展氢能产业合作范围,为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保障。

1.完善氢能产业机制建设

规范氢能产业审批流程。对加氢综合服务站在审批流程、项目施工许可、用地指标方面进行明确。落实国家有关土地政策,严格执行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进一步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将独立建设加氢站用地纳入公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范围。

持续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深入贯彻服务型政府理念,优化法治环境,严格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全面清理和坚决废止阻碍市场主体参与公平竞争的各项规定。强化顶层设计,研究损害营商环境责任追究政策,完善以信用为核心的新型市场监管机制,实行企业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强化龙头企业引领作用。依托我市已有的氢能龙头企业,在技术、产品、服务等领域持续创新突破,引领产业链深度融合和高端跃升。将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作为重中之重,实施“幼苗工程”,加强战略培育。鼓励龙头骨干企业将配套中小企业纳入共同的供应链、质量、合作研发等管理体系,提升专业化协作和配套能力,推动协同制造和协同创新。

构建高效市场监管体系。建立健全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体制,强化质量监管,提升安全风险防范能力。创新技术监管手段,改善监督方式方法,加快发展工程质量监督系统信息化建设,确保准确、高效地提供信息服务,不断强化工程质量信息和重大事项上报制度,充分发挥监督平台作用,保证市场监管体系高效运行。

建立地方特色产业标准体系。完善氢能制、储、运、加、用标准体系,增加标准有效供给,指导氢能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积极参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省级标准制定,鼓励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社会团体牵头制定满足地方氢能市场和创新需求的团体标准。加强标准规范实施与监督,及时跟进前沿技术与行业发展,动态完善更新相关标准,确保与产业发展相适应。

2.壮大氢能产业人才队伍

加强本地人才培养。大力创新招才引智政策,实施“十万学子进邯郸”行动和“周末专家邯郸行”计划。推动企业设立专项人才引育基金,鼓励氢能企业通过“传帮带”的人才培育模式精准培育所需高技能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机制,加强氢能职业教育,推动职业院校与市内龙头企业合作,培养合理的产业人才梯队。

明确人才招引方向。根据我市氢能企业发展现状,解决我市氢能发展所遇技术难题,定向招引电解槽制造业人才,实现市内质子交换膜电解槽自主化、规模化生产,提升质子交换膜电解水制氢技术水平和设备生产能力。大力引进燃料电池发动机、燃料电池电堆、氢能燃料内燃机三大技术人才,优化稳固燃料电池整车及系统产业基础,形成规模化、自主化氢能动力及整车生产组装能力。

引进氢能领域领军人才。立足氢能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研究制定实施“氢邯领军”专项人才引进计划,主动对接引进氢能领域领军人才和高层次创新团队,提升氢能前沿技术研发领头动力。建立市级氢能产业专家智库,为全市氢能产业发展提供政策咨询、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与服务,开展重点科技项目研究和成果转化实证,聚集和培养一批氢能产业高端人才。

3.加强氢能产业合作发展

开展高水平产业链合作。按照布局合理、产业协同、资源节约、生态环保的原则,对氢能产业集群进行规划布局和功能定位。强化产业链优势企业之间的协同与合作,鼓励促进氢能制备、储运、加注、燃料电池、整车制造等环节优势企业在技术攻关、产品联合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开展合作,以强强联合方式实现高质量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充分发挥产业链集聚的虹吸效应,带动氢能装备产业集群扩大与发展。

加强京津冀氢能产业合作。以京津冀地区现有产业园区为基础,结合各地特色,配套规划氢能产业基地,吸引各类产业链机构落户邯郸,形成区域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差异化发展格局,积极构建集氢能生产、研发、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区域协同氢能产业体系,打造氢能产业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实现氢能京津冀区域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规模化示范运行,共同探索氢能分布式系统商业化路径。

推动国际开放创新合作。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材料和装备创新合作,鼓励开展氢能科技联合研发。在有条件的区域建设中外氢能产业园区,支持发展合作示范区配套设施建设。加强与氢能技术领先的国家和地区开展项目合作,探索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氢能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产品开发等方面的合作。

三、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充分发挥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职能,鼓励各县(市、区)政府(管委会)根据实际情况成立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专班,明确各牵头单位责任,细化分解目标任务,层层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围绕氢能产业全产业链关键环节,切实做好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工作。二是加大资金支持。认真落实国家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对符合条件的氢燃料电池汽车购置给予适当补贴,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氢能产业链招商,推动与省内外金融机构和投融资机构战略合作,鼓励各类银行业金融机构、产业投资基金、创业投资基金按市场化原则为氢能项目提供贷款和融资服务,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行绿色债券。三是加强安全保障。强化有关部门行业安全监管意识,落实国家技术标准、安全管理要求,压实各县(市、区)安全生产属地管理责任,针对氢能全产业链主要环节,研究制定分级风险分析管控体系和安全技术保障体系,制定应急预案体系和安全监督管理机制,保障氢能产业安全发展。四是积极宣传引导。充分利用媒体、网络、会议、讲座等多种形式,提高社会公众对氢能的认知度和认同感,注重舆论引导,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形成有利于氢能产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

附件: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路线图 

附件

邯郸市氢能产业发展实施路线图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四届中国高比例风光新能源电力 发展研讨会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