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光伏、LED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一直是转型的热门之选。
那些消失的中小企业,可能正在试图进入政府鼓励的新兴产业,但“盲目的转型”,或将给它们带来更大的风险
“转型是找死,不转型是等死。”一家纺织外贸企业老板如此描述他当前遇到的发展困境。缺乏技术和资金,让他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举步维艰。对于怎么转型,一些企业似乎还有些迷茫。有人认为,中小企业在没解决生存问题之前,转型还是有些一厢情愿。
2011年上半年,浙江新增中小企业5万多家,注销1万多家。
但这个数据,并不足以反映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真实困境。浙江中小企业促进会会长周德文称,“目前,浙江有20%的中小企业处于停工和半停工的状态”,并且,这一数字仍可能继续扩大。
而那些业已“注销”的中小企业,也许并未真正消失。来自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的数据显示,仅2010年年底,就有60多家中小企业涌入光伏行业。
对于眼下的浙江中小企业来说,转型升级是个绕不开的话题,而以光伏、LED等为代表的节能环保产业一直是转型的热门之选。但在传统行业里浸淫多年的企业似乎还没找到开启未来宝藏的钥匙。
三“荒”两“高”
利润率不如银行存款利率,谁还有信心做实业?
不过,这也可能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更大的风险。周德文直言,盲目转型可能不是帮企业“起死回生”,而是加快企业的倒闭。
8月29日,浙江省经济与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楼志鸣指出,导致今年中小企业日子异常难过的原因是,国际经济波动,宏观政策趋紧,通货膨胀明显,要素制约加大。有经济学家曾如此概括中小企业目前面临的困境,三荒两高:钱荒、人荒、电荒,高成本、高税收。
周德文指出,温州中小企业目前遭遇的困境,与2008年金融危机时有很大不同。
2008年,许多中小企业是因为拿不到订单,被迫停工甚至倒闭,而这一次的困境是,有订单,企业却不敢接,不愿接,“因为利润太薄,很多企业的利润只有1%到2%,甚至亏损”。
“现在什么都在涨,人工成本在涨,原材料在涨,但是产品价格却不能同比上浮,否则就没有竞争力了。”温州乐清一家电器企业负责人称。
而在中小企业遭遇经营困境之时,其面临的“钱荒”问题也越发凸显。
中国人民银行温州市中心支行监测数据显示,2010年1至6月,温州民间借贷规模为800亿元,综合利率为20.67%。而2011年同期,温州市民间借贷的规模已经超过1200亿元,综合利率已攀升至约为24%。
转型迫在眉睫
“低门槛”的光伏,成为中小企业升级转型的首选。
此前的7月,温州刚刚推出了“三大新兴产业培育方案”具体包括:生物医药产业、节能环保产业以及新材料产业。其中的“新材料产业”,主要涉及新能源材料、新型金属材料、新型化工材料等。
而政府的引导,得到了很多中小企业的响应。浙江埃菲生能源科技公司副总经理胡永强称,“现在,之所以有如此多的企业进军光伏行业,很大程度是因为政府的政策导向。”埃菲生为温州保一集团旗下企业,这家民营阀门集团2010年3月开始进军光伏产业。
政府的扶持力度,是显而易见。今年上半年,在电力紧张情况下,温州电力局实施了“有序用电方案”,许多传统企业被当作了“错避峰用户”的首选。而新能源企业仍可以享受比较优惠的用电政策。
土地,则是政府给出的另一有力支持。胡永强透露,温州当地资源非常紧张,传统行业一般很难拿到地,但今年,埃菲生却拿到120亩土地用于建厂,并且几乎是免费的。
危险的“转型”
浙江省太阳能行业协会秘书长沈福鑫告诉记者,中小企业转型新能源,首选的就是太阳能光伏产业。目前,浙江的光伏企业已有约200家,而去年年底,是中小企业涌入该行业的高峰期,一下子涌入了60多家,大部分是产能50MW的小规模企业。
埃菲生总经理张晓东表示,2010年,浙江各行业的很多中小企业都涌入太阳能光伏行业,有些以前甚至是做文具的、做皮革的、做礼品的。在他看来,大量中小企业涌入的主要原因是,光伏行业的门槛并不太高。
“光伏行业分工太细,产业链太长,做拉晶核切片的,也可以说自己是做光伏新能源的。现在,一台拉晶机器的成本已经降到100万以下,投入2~5台就可以成立一个企业,总投入只需要几百万。毕竟,光伏行业不仅是资金密集型,也是劳动力密集型的。”张晓东说。
而胡永强看来,传统企业转型做光伏的热潮,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在工业区的道路两边,很多企业的招牌上,左边写着“皮鞋、皮革、皮具”,右边则写着“多晶硅棒、硅片”。
胡永强指出,中小企业乐于转行光伏企业还因为,传统行业竞争白热化,毛利下降,而光伏产业较高的毛利率,对它们存在吸引力。“即使是从事太阳能光伏行业技术含量最低的硅棒、硅片生产,毛利也高过传统制造业。”
不过,周德文指出,中小企业如果盲目转型,也可能会增加企业的风险。“在有些情况下,转型可能不是帮企业"起死回生",而是会加快企业的倒闭。”
产能过剩问题凸显
“苏总,我这里有3000万,您看能不能做LED?”在最近召开的全省首届LED产业配套会议上,衢州一位从事建筑业的老板向浙江名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苏光耀提了这么一个问题。
苏光耀的回答是否定的,但他知道自己的话很可能成为耳旁风。因为去年以来,很多身边的朋友都在问他同一个问题,然后义无反顾地冲进这个行业。
在苏光耀看来,现在浙企对LED照明已经理性多了,但仍有很多人想从中分一杯羹,“这个行业确实很大,但现在有计划、能耐得住性子的企业实在太少。”
一个客观的事实是,众多企业如今纷纷开始转向室内照明,一时间室内照明又成为“红海”。浙江省照明电器协会理事长翁茂源说,现在占室内照明主要需求的民用照明市场尚未打开,如果继续有企业进入,室内照明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而在光源、芯片等配件领域,这种过剩已经显现。浙江阳光照明总经理官勇说,因为在配件上的标准不一,很多企业趁机生产大量低端同质化产品,这部分产能已经明显过剩。
国内研究机构近日发布预警,由于国产外延芯片的出货量增长了2倍,价格可能会在3季度出现回调。这也为一些中小企业敲响了警钟。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