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产业新版图
【晶龙转型如何破局】
高油价时代和全球节能减排大语境下,太阳能光伏产业如日中天。而河北太阳能产业的两大巨头――邢台的晶龙(单晶硅)和保定的英利(多晶硅),注定将成为业界瞩目的亮点。
12月下旬,就在靳保芳以世界最大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企业晶龙集团董事长的身份,赴日本与全球最大多晶硅原料生产商美国海姆洛克商议新一轮战略合作的同时,国内各地单晶硅项目就像高温中的爆米花,一个个砰然炸开。
在中国单晶硅产业格局大变革的关口,河北单晶硅通向世界的航道正随着晶龙集团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晶澳公司的股票价格,跌宕起伏。
1原料全球化:决胜“拥硅为王”时代
当人们在惊呼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逼近100美元的时候,国际市场上多晶硅原材料价格已经从2000年的每公斤55美元左右,飙升至310美元。
背后的拉动力量便是某规格单晶硅片从17元卖到了55元。
于是,暴利之下,中国单晶硅企业从原来屈指可数的三四家一夜之间激增到40多家,硅片加工企业发展到近50家。
在一个多晶硅材料95%以上需要进口支撑的产业,“拥硅为王”,成了单晶硅产业最一致的判断。
单晶硅产业链条上最炽热的一环,燃烧在原材料上。
“今后两年,原材料供应将是晶龙集团乃至整个世界光伏太阳能产业面临的最严重问题。”晶龙集团董事长靳保芳判断。
这也是他东赴日本与全球最大多晶硅生产企业美国海姆洛克寻求新战略合作的最终目的。
尽管当前产能因受多晶硅原材料制约尚未充分释放,但晶龙集团倒喜欢这种原材料相对紧缺的日子,毕竟高额的利润回报是企业最希望的。
在世界单晶硅企业普遍受制于原材料的时候,晶龙在中国单晶硅产业界的日子还是最好的。
海姆洛克供应到中国区的多晶硅份额,2/3都给了位于我省宁晋县的晶龙集团。更令业界羡慕的是,晶龙还把触角直接伸到了海姆洛克新的扩产项目中去。
“这要归功于在市场形势最不好的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我们结下的深厚友谊。”靳保芳说,在海姆洛克众多合作方难以履行既定合约的情况下,晶龙履行了承诺。
来自美国的原材料供应保障之外,晶龙还有一张“日本牌”。
松宫律夫是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供应商,在与晶龙合资成立宁晋松宫公司10年时间里,新企业成长为世界第一大太阳能级单晶硅生产企业。而来自日方的消息称,他们将扩产在日本多晶硅项目,三年后实现年产万吨。晶龙无疑是其中的直接受益者。
“现在国内一些知名太阳能电池片企业,要拿到我们的单晶硅,必须拿多晶硅来换。”晶龙集团有工作人员向记者自豪地说。
“原材料过剩那一天到来时我们怎么办?”
在企业盈利最佳时机中,晶龙想到了物极必反的另一面―――产品市场竞争。
2市场全球化:设置产业安全终端
几天前刚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巴厘岛路线图”划定,这一缓解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新路经虽然没有得到美国的响应,但在几乎同时,美国众议院以314票比100票的压倒性多数通过了修改后的新能源法,随着布什在能源部签署这一法案,美国国内的能源使用效率有了更严格的标准。
与此同时,欧盟也从新的能源利用标准对汽车产业做出了新要求。
这些对于河北单晶硅产业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
“中国在节能减排,全世界都在节能减排,我们太阳能光伏产业何愁没有光明未来!”晶龙集团办公室人员高兴地说。
据了解,我国光伏产业产量的95%左右是靠国外需求拉动的,其中德国占全球市场需求的57%,成为拉动这一产业的主要动力。
这种格局下,来自德国的政策性变化直接影响着河北单晶硅产业。据了解,从2006年以来,德国政府减少了对光伏产业的补贴,需求量直接缩减一半,整个国际市场减少了四分之一。影响到太阳能电池片价格下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