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1日,沧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沧州市氢能产业主要进展和成效的报告》。文件指出:“国内首个氢内燃机城市级综合应用示范场景引领工程”成功落地;省内最长氢能运输线路黄骅港-武安线开通运营;在全省率先制定《加氢站布局规划(2024-2026年)》;“绿港氢城”、“氢能零碳运输应用示范项目”等一批重点氢能项目加速推进,已初步形成“制、储、输、用”氢能全产业链条。
以下为原文:
关于沧州市氢能产业主要进展和成效的报告
为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和省发改委要求,市政府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加快培育新支柱新赛道,聚焦氢能领域精准发力,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着力打造京津冀氢能应用示范区。一年来,“国内首个氢内燃机城市级综合应用示范场景引领工程”成功落地;省内最长氢能运输线路黄骅港-武安线开通运营;在全省率先制定《加氢站布局规划(2024-2026年)》;“绿港氢城”、“氢能零碳运输应用示范项目”等一批重点氢能项目加速推进,已初步形成“制、储、输、用”氢能全产业链条。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统筹谋篇布局,强化规划政策引领
我市氢源资源丰富,全市化工行业年产氢量可达18.69万吨,现有规划和在建制氢项目全部投产后年产氢量可达30.18万吨;产业基础扎实,集聚了中石油华北石化、中石化沧州炼化、正元氢能等一批化工龙头企业;同时依托黄骅港口辐射优势,应用前景广泛。市政府认真研究、超前谋划,形成了按照“四链”“两群”的发展思路,努力构建能源链、装备链、工业链、物流链的氢能产业发展格局,打造高纯度氢产品生产供应集群以及氢能车辆产业集群,不断培育产业发展支撑点。一是加快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制定了《沧州市加氢站布局规划(2024—2026年)》,共谋划布局加氢站54座,为未来氢能车辆推广应用、环京津冀氢走廊的搭建提供设施基础。目前已建成加氢母站1座,投运加氢撬装站3座。二是为规范沧州市加氢站管理工作,加强氢能产业全链条重大安全风险管控,先后印发实施了《沧州市加氢站管理办法(试行)》《关于〈河北省氢能产业安全管理办法(试行)〉的落实措施》,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监管工作,确保运营安全,促进氢能运输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三是为统筹保障全市氢气气源供应,降低氢气供应成本,市交发集团正在牵头成立氢能源销售公司,目前公司组建方案正在等待国资委批复。四是为统筹推进氢能产业发展,印发实施了《沧州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规划(2024—2026年)》,结合我市资源禀赋条件与区位优势,强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任务部署,将沧州市打造为京津冀氢能资源重要供给地、氢能创新应用先行示范区、氢能装备产业基地和国际绿色能源贸易枢纽。
二、加强项目建设,不断完善产业链条
我市依托化工产业良好基础和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通过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强要素保障,主动靠前服务,积极推动氢能产业项目建设提速增效。
能源链方面:氢能源资源不断丰富,河北正元氢能科技有限公司煤炭清洁高效综合利用、华润沧州光火储氢一体化多能互补示范项目等5个在建、拟建制氢项目全部投产后,全市年度产氢量预计达30.18万吨。欣国氢能有限公司2000标方/小时管道运输项目及52台氢气长管拖车已投入使用。发挥液态储氢在氢能大规模储存、长距离运输上的优势,落地液态储氢项目,正在大力推进中石化沧州炼化公司开展2万吨/年有机液体储氢工业示范,促进有机液体储氢技术研发。
装备链方面:一是沧州工苑新型膜材料有限公司能源与环境用聚芳硫醚膜材料研发生产项目已建成投产。“永久亲水型聚芳硫醚制氢隔膜”产品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了对日本东丽第四代隔膜的替代,项目所制备的隔膜已列装世界首套高浓放射水溶液电解槽。二是航天长征化学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沧州分公司主要开展氢能技术全产业链技术等技术领域的中试试验研究及技术验证,自主研发的首台套1000型碱性电解制氢系统经四轮中试试验,通过了安全性和稳定性考验,产出氢气纯度达到5N标准,通过了中国氢能联盟的“氢能领跑者行动”能效认证证书,达到二级能效,该型号产品已经开始对外销售。三是河北海乾威钢管有限公司新能源管道生产线扩建项目,可年产新能源管道工程钢管10万吨,项目研发产品多通过大量的焊接试验和材料试验,抗氢脆输氢管道的焊接技术处于业内领先水平。四是沧州天瑞星光热技术有限公司航天氢能装备(沧州)制造基地项目,预计2025年投产。该公司研制的加氢制氢储氢一体机,可将可再生能源高效转化为氢能,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五是新蜂绿能与上海重塑计划在南皮成立沧州重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燃料电池系统产业基地项目、电力电子核心零部件总部项目、双极板(或膜电极)产业化基地项目。项目以燃料电池系统及核心零部件研发、制造为核心,集研发、生产、销售、测试于一体,将打造国内领先的燃料电池产业化基地。六是积极对接氢辉能源(深圳)有限公司落地电解水制氢设备生产项目。该项目主要生产80-100微米增强型质子交换膜(PEM)及膜电极,以及应用于还同场景的高性能长寿会的中小型质子交换膜电解槽。目前,相关终端产品已在深圳完成中期测试,正在进行量产和良品率测试。量产后,可为沧县远景动力、华润光火储氢、中核等项目提供制氢设备和技术服务。
工业链方面:天津工业大学沧州市鑫膜科技有限责任公司高纯/超纯氢分离制备系统项目,目前处于中试验证阶段。项目采用先进的镍合金中空纤维膜分离技术,具有分离和催化双功能,可实现一步提纯工业副产氢至浓度>99.999%的高纯氢。该技术应用的镍合金膜将打破国外技术的垄断,推动我国半导体芯片技术的发展。该公司正在积极推广高纯氢分离制备等先进技术在我市工业副产氢提纯工艺中的应用。
物流链方面:一是荣程集团黄骅港至武安、黄骅港至山西绿色大通道氢能应用项目,目前已投运50辆氢能重卡。年底前计划购买300辆,投运达到150辆。编制总体发展规划已经报市政府;二是北京氢燃科技有限公司国内首个氢内燃机城市级综合应用示范场景引领工程项目,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已召开氢燃专班成员单位调度会,讨论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各部门对重点工作按职责进行分工;三是任丘公交公司已投运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市交发集团已采购2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计划沧炼加氢站建成后加氢运营;四是华丰美锦(河北)创能科技有限公司武安市-黄骅港氢能绿色物流通道项目。项目将使用欣国氢能加氢站进行补给,前期计划投运氢能车辆50辆,正在进行合作洽谈;五是美锦(任丘)氢能孵化基地新建项目,计划推广氢能船舶的示范应用,目前正在办理前期手续。
氢能车辆产业集群方面:利用现有车辆产业基础,培育氢能重卡、氢能公交、氢能专用车辆、氢能乘用车等新兴企业,带动氢燃料电池整车及核心配件产业链发展,建设京津冀地区氢能车辆制造产业集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徐工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上海捷氢科技有限公司、厦门金龙公司来沧投资建厂,落地氢能车辆生产或组装企业。
高纯度氢产品生产供应集群方面:加速形成高品质氢基产品,建设跨区域、国际领先氢基化工产品供应产业集群。国华(沧州)综合能源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进“绿港氢城”项目、“氢联万象”工程:“绿港氢城”项目中一期五万吨/年绿氨项目预计2025年年底投运,主要建设配置13套电解槽装置,拥有1万吨/年制氢能力。项目最终产出绿氨,将打造全球首个百万吨级绿氨贸易中心。“氢联万象”工程中绿醇项目预计2027年底投运,拟建设年绿醇产能10万吨/年,配套建设制氢装置,项目年秸秆用量约为60万吨,减碳量约10万吨/年。项目建成后将拓宽绿氢消纳途径,大幅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进一步降低制氢及运氢成本,制取的甲醇满足船舶、车辆等清洁用能需求。
三、发挥示范作用,打造多元应用场景
我市依托良好的地域、资源、政策环境,发挥应用场景市示范作用。一是开展国内首个氢内燃机城市级应用示范。与北京氢燃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国内首个氢内燃机城市级综合应用示范场景引领工程”合作协议》,布局国内首个氢内燃机研发、实验及检测认证技术服务平台,并高标准搭建沧州市氢能产业安全生产及运营管理大数据平台,将引入各类专用车辆、重卡、轻卡等关键核心部件以及整机厂,逐步形成氢内燃机装备和车辆产业集群,搭建环京津氢能高效多场景综合利用的城市级示范性走廊。自5月底签订合作协议以来,已编制完成氢内燃机项目可研报告和多类型氢内燃机及车辆示范工程实施方案。二是积极打造省内外长距离氢能重卡运输场景,市政府与天津荣程新能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氢能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依托我市发达的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优势,打造全国领先的氢能运输产业集群。项目单位计划5年内在沧州市域内逐步投放氢能运输车辆3500辆,运营多条省内外长距离氢能重卡运输线路。目前黄骅港--武安、黄骅港--山西线路已开通运营。三是大力推进市域内公交车辆示范运营。任丘公交公司已投运20辆氢燃料电池公交车,市交发集团已采购20台氢燃料电池公交车,计划沧炼加氢站建成后加氢运营。四是积极对接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零碳氢燃气轮机研发制造项目,该公司目前正在研发我国首台氢燃气轮机,氢燃气轮机技术打通了绿氢转化发电环节,将实现低成本的绿电直供。
下一步,市政府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省部署要求,围绕“制储运加用研及装备制造”一体化氢能全产业链,打造“氢+”经济产业格局,促进沧州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