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西极,有一处震撼心灵的建设奇迹——国家能源集团龙源乌恰风电项目。它宛如一颗闪耀在祖国边陲的明珠,镶嵌在昆仑山与天山南脉的交汇处,那神秘而雄伟的帕米尔高原之上。
龙源乌恰风电项目
追风之旅,探索自然馈赠
追风的旅程,是一场与自然的浪漫之约,也是一段充满挑战的征程,更是乌恰龙源风电项目迈出的关键一步。
那是一个初春的清晨,队员们背着沉重的测风设备,沿着陡峭的山路向预定的测风塔位点艰难前行。队员小赵是个充满活力的年轻人,第一次参与山地测风项目。
他们来到了一处视野开阔的山脊,这里将竖起第一座测风塔。然而,安装测风塔并非易事。在搬运塔材的过程中,山路湿滑,一名队员不小心滑倒,手中的塔材掉落,差点砸到自己的脚。大家连忙放下手中的东西,检查他是否受伤,幸运的是只是一些擦伤。安装过程中,又遇到了螺栓和螺孔不匹配的问题。队长老王经验丰富,他仔细检查后,发现是运输过程中塔材有些变形。他带着队员们用简单的工具对塔材进行微调,经过两天的努力,终于成功将测风塔安装起来。
现场工作人员正在分析风功率预测数据
追风者们如同勇敢的探险家,深入乌恰地区的山川峡谷,在广袤的天地间寻觅着风的足迹。他们凭借着专业的仪器和敏锐的洞察力,在那片粗犷的土地上,追逐着风的气息,仔细分析每一处地形地貌对风速风向的影响。经过长时间的考察与数据积累,那些风速稳定且资源丰富的区域被一一标记,为后续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设之艰,铸就绿色奇迹
在确定了最佳的风电选址后,建设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然而,山地风电项目的建设困难接踵而至。那是一座又一座难以逾越的高山,仿佛是大自然设下的重重关卡。运输设备上山,如同蚂蚁搬家般艰难,大型机械在崎岖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前行,稍有不慎就可能陷入困境。
在一个阳光炽热的夏日午后,一辆辆装载着巨大风机叶片的特种运输车辆在山脚下集结。这些叶片每一片都长达近百米,就像一个个沉睡的巨人。运输队队长老叶皱着眉头看着眼前陡峭的山路,他知道这次运输任务绝不轻松。
运输开始后,车队缓慢地爬行在崎岖的山路上。在一个急转弯处,由于山体的遮挡,司机的视线受到极大限制。尽管有引导员在前方指挥,但车辆庞大的身躯和超长的叶片让转弯变得异常困难。车辆后轮开始打滑,随时有侧翻的危险。老叶当机立断,指挥工人迅速搬来沙袋和石块,垫在车轮后方增加摩擦力。经过紧张的抢险,车辆终于安全转过了弯道。
运输叶片上山过程
在复杂的地形条件下,他们精心设计每一次设备运输方案,细致地浇筑每一台风机基础,确保其能够承受巨大的风机重量以及狂风的考验。一根根高耸的塔筒拔地而起,巨大的风机叶片被精准地安装在塔顶。每一道工序都严格遵循高标准,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建设者们的心血与汗水。在建设过程中,他们克服了物资运输困难、恶劣气候影响等诸多挑战,将一片片荒芜之地变成了绿色能源的生产基地。
运行之稳,守护清洁之光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艰苦奋战,终于迎来了并网运行的那一刻。夜幕渐渐降临,但站内却是灯火通明,人影忙碌。大家都知道,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反送电工作,否则会影响整个风电场的并网进度。
负责此次反送电工作的周工正全神贯注地指挥着各个小组。一组人员在对高压设备进行最后的检查,他们拿着检测仪器,仔细地检测每一个设备的绝缘情况、连接是否牢固等;另一组人员则在紧张地核对二次回路的接线,由于线路复杂,他们拿着图纸,一根线一根线地对照,眼睛都不敢眨一下,在核对过程中,发现有两条控制线的标记有些模糊,为了确保无误,他们顺着线路一直排查到源头,重新做好标记。
现场工作人员进行风机巡视工作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到了深夜,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没有一个人抱怨,周工不断地给大家打气,提醒大家注意安全和操作规范,终于,在所有工作人员长达36小时的连续奋战后,升压站的设备依次启动,灯光闪烁,升压站送电成功。随后风机调试人员抓紧时间登塔调试,当风机的叶片开始缓缓转动,那呼呼的风声仿佛是胜利的欢呼。在主控室,工作人员们全神贯注地盯着监控屏幕,实时关注每一台风机的运行参数。风速、功率、设备温度等数据不断跳动,工作人员们凭借丰富的经验和专业的素养,对这些数据进行快速分析和判断。一旦发现异常,维护团队立即行动,迅速奔赴现场排查故障。无论是在宁静的深夜还是在喧嚣的白昼,他们始终保持警惕,确保风机能够稳定运行。
风,这大自然的精灵,被人类巧妙地驯服,转化为源源不断的电能。那洁净的能源,从中国的西极出发,沿着电网输送到千家万户,点亮了无数的灯火。
龙源乌恰风电项目,不仅仅是一个能源工程,更是一座人类挑战自然、征服困难的精神丰碑。它见证了中国建设者们在祖国最西端的拼搏与奋斗,他们用行动诠释了什么叫作锲而不舍,什么叫作迎难而上。在那片遥远的土地上,他们创造了属于中国的风电奇迹,让世界为之惊叹。在未来的日子里,乌恰龙源风电将继续追随风的脚步,在清洁能源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