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来看,今年储能发展增速“稳步上升”。
同比2023年10月,招投标的储能项目50个,包含135条投标报价,储能总规模为3.63GW/7.55GWh。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10月份储能相关招中标项目共136个。招标项目71个,规模合计5.49GW/16.48GWh。
去年10月2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0.82-1.733元/Wh,加权平均报价为0.94元/Wh,平均报价首次低于1元/Wh。4小时储能系统报价区间为0.884-1.147元/Wh,加权平均报价为0.961元/Wh;而今年10月储能系统4h市场储能系统核算单价大多都在0.5元/Wh以下,2h储能系统核算单价较4h略高,但也基本不超0.5元/Wh。
1年时间区间同比下来,价格腰斩已经成为事实。另一个角度来看,储能低价已经在加速行业洗牌。
从10月中标情况来看,低价产生的负面效应已经加速显现。比如10月9日,内蒙古能源东苏特高压外送新能源三期基地32万千瓦风储项目和8万千瓦光伏项目配套建设60MW/120MWh储能系统项目,仅阳光电源、远景能源、中车株洲所、中天储能、海博思创、比亚迪等19家企业参与投标,11家企业公示投标报价,投标报价区间为0.481~0.582元/Wh。
时间回到2023年“金九银十”,当年10月,中广核新能源2023至2024年储能设备框架集采6个标段分别吸引了43、36、45、41、40、21家,累计226家参与竞标。剔除重复企业共59家企业竞标。
相较去年火热的竞标场面,今年的价格战背景下,竞标的场景已经不复去年热闹。
一方面,越来越多企业对自身定位更为清晰,不再为了得不到的市场而虚耗;另一方面,趋严的招标条件已经让众多企业望而却步,失去了竞逐大储的“入场券”,洗牌已经在无声进行中了。
消失的企业大都被招标文中越来越高的条件“难倒”。直白地说,越来越多企业被“屏蔽”在大储门槛之外。
实际上,越来越多企业招标文件对投标范围进行严格的“圈定”。以今年在行业闹得沸沸扬扬的云南一构网型储能项目招标为例,其中问询技术界定的函件多达十余页。
近期,以新源智储10月招标为例,其314Ah电芯业绩不少于3GWh。具体来看,新源智储于10月21日发布的2024年第7批非招标集中采购竞争性谈判采购公告显示,本次是新源智储2024年第二次采购储能电池舱,共采购1GWh&储备1GWh储能电池舱设备。
其中的业绩要求:近三年(自报价截止日起往前推算,以合同签订时间为准)内储能电池舱业绩不少于500MWh,近一年内储能电池舱业绩不少于300MWh,近三年内电芯总业绩不低于20GWh,近一年内电芯业绩不低于10GWh,314电芯业绩不少于3GWh。
314Ah作为第二代储能电芯,真正的渗透从年初才开始启动。3GWh的业绩要求,可能已经将大批的二三线储能电芯厂家拦在“门”外。
近日有媒体报道,已有央企开发商针对其拟招标的储能项目修改了评标办法——将技术评标权重、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商务评标权重不变。
因此,业界人士猜测,这一比重可能对当前在榜单上的招投标企业影响没那么大,但已经开始释放一种信号:储能市场逐渐恢复正常秩序之后,价格为王的时代马上终结了。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