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2024世界储能大会在福建宁德召开。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理事长舒印彪先生发表了主旨演讲。舒印彪院士指出,安全高效储能在源网荷侧都将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他表示,在电源侧,储能与新能源相结合,可以平移风光发电的功率波动,提升新能源并网的友好型和多能互补协调运行的可靠性,促进海上风电等集中式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外送和分布式新能源的就地消纳。
在电网侧配置储能,可以发挥电网所需求的调光、调频、调压、黑启动等功能,提升电网的韧性和安全稳定水平。
在负荷侧由于光伏大量并网,许多省份的午间时段负荷出现了鸭子型曲线。随着光伏的增加可能我们在午间时段负荷出现低谷,变成负荷低谷。并且逐步向深谷型曲线变化,储能有助于这一时刻的削峰填谷,用户侧分布式新能源将新型储能也将成为提升电能质量、系统灵活调节的重要方式。
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求,如何更好发挥储能的集成保障作用,他提出了五点倡议:
一是进一步加强引领,充分发挥抽水蓄能,电化学储能,物理储能等各自优势,取长补短,因地制宜,布局储能资源。要构建一个总量充裕、结构合理、成本最优的储能体系,加强储能与配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联动和衔接。
政府牵头组织电网企业根据新能源的资源禀赋特点,调节需求,网价结构和负荷特性等,预测并及时向社会发布储能的配置需求,以市场手段引导各类主体的投资建设。
二是完善运营机制,针对利用率偏低的问题,发展好新能源+储能,聚合储能,光储充联合调用模式,提升储能与电网的协调互动能力,完善储能市场机制,通过实施巅峰电价,适度拉大峰谷价差,合理扩大现货市场的现价区间,提高辅助服务补偿水平等,以扩大储能的盈利空间,健全电量+容量价格的形成机制。
三是加强关键技术创新,加强电化学储能热稳定性系统集成,梯次利用纳米材料等技术研发,探索钠离子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等技术路线,提升储能的安全性,经济性,循环寿命转换效率等关键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当中,现在中国电气工程学会国家电网有关联合会也在积极开展关于储能的这些涉网性能的技术要求和标准,研发储能系统的集成技术,增强对系统频率电压支撑能力,发展氢储能、物理储能,长时储能技术,长时间尺度的平衡调节。
四是健全标准体系,预计到2030年,我国新型储能装机将达到1.2-1.5亿KW,储能产业规模化发展离不开高质量的标准体系供给,目前我国在储能领域标准还供给明显不足,储能的安全效率、路网性能等方面的标准建设明显滞后,国际标准更是短板弱项,在IEC等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参与力、领导力、话语权还不够,与我国在全球储能的技术水平、产业规模等方面的领先地位严重不匹配,我们要进一步加快健全新型储能体系标准体系的建设,重点推进安全检测质量环保回收利用等标准的研制。
五是建立碳足迹的管理体系,加强碳足迹核算体系建设,开展储能产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迹的标准研制,建立产品碳足迹本土化数据库,搭建碳足迹数据服务平台,建立产品碳足迹的基础数据库,背景数据库,实景数据库和分时分区动态因子数据库,因为大家都在要绿电,特别是新三样出口进行碳足迹的认证,这里面核心的一个指标影响含碳量计算的就是绿电,绿电也有新的标准,在IEC也有了一部分的标准,这些标准里面绿电非常重要,现在我的团队提出,我们要建设一个分时、分区的电态因子,一方面消纳新能源,另一方面大幅降低这些我们制造业重要产品的碳足迹。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