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中国电力建设集团为成员企业在2025-2026年新能源工程项目所需的储能系统设备进行框架入围集中采购,预计采购规模为16GWh。要求电池单体的标称容量≥280Ah,储能系统整体效率≥ 85%,储能系统(包含电池) 整体质保5年。
9月27日,龙源电力集团共享储能技术(北京)有限公司第四批储能电站储能液冷电池系统框采公开招标,预估量为1500MWh,分3个标段采购。其中标段3明确提出,采用314Ah以上电芯。要求电池系统整机设备质保5年,主要设备(电芯、模块、电池簇和BMS系统)质保10年。
储能系统整机质保5年已经成为2024年的招标“标配”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大唐集团、华电集团、中核集团、中国能建、中广核等十余家央国企的集采中,在2023年大都要求储能系统质保3年。
以2023年集采规模5GWh的华电集团为例,当年4月,华电集团发布总规模5GWh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集采,对系统整体效率以及电池质量提出明确要求。系统整体效率标段一要求>85%、标段二要求≥86%,整体质保年限标段一要求3年、标段二要求5年,标段二明确电池应选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或同等水平其他品牌。
而时间过了一年,今年5月24日,中国华电5.1GWh储能系统框采中国,标段一0.5C和0.25C系统各50%,电池单体容量≥280Ah,整体质保5年, 采购规模5(GWh)。标段二1C磷酸铁锂电化学储能系统,电池单体容量≥90Ah,整体质保5年, 采购规模0.1(GWh)。
质保3年变5年,不仅仅是华电集团的集采,如开头所述,中国电建、龙源电力等已经将系统整机质保5年列为标准。而这相对于海外15—20年质保年限来说,仍处于低级阶段。
一般来说,海外储能系统的质保期标准通常较长,一般要求在15至20年之间。这一标准与国内市场相比,提供了更长时间的产品质量保证。例如,华为提供的储能系统产品提供了10年的性能保证和25年的材料保证。
此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储能电池及系统的认证要求也有所不同,企业应仔细了解相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认证方式。例如,北美主要采用UL认证体系,欧洲采用CE认证体系,澳大利亚则采用CECC认证体系。这些认证要求产品符合特定的安全和性能标准,确保储能系统在海外市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一份调研报告指出,海外大储的价格和盈利水平均显著好于国内,目前美国交流侧系统仍在1.3-1.4元/Wh;欧洲/澳洲交流侧系统均价1.2元/Wh,拉美1.0-1.1元/Wh,中东北非0.9元/Wh,而国内均价仅为0.6-0.8元/Wh。
此外海外项目未达到预期性能或者交付则可能面临大额罚款。远景能源高级副总裁、远景储能总裁田庆军曾指出,海外大储项目的合同刚性很强,交付风险比较大,储能厂商需要在电站交付后的全生命周期内,满足与客户约定的性能指标。如果拿订单时不预留部分利润作为“防火墙”,一旦出现问题被罚款,很容易变成赔本买卖。
8月6日,美国联邦能源管理委员会FERC与LS Power旗下的储能子公司Vista Energy Storage达成和解协议。Vista涉嫌在违反了加州独立系统运营商(CAISO)和FERC的规定,提交了不准确的投标。根据和解协议,Vista 需要支付高达270万美元的罚款。这是全球首单针对储能系统在电力现货市场不当投标的处罚。
2021年阳光电源的海外大储业务就因为疫情受到影响,产生了不少的罚款。据董事长曹仁贤在2021年年度业绩说明会的说明,该罚款与越南项目、缅甸项目一起,导致阳光电源2021年的利润损失了大概10亿元。
质保年限、项目交期罚款要求不足海外项目的一半,或许也是国内储能价格一直不如海外的重要原因。在国内,国内业主集中在“五大六小”“两网两建”,储能项目尚未有合理的盈利模式。中国源网侧储能尚未进入市场化赛道,故而很难跟海外重视项目收益“齐步走”。
不过可喜的是,中国储能正在加速验证更具市场化发展的路径,储能盈利模式正在加快探索中。比如今年7月的江苏保供度夏中,中国新型储能正在进入交易的“试炼场”。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