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新能源网-新能源行业媒体领跑者,聚焦光伏、储能、风电、氢能行业。
  • 微信客服微信客服
  • 微信公众号微信公众号

光伏龙头集体“反战”,组件价格持续上涨

   2024-12-02 世纪新能源网段伟林11250
核心提示:在现阶段,限制光伏产能不仅需要市场本身的力量,更需要政策切入。

自10月14日中国光伏协会倡导反对行业内卷以来,这一个多月的时间,新能源行业充满变革,掀起了一场无声的浪潮。这场产业升级之路依然伴随着痛苦,淘汰赛未曾停歇。

但围绕“限制低价中标、淘汰低效产能、解决超产问题”,从政府到行业协会,央国企到制造企业,全行业正在付出行动。

从中国光伏协会的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到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组织的“光伏行业对外贸易企业自律座谈会”,行业自律、反内卷被反复提及。

随着越来越多共识的达成,光伏乃至新能源的反内卷策略也在逐步起效。

反内卷态度坚决,已有中标价格重回0.7元/W

自光伏协会公布2024年10月组件成本参考价以来,0.68元/W这一数据已成为行业风向标。尽管光伏协会本身没有定价权,仅起到引导作用,但市场已显示出积极的变化。

随后,光伏协会于11月20日再度调整,将组件最低报价提升至0.69 元/W,每瓦提升一分钱。

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系考虑了最低必要费用,根据协会的调研目前组件运费为0.015元/W/千公里。对于600W组件,相当于每千公里9元运费。

这一价格微调凸显了行业内部反内卷的坚决态度,若能够推动组件终端售价合理回升,将有助于提振整个产业链的盈利能力。

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还是在于供需双方共同期望保持价格在稳定区间内波动,头部组件厂商的挺价意愿强烈,这一点在央国企的招标价格上表现得尤为明显。

今年7月,国资委、发改委发布的指导意见要求央企在采购工作中明确以性能价格比最佳、全生命周期综合成本最优为目标,优选供应商、承包商或服务商。

该新规的实施有望从根本上改变由最低价中标引发的长期价格战格局。

下半年已有央国企在招标要求中严控多项指标,注重产品质量认证,并带头使用创新产品,尤其在光伏产业技术革新的此刻,央企的集采招标为优质企业良性竞争留下空间。

自10月中旬以来,央国企已进行多次大规模的框采和集采,透露出一些积极信号。

例如,明确组件最低成本价后的首个GW级组件框采项目,中节能的2024年度光伏组件框架协议采购项目,其总规模为2.5GW,共有13家企业参与投标,其中11家企业平均单价不低于行业协会测算的0.68元/W成本价。

从入围结果看,企业的报价居于0.680-0.703元/W之间,低于0.68元/W的投标单位未能入选。


华能于11月11日进行了2024年光伏组件(第二批)框架协议采购招标发布中标候选人公示。相较去年年底的一批框采,此次华能新增N型双面双玻及BC组件的采购。

此次框采最低中标价格为0.675元/W,除此之外价格皆高于0.68元/W,中标均价达0.751元/W。

还有从国家能源集团11月15日公示的结果看,其两标段均采购N型610Wp双面双玻组件,并未采用最低价中标人,通威以0.723元/W的报价排名第一中标候选人。

再结合最近的两次开标及中标结果,南网能源2024年第一批晶体硅光伏组件框架招标项目于11月25日开标。

其总采购规模达2.5GW,共有29家企业参与投标,价格区间在0.627~0.728元/W,均价为0.691元/W。

其中TOP4的报价全部高于组件最低成本价,平均报价达0.7元/W,近三分之二的企业报价达到或高出协会的价格基准。

11月26日,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2024年度第一批光伏组件长协集中采购中标结果公布,在价格方面,TOPCon均价为0.755元/W,P型均价0.716元/W。

通过以上央国企的大型采购项目,可以看出组件价格已有所反弹。但在更多项目中,仍不乏二三线甚至一线企业采用最低成本价0.68元/W或低于该价格投标。

可以想见央国企及组件企业在价格方面已达成一定共识,但要想彻底稳定价格,仍需要更多有力地措施。

优化招标规则,投标不再低价死命打

招标机制无疑是影响价格的关键因素之一。这一点在同时期进行“反内卷”的风电产业中体现的更为明显。

风电价格战已持续有三年之久,针对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低价恶性竞争问题,在近期的会议上,风电企业高管一致认为需要从招标规则上进行优化。

优化的成果已经在11月22日的开标中有所体现。

国家电投集团2024年第二批陆上风力发电机组规模化采购项目总规模8.4GW,其中7.2GW项目容量分为30个小标段对外进行招标采购。共有9家企业参与竞标,竞争激烈。

但从开标结果来看,参与竞标的报价已高于历史水平。

如标段28-国家电投哈密十三间房100万千瓦风光储一体化项目风机报价最低,该项目要求采购大型陆上10MW-12MW之间的风机,最高报价达到1720元/kW,平均报价在1550元/kW。

而此前,10MW大风机报价已经在1100-1300元/kW徘徊,甚至有个别项目报价低于1000元/KW,远低于成本价。

整体看,风机招标价格集中在2000元/kW,出现明显回升,不少业内人士将其看做风电价格战收尾的标志。

而此次价格的回升,正得益于招投标评分标准的改变。

具体来看,此次招标的评分标准中,不再以最低价为评标基准价,而是以有效投标人评标价格的算术平均数再下浮5%作为评标基准价。评标价格低于或等于评标基准价的得满分;评标价格高于评标基准价5%以内(含5%)的,每高1%在满分的基础上扣0.4分;评标价格高于评标基准价5%以上部分,每高1%扣0.8分;扣完为止。

这意味着,最终基准价的确立会去除价格过高或过低的报价。这样的改变有助于消除低价竞争带来的不良后果,保护开发商的利益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表示,近期,风电行业多个中标均为非最低价中标,可以看到行业破内卷效果初显。多家开发商开始修改招标条款,整机企业方面,投标价格也不再玩命往低打了。

从各种市场消息看,事实上,自2023年下半年起,已有大型央企开发商开始研究招投标中的质量管控和招标条款设定问题。

据21财经近日报道,一些开发商的招标规则将技术评标权重、价格评标权重从原来的50%、45%,分别调整为55%、40%,商务评标权重不变。并且将评标基准价定为中间价,简单理解,低于基准价或高于都要倒扣分。

此前,在光伏协会召开“光伏电站建设投标价格机制座谈会”时,就有与会代表建议采用合理均价作为靶心价,将产品与技术创新、整个生命周期的度电成本、产品质量可靠性、知识产权、绿色供应链、可持续运营能力、履约能力等纳入评价指标。

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曾呼吁,杜绝最低价中标,推动完善以靶心价为指导的招标体系。隆基绿能董事会钟宝申也曾建议,使用“合理均价基准差径靶心法”,即在全部有效投标报价中,去掉最高价和最低价后取平均值作为基准价。

政策、市场多管齐下,限制光伏产能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供需关系始终是影响价格的核心因素。

面对激烈竞争,那些盲目扩产的企业已被市场淘汰出局,即使是业界有名的企业,亦不得不面对停产问题。

有媒体报道,光伏史上最大并购案被收购方——润阳股份近期多个海外项目陷入停产。

停工主要受到相关政策及市场需求的影响,导致订单不稳定,进而影响了生产的连续性。

类似地,英发睿能也发布通知公司决定自10月16日起停工停产,假期将至今年春节后。

根据网传通知截图显示,英发睿能放假的是天长基地,产能为PERC产能,今年6月其10GW PERC产能曾启动技改。目前来看,项目技改的进展未能跟上P型市场快速萎缩的速度。

不仅在组件环节,产业链上游也在不断主动降低开工率。

据上海有色网数据,某头部拉晶企业带头再度下调11月开工率,该企业开工率从月初计划的40%降至最新的30%左右。头部一、二线企业开工率普遍维持3-4成左右。

在现阶段,限制光伏产能不仅需要市场本身的力量,更需要政策切入。

近期,工信部正式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和《光伏制造行业规范公告管理暂行办法》,较7月份的征求意见稿仍有更改,在一些能耗等指标上要求要更严格。

如多晶硅新建和改扩建项目还原、综合电耗分别小于40kwh/kg、53kwh/kg

而此前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分别为44kwh/kg、57kwh/kg。

根据协会的数据,2023年行业多晶硅企业的平均综合电耗为57kWh/kg,预计到2028年前后能达到53度/kg。从这点上,新建棒状硅产能的难度显著提升,将有效限制多晶硅产能新增。

规范中同样新增水耗要求,新建和改扩建项目水耗低于360吨/MWp且再生水使用率高于40%,将有利于限制切片环节及低效电池产能的无序扩张。

除上述正式出台的文件外,业内也出现了监管部门将出台限产等供给侧政策举措的传闻。

在第七届中国国际光伏与储能产业大会期间,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谈到了对限产传闻的看法。

他认为,非市场化的限产,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现代市场调节的工具和手段之一。就好比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就是行业共同限产稳价的一项机制而且沿用多年。

“我们在一定程度上用,只要不极端,有条件的时候尽量释放市场的力量,这些工具还是可以用的。如果适当地用,中国光伏行业有可能很快起来,但长远来讲,交给市场还是最简单的。”

 
反对 0举报 0 收藏 0 评论 0
 
更多>同类资讯
2024全球光伏品牌100强榜单全面开启【申报入口】 2024第二届中国BIPV产业领跑者论坛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