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越来越高,储能时长决定了新型电力系统是否能稳定运行。
近年来,以风、光为主的可再生能源在电网中的比例逐渐上升,这些能源具有高间歇性以及不稳定性的特点,电网负荷较大。
一组数据表明,当风光发电占比达到50%-80%时,储能时长需要达到10小时以上。
然而,国内现阶段的储能时长普遍在2小时左右,无法支撑高风光发电下的新型电力系统。
高工产研(GGII)显示,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2.2小时,储能时长不足2小时的项目装机占全部装机12.9%,2—4小时的项目装机占比74.6%,4小时以上的项目装机占比12.5%。
根据不同储能时长,目前可以分为短时储能(<1小时)、中长时储能(1-4小时)、长时储能(≥4小时)。然而,目前国内外尚未对长时储能的时长进行统一定义。
国内一般把长时储能归纳为4小时及以上的储能技术,而美国方面则将长时储能定义为额定功率下持续放电时间不低于10小时的储能技术。
尽管中长时储能仍是目前主流的装机类型,并且以锂电储能为主要的技术类型,但短时储能、长时储能仍具有一定的市场体量,且带动了超级电容、飞轮、钠电、液冷等储能技术的发展。
因此,未来储能市场的发展是多元时长、多元技术、多元应用的结合,不同时长下的储能应用和细分市场也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姿态。
短时储能:电网侧、用户侧均有应用
从行业内看,短时储能技术主要应用于电力系统的调频、爬坡、顶峰等高频应用场景,以及用户侧的日内调峰和电能质量改善等领域。这些应用场景对储能系统的响应速度和调节精度要求较高。
目前,主要短时储能技术包括超级电容、飞轮储能等。
具体来看,超级电容则以其瞬时功率供应和快速应急响应能力,在用户侧电能质量改善和平滑新能源出力方面表现出色。而飞轮储能以其高效率、长寿命和低运行成本的特点,在电力系统快速调节中占据重要地位。
值得一提的是,电网的一次调频、二次调频也被成为短时储能。一次调频的响应时间要求为秒级,这意味着在电网频率出现偏差时,需要在极短的时间内进行调整以恢复频率稳定。
这种快速响应的特点使得一次调频和二次调频在储能方面具有短时储能的特性。而飞轮储能是一种物理储能方式,通过高速旋转的飞轮储存能量,并在需要时将动能转换为电能,因此也是短时储能中常见的储能技术。
中长时储能是锂电池的天下?
截至2023年底,中国已投运的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为97.4%,其他新型储能技术(铅炭、压缩空气、液流电池等)占比2.6%。不仅如此,全国新型储能项目平均储能时长为2.2小时。
尤其从目前主流的储能电芯来看,314Ah储能电芯的渗透率已超40%。此外,从技术成熟度看,锂离子电池在规模效应和产业配套上仍然遥遥领先其他新型储能,因此未来5-10年大概率仍为新型储能的装机主流。
由此可见,锂电储能技术在我国新型储能中占据绝对的领先地位,并且是中长时储能中的主要技术。
而在今年量产314Ah电芯的豪鹏储能告诉高工储能,在当前市场情况下,314Ah电芯在2-4小时储能市场中占据主流。
豪鹏表示,314Ah电芯能量密度较280Ah提升不少,且市场上20英尺集装箱可配置为5MWh,与PCS的适配性较好,故适于中长时和长时储能。
不仅如此,传统的储能技术(如抽蓄)受建设周期、选址、生态环境等因素的限制而发展受限,锂电恰恰能够弥补传统储能的不足,故而具有很好地、长足发展空间。
多元技术进军长时储能
长持续时间储能技术包括机械储能类、热能储能类、电化学储能类、化学储能类4个类别。
除了机械储能较为成熟,其他长时储能技术大部分尚处在示范阶段和商业化初期阶段,其大规模商业化应用存在的挑战包括成本、效率、可靠性等。
其中又以电化学长时储能较受行业关注,包括液流电池、锂电池、钠电池等。
具体来看,液流电池凭借长循环寿命,十分适合长时储能场景。其最低可以做到10000次,部分技术路线甚至可以达到20000次以上,整体使用寿命可以达到20年或者更长时间。而上半年国内液流电池储能新增装机约为88MW/360MWh。
招投标方面,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共有21个液流电池储能项目(不含集采)招标启动,包括全钒液流、锌铁液流、水系有机液流、全铁液流等多种技术路线,规模共计约1.6GW/5.4GWh。
除液流电池,目前已有多家锂电池企业推出专攻长时领域的大容量锂电池。
瑞浦兰钧发布了12000+次超长循环寿命以及25-30年的使用寿命的564Ah问顶电芯、亿纬锂能628Ah Mr.Big电芯也可适用于长时储能、海辰储能到来了长时储能大容量电池MIC 1130Ah、天弋能源则发布了630Ah的长时储能电芯。
长时储能市场将从2025年开始大规模增长,2030年起全球可再生能源渗透率将升至约60%-70%,长时储能累计装机量将达到150-400GW(对应储能容量5-10TWh),将给予锂电、液流等不同技术路线下的储能应用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