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正处于光伏的寒冬。价格、产量、政策变化等就犹如一片片雪花落到行业的山丘上,当雪花的压力达到极限的时候,哪怕是一点点外界的压力,比如动物的奔跑、滚落的石块、刮风、轻微的震动,甚至在山谷中大喊一声,都足以引发一场大型雪崩。
雪崩是一场壮观的灾难,会孕育出新的希望,重塑下一个行业周期,也注定会带来行业巨震以及企业消亡。
中国光伏二十余年,从“跟跑”到“领跑”,从“三头在外”到全球“三个第一”,离不开众多企业家的开疆拓土,书写了众多光伏企业的传奇故事。
但历史的长河不断奔流前进,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曾经的一些光伏大咖,也逐渐被“后浪”拍在沙滩上,在行业周期轮转中,那些光伏企业或倒闭,或破产重整,或剥离光伏业务,只留下一片唏嘘。
据世纪新能源网不完全统计,2024年走到目前,已有超10家光伏企业破产倒闭,包括但不限于新锐光伏、腾飞光伏、宁东欣润、智博光伏、安徽惠德太阳能、双盛光伏、ST嘉寓、神华(北京)光伏等,很多的企业仅仅惊鸿一现就走到了终结,历程还不到一年的时间。
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2024年,对于光伏行业来说,是极其动荡的一年;从狂热走向震荡,从“天选赛道”到风雨飘摇,给行业敲响了警钟。但回顾光伏的发展史,其实,这样的行业周期,企业更替,已经算得上常见,世纪新能源网根据此前失败的企业总结出几点主要原因,希望光伏企业可以以史为鉴,平稳度过此次行业周期。
汉能集团:过于激进的技术路线和财务操作
汉能集团曾凭借薄膜太阳能技术风靡一时,但过于依赖关联交易和不成熟技术,最终因债务危机而倒下。过于激进的技术路线和财务操作,成为汉能悲剧的主因。
1989年,李河君向大学老师借了5万元创立汉能集团。他起家于金安桥水力发电站,2002-2011年,耗资200亿元建成了这座总装机300万千瓦的全球最大民营私有水电站;成名于光伏行业,确切说是薄膜太阳能发电,并借此身家一度超越马云、王健林登顶中国首富。
2010年,李河君将业务版图扩张到光伏行业,并选择了并非市场主流且技术突破难度高的薄膜太阳能技术,并曾将汉能打造成全球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2015年初,李河君以1600亿元身家成功登顶“2015年胡润全球富豪榜”,成为胡润百富榜第12位中国“首富”。然而,也就是初次问鼎中国首富这年,汉能薄膜被曝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涉嫌操作股价,导致股价暴跌47%并被迫宣布停牌。
随后,汉能陷入困境,欠薪风波、债务危机相继爆发,开始走向陨落。2019年,停牌四年之久的汉能薄膜从港交所退市;同年12月,金安桥水电站股权被拍卖,控股权易主;一直支持李河君的锦州银行也出现危机,汉能资金链基本彻底断裂。2021年7月,汉能总部被拆除;2022年12月17日,有媒体报道李河君被辽宁锦州警方带走协助调查,至今杳无音信。2023年3月,汉能系九家经营主体遭破产清算。
赛维LDK:全产业链盲目扩张
作为曾经的全球最大硅片厂商,赛维LDK因全产业链扩张失败,最终破产重组。高额债务和市场环境恶化,终结了这家行业巨头的辉煌。
2005年7月,通过劳保产品起家已累积上亿身家的彭小峰筹资5亿成立了赛维LDK,随后发展如彭小峰为公司名寓意的“超越光速”一样进入了高歌猛进的前半段,成立当年10月产能即达到200兆瓦,翌年的2006年即成为亚洲多晶硅片产量第一的光伏企业。2007年6月,赛维LDK在纽交所上市,以4.9亿美元的融资额成为中国新能源领域规模最大的一次IPO,同时刷新中国企业在纽交所的单次最大发行规模。2010年,赛维以2.6GW产能成为世界最大太阳能硅片企业。
就如一根抛物线,赛维迅速攀上顶峰,也迅速走向溃败,赛维在产能盲目扩张下一步步走向财务危机,到2011年第三季度,赛维负债27.47亿美元,负债率高达227%。2012年,赛维LDK销售收入大幅下滑、出现亏损导致资不抵债,屋漏偏逢连夜雨,2012开始,整个中国光伏企业受欧美国家“双反”及光伏周期影响,大批企业发展受阻未能抵抗这轮冲击。
2015年5月,赛维LDK自纽交所退市。其后新余国资委进驻赛维,彭小峰带着9亿多元的债务清偿责任淡出公司管理,历经多次重组失败后,2018年1月,禾禾能源、芜湖华融新亚投资以17.95亿人民币收购其100%股权。
无锡尚德:“双反”及光伏周期调整影响
中国“光伏教父”施正荣曾经创建的无锡尚德可谓是中国光伏企业的引导者,因为欧美国家“双反”及光伏周期调整影响,无锡尚德一度资不抵债。同时也与公司对市场误判有关,这家企业最终遗憾退出光伏市场。
2001年,在无锡市政府主导下,有着中国“光伏教父”之称的施正荣联合多家国企成立了尚德太阳能电力有限公司。无锡尚德成立后一路高歌猛进,曾是中国光伏行业的一个“标杆”,2002年年就实现10兆瓦产能并开始盈利。2005年,施正荣在英属维尔京群岛注册成立100%控股无锡尚德的“尚德电力公司”;同年12月,尚德电力成为在纽交所上市的第一家大陆民营企业,2006年施正荣登顶中国首富宝座。
2006年至2011年,尚德电力主营收入从44.9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亿元,2012年底,尚德电力的年产能达2.4吉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技术公司。
2013年,受欧美国家“双反”及光伏周期调整影响,无锡尚德一度资不抵债。同时也与公司对市场误判有关,尚德电力2006年曾跟美国MEMC公司签订十年期的多晶硅长单,价格暴跌后违约金高达2.12亿美元;尚德电力曾投入3亿美元试图开发非晶硅薄膜电池但最后停产。
2013年3月20日,无锡市中院民二庭裁定对无锡尚德实施破产重整。截至2013年3月15日,无锡尚德有近10亿元人民币的银行到期债务。除自身债务外,无锡尚德对外担保的金额也将近20亿元。
海润光伏:严重财务及内部管理问题
“你看,这多像是一场烟火,砰的一声,上了天,落下来的都是灰。”说起海润光伏,总是会提起资本运作,在光伏行业内,这是一家因为严重财务问题、以及内部管理层自身问题而退出历史舞台的企业。
海润光伏由任向东于2004年创立,2009年,与施正荣一样有着“光伏教父”之称的杨怀进加入海润光伏,而后,这位产业强人对海润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与施正荣不同,杨怀进并非技术背景出身,而是财经金融专业出身,也非常擅长资本运作,无锡尚德、中电光伏、晶澳太阳能都有他的身影。
加入海润光伏的杨怀进加速将其推向资本市场,2012年2月,海润光伏借壳ST申龙成功在上交所主板上市,成了明星企业,并迅速成为国内最大的晶硅太阳能电池生产企业之一。2014年10月杨怀进成为海润光伏的新任董事长。巅峰即是转折,紧接着的2015年,海润光伏发生了轰动资本市场的“高送转”事件,
试图通过这一手段营造业绩良好的假象,实际上却掩盖了亏损的事实。这一行为引发了投资者的广泛质疑和股价的大幅下跌。
在2014年亏损9.48亿元、定增资金刚获审批不久的情况下,已带帽”ST”的海润实施了“10转增20”的利润分配方案,前三大股东九润管业、紫金电子、杨怀进套现共近26亿元。
2015年底,因存在虚假陈述行为引发投资者损失,核心人物杨怀进辞去董事长、总裁等职务。其后,“华君系”领头人孟广宝入主。然而,经过“大股东吸血”、“内乱”等各种折腾的海润光伏在孟广宝接手加速走向衰落, 2016-2018年,海润光伏累计亏损74.86亿元,早已资不抵债。
2018年2月,*ST海润正式停牌,2019年7月,海润光伏终止上市,成为A股首家退市光伏企业,2021年7月,海润光伏被法院宣告破产,实施破产清算。
银星能源: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陈旧
银星能源的破产原因主要是由于光伏组件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陈旧等原因导致亏损严重,且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
宁夏银星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营太阳能电池片、电池组件、风光等新能源发电、新能源装备制造及地面光伏电站运行维护、检修安装服务业务,宁夏银星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为其控股股东,持股55%。2010年11月,银星能源第一批100MWP太阳能电池组件下线,正式进军光伏组件行业。到2012年,银星能源建成400MW组件项目,成为西北最大的光伏组件生产基地。然而,好景不长,2012年年末,银星能源就中止了三个新能源项目,2013年该公司公告表示,受光伏行业低迷影响,光伏组件产品需求量和市场价格都大幅下降;产能未充分释放,未能产生预期的收益。
2022年8月,银星能源发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宁夏银星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资不抵债,同意按照法定程序向法院申请破产清算并办理注销登记。银星能源表示,银星光伏在经营过程中,因光伏组件市场竞争激烈、生产设备陈旧等原因,亏损严重,且自2018年以来一直处于停产状态。截至2022年6月30日,银星光伏未经审计的净资产为﹣6040.55万元,已经资不抵债,此外,其负债总额也达到了6,329.64万元,其中欠公司款项5,683万元。这些因素共同导致了银星能源的破产。
9月3日,银星能源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宁夏银川市中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子公司宁夏银星能源光伏发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破产程序终结。
结语:
光伏产业曾被誉为天选赛道,无数资本在政策利好和市场红利下疯狂涌入。但市场的盲目扩张也带来了产能过剩、价格战和利润下滑的严峻问题。
纵观光伏行业的发展,正如所有产品的生命周期一样,经历了从起步到成熟的多个阶段,也面临着成长中的阵痛和挑战。2024年,光伏企业都活得艰难,盈利的上市公司也屈指可数,从硅料到组件到辅材,全产业链价格均在下降。
今年,内卷成为了光伏行业的代表词,“卷”同行、“卷”自己、“卷”技术、“卷”价格,但内卷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针对内卷,10月中旬,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召开了闭门会议,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
除了行业、企业本身的自律举措以外,政府监管部门也应在设置行业准入门槛、扩大下游市场上有所作为,另外,业内普遍认为,技术创新是穿越周期的利器。
时势造英雄,上述光伏企业的失败,有时代原因,也有个人原因。在光伏发展过程中依旧是雄关漫道,任重道远,但从行业发展的角度看,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然做则必成。
希望光伏企业可以正视市场需求,顺应时代发展!
0 条